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大麥網的資料,李克勤、譚詠麟、張信哲等一批老牌實力歌手的演唱會門票在正式開售後,並未能迅速實現全部售出,哪怕是在上海、北京開唱也賣不動,顯示出市場對這些演唱會門票的購買熱情並未如預期般高漲。
門票沒有實現“秒空”僅僅是演唱會市場遇冷現象中程度較輕的一種情況,還有許多演唱會的門票打折出售都沒人要。
前段時間歌手鄧紫棋在北京鳥巢體育場舉辦了四場盛大的世界演唱會,但這一系列備受矚目的音樂盛宴卻意外遭遇到觀眾不如預期的“冷淡”態度,讓原本熱烈的氛圍略顯冷清。
演唱會提供了從最低480元看臺票至最高1580元內場票的豐富選擇,但這樣的價格設定仍然許多普通觀眾感到難以承受,導致銷售狀況持續低迷。
即便主辦方多次推出折扣優惠,試圖提振銷量,效果卻仍不顯著,甚至一些黃牛也感嘆損失慘重。
相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歌神”張學友的身上,這位樂壇常青樹擁有龐大的粉絲基礎和廣泛的受眾群體,然而前段時間的演唱會門票也遭遇了打折銷售的境遇,反映出演出市場面臨的嚴峻挑戰。
更有甚者,許多演唱會因各種原因取消,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上半年有近三十場演唱會延期或取消,音樂節“不可抗力”延期或取消被樂迷嘲為“賣不出票的遮羞布”。
從官方公佈的原因來看,身體原因、極端天氣、場地升級、及未公開的不可抗力,都是導致演唱會取消/延期的原因。如果真是因為不可抗力導致的取消/延期無可厚非,但部分演出到底是因為不可抗力還是因為售票不理想,可就不好說了,這就會受到歌迷的質疑。
例如在大麥APP上,金志文濟南站“想看”人數低於可售總張數。有網友反映,開票第二天連低價票都開始滯銷,最後開票不到一週宣佈因不可抗力被延期,引發因“售票不足”而延期的猜測。
此外,譚詠麟、品冠、光良、黃綺珊等藝人演出取消,也被質疑是“售票”原因。
演唱會市場遇冷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2023年疫情政策的逐步放開讓各類演出像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行業資料顯示,2023年2000人以上大中型演唱會、音樂節演出約5600場,同比2019年增長了100%。
從2023年演出市場復甦繁榮到今天,經過一年多的報復性消費,消費者在最初的激情消費之後,頭腦顯然冷靜了不少,消費傾向變得更為明顯,不是什麼演唱會消費者都願意買單來湊個熱鬧了。
另一方面,以往高漲的演出經濟讓主辦方錯誤預估市場,定價過高,並且最低檔票價座位區域也越來越小,影響觀看體驗。過高的票價超出了許多普通觀眾的消費能力,從而抑制了消費意願。

此外,演出場次的大量增加導致市場供給過剩,觀眾的選擇增多,審美疲勞也隨之而來。
而且,部分歌手的演唱實力或者整體觀看體驗未能滿足觀眾的期待也是市場遇冷的一大原因。
部分歌手為了快速撈錢選擇多場連開,而不注重提高演唱會的質量,導致有的演唱會存在製作水平不高、音響效果差、舞臺設計簡陋、沒開空調、買了票只能看到柱子等問題,這些問題引發了觀眾和網友的不滿,降低了演唱會的口碑。
在當前這個娛樂形式層出不窮的時代,影片直播、雲端音樂會、短影片以及各類遊戲正在競相爭奪大眾的休閒時光與娛樂消費支出。
對於歌手和演唱會主辦方而言,如何調整策略、提升演出質量和觀眾體驗、建立合理的票價體系,繼而重新贏回觀眾的心,是他們需要面對和思考的重要問題。
不然的話,面對消費降級的消費者用腳投票,他們的好日子可就真的要到頭了。
上下滑動檢視參考資料:
連開與取消:上半年演唱會市場的冰火兩重天-娛樂資本論
https://mp.weixin.qq.com/s/D6GWIbe8sHYFI-pallixBQ
演唱會“祛虛火”:票價五折,黃牛散場-新週刊
https://mp.weixin.qq.com/s/SarOdD_p8jFLzRBZ9Tfv9w
演唱會的狂熱將要降溫了嗎?-人民眼光
https://mp.weixin.qq.com/s/VqBSqUj8Ai_C_d4dDUc3-g
演唱會市場觀眾觀演日趨理性-中工網
https://www.workercn.cn/c/2024-09-05/8344987.shtml
文章用圖:圖蟲創意
本回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