

轉自|《北京青橄欖文化》

教養兒女的原則
聖經裡面有很多這方面的經文供我們咀嚼學效。
讓我們來看看聖經中關於做一個好父母的原則是什麼。上帝把兒女交給我們,他要在我們的兒女身上成全他所要成全的工作,那是他的事,不是你我的事。今天,很多時候我們並不覺得自己的兒女有什麼好的,但我們做父母最欣慰的,是來教會聽弟兄姊妹誇獎自己的孩子一下,是不是?只要人家說,你看誰誰的孩子管的多好,我們就覺得好舒服啊!誰誰的孩子進了某某學校,好有成就感啊!但我們要知道,兒女好不好是在上帝的手上,他不在你我的手上。

詩篇一二七篇3節說:“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上帝把兒女交託給我們,我們就有很大的責任來管教、訓練他們,但兒女不是我們的私有財產,我們不是所有者,而是管家。
我們有沒有按照聖經原則去做個好父母,將來面對上帝審判的時候,我們是蒙上帝稱許,說我們真是一個又忠心又良善的管家呢,還是不稱職的管家,愧見主面?這是要交賬的。今天上帝把這麼寶貴的產業給了我們,我們有沒有盡到責任,有沒有做到我們該做的,這是每個人要問自己的。所以,我們需要清楚地認識到,聖經裡有做父母的真理標準、最高原則。
箴言第三章5-6節說:“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當然包括了怎樣來對待我們的兒女。所以,我們要記住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我們要學怎麼做父母——要從聖經裡學,要回到聖經裡去,看看上帝是怎麼說的。
今天這個世界上有太多人為的東西,有太多心理學的花樣,有太多文化上的副產品需要警惕。有些父母對我說:“唉呀!美國是個自由社會,孩子你不能管的。”但你必須要有這個信心,相信聖經裡對於如何做父母有完全、全備的智慧,相信每一個環節都可以從聖經裡面找到相應的教導。所以,求上帝幫助我們,做父母的真的需要學習。而我們首先需要學習的不是怎麼去管孩子,而是要先學習怎麼做父母,做父母做得合不合上帝的心意。

教養兒女的正確方式
聖經裡面有很多這方面的經文供我們咀嚼學效。箴言二十章7節說:“行為純正的義人,他的子孫是有福的。”這節經文告訴做父母的人,你首先要看看自己心靈純正不純正,純正,你就是你兒女的祝福,你兒女就有福氣;你不純正,就不要指望會把兒女管教好。

箴言二十二章6節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在整本舊約中,這節經文講的是做父母的人對兒女應持有的基本態度。但很多人都沒有讀懂,認為就是孩子小的時候,你天天講聖經故事給他聽,這就叫做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使他做聖經裡要求的對的事情和該做的事情,像去主日學、奉獻、好好做禮拜、認真讀聖經、禱告,這就是叫他走當行的道,那麼到老他也不偏離。
為什麼強調到老他也不偏離呢?因為在教會里面有一個很悲哀的事實,就是許多在教會長大的人唸了大學以後,信心就垮掉了,就不再上教會了。即使有些人還參加聚會,但也不過是走走形式而已。在這些人的心裡,耶穌基督完全沒有了地位。對他們來說,上帝不過是個裝飾品,之所以去教會,是因為教會有很多朋友;他們之所以還掛著基督徒的招牌,是因為他們給父母面子,不願意讓你傷心。很多做父母一直流淚為兒女祈禱,等到他們到了三四十歲,甚至五十歲了,啊,有一天終於遇見主了,又回來了。所以有的父母就說:看哪,他到老也不偏離,老了又回來啦。這不叫到老也不偏離。
很多時候人們以為這節經文就是這個意思。可如果我們仔細領會,你會發現完全不是這回事。這節經文到底講的是什麼呢?它是在講教養孩童,而“教養”這個詞,在希伯來的原文裡面是指馬嘴裡面的嚼頭。所以這裡的“教養”不是教導,不是講道給他聽,這裡的教養是你要訓練他、栽培他、調教他,也就是“按照他當行的道來調養他”。
這裡的“使他走當行的道”,在原文裡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地方,就是說每一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一條路,做父母的必須按照每一個孩子當走的路來培養、栽培、訓練他。這裡對做父母的要求是什麼呢?父母必須要非常瞭解自己的孩子,因為你如果不瞭解他,你怎麼知道他要走什麼路啊?所以,你今天叫他背聖經經文,叫他祈禱,這些根本就不是他當行的路本身,你聽懂了沒有?我不是說這些不好、不重要。因為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的個性都是獨特的。

不知你有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我常常很稀奇,我們家只有兩個孩子,都是親生的,沒有一個是抱來的,在同一個環境里長大,我們給予的愛也是同樣的,但兩個孩子就是不一樣。不僅是我們家的這兩個,你會發覺每一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在每一個孩子的生命中,都有屬於他自己的一條路。
我們今天需要求問上帝,幫助我們認清,在孩子的生命中,上帝給他的天賦是什麼?他腳下的路是哪一條?他有著什麼樣的個性?有著什麼樣的優缺點?他的各個方面你必須要了解,你若不瞭解,怎麼知道哪條路是他當走的呢?所以,對於這一節經文,有人這樣翻譯:你們做父母的,應該要了解你的兒女,知道他的個性,知道他的脾氣,知道他的優點,知道他的缺點,然後按照上帝給你的智慧把他們帶到上帝為他所預備的那一條路上去。這才叫教養兒女,使他走當行的道,那麼到老他也不會偏離。
“到老”這個詞,你千萬不要以為是到很老的時候。因為在原文裡面,這個“老”是指一個人開始長鬍子的時候。換句話說就是,做父母對兒女的責任,其實到兒女長大的時候就結束了,你明白嗎?所以,“到老他也不偏離”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當這個孩子長大成人的時候,他一定會走在上帝要他走的那條路上,而不是說到他老的時候再回頭,不是這個意思。所以,這節經文告訴做父母的,對兒女要教導,要栽培,要認識他,要了解他,然後要明白上帝在他身上有什麼心意,你要有一個路線(藍)圖。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當你開車到一個你從來不認識的地方時,開著開著,你發覺已經在地圖以外了。我就有過。當我發覺自己開到地圖之外時,我臉都綠了,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因為沒有了地圖。今天,你我在做父母這件事情上,很多時候就像一個沒有帶地圖的旅人,我們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該怎麼做,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我常常聽到很多做父母的在問“我該怎麼辦?我該怎麼辦?”特別是那些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的父母,更是焦慮萬分。

我常跟他們說,首先,你不要做青少年。你明白我這句話的意思嗎?今天很多父母,孩子怎樣,他也怎樣,孩子大聲叫,他也高聲吼。因為沒有地圖啊,我們不知道怎麼辦!有時我們讓自己的感受、情緒來支配我們做父母;我們高興、情緒好的時候,孩子即使做錯了事,說話仍然和風細雨的,沒有關係;等到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孩子沒做錯什麼,就已經煩得不得了,“不要吵!”兇的很。小孩子覺得奇怪,怎麼昨天吵可以,今天吵就不行了。真的就像在陌生的地方沒有地圖開車一樣。
在聖經裡,上帝有一張地圖,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今天我們做什麼事都要有目標,一個人如果沒有目標,就永遠到不了要去的地方。換一句話講,一個人如果目標明確,就永遠不會迷路。今天我們要問問自己,作為父母,我們的目標在哪裡?什麼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做的是什麼樣的父母?當我們見主面的時候,主會不會很滿意?所以,我們要想一想,聖經裡面上帝到底是怎麼教導如何去做父母的?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做父母不是你我生命中獨特的一個職分,而是生命的全部。很多人不解,說我的生命中有很多職分:丈夫、教會的同工、公司裡的職員、孩子的父親或母親。這麼多的職分,在什麼角色裡就演什麼角色。但是,你要把兒女訓練好,你要真正在上帝面前成為一個合他心意的父母,就必須記得一條真理,就是做父母這件事,不是你生命中的一環,而是生命的全部。這裡不是說你就不要上班了,不要做丈夫,不要做妻子了,這裡是指,你是怎樣的人,就決定了你能做個什麼樣的父母。不可能說你今天是這樣子的人,但我要做另外一種型別的父母,這是不可能的。
在教會有一種人,他自己不信,但他把孩子送到教會里來,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學壞,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信:“你要聽耶穌的話,好好做人”。我可以向你保證,這是沒有用的;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才能做什麼樣的父母,不要希望你不是那樣的人,卻能做那樣的父母。這是不可能的。


箴言 22:6

…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