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貓哥的視界,作者:花貓哥哥,致謝。
隨著《大公報》的一篇《莫天真 勿糊塗》的評論員文章,李嘉誠賣巴拿馬運河港口事件,徹底登上了風口浪尖。
網路的輿論也迅速分化為兩派。
一派認為:人家李嘉誠的港口,想賣給誰就賣給誰,在商言商,別拿民族大義綁架人家。
另一派認為:“商人無祖國”是個偽命題,一箇中國人首先應該是愛國者,以國家利益為先,現在這個節骨眼賣港口就是賣國!
兩派人吵得不可開交,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那麼,這件事到底怎麼回事?李嘉誠到底算不算賣國呢?
1 來龍去脈
首先,我們來梳理一下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說起來吧,其實李嘉誠擁有巴拿馬運河兩端港口的運營權,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1997年,李嘉誠的和記黃埔透過競標,拿下了位於巴拿馬運河太平洋端的巴爾博亞港和大西洋端的克里斯托巴爾港的運營權。
租期 25 年,並享有再續約 25 年的優先權。
目前,合同於 2021 年自動續簽,到期期限為2047 年。
但是,不知道怎麼,這事被特朗普拿來做文章了。
2024年12月21日,特朗普在其自創社交平臺Truth Social上發文說——
美國海軍船隻和商船在巴拿馬運河“受到了非常不公平和不正當的待遇”。
“這種對我國的完全‘敲詐’將立即停止,否則我們將要求巴拿馬運河全部、毫無疑問地歸還給我們!”
僅僅4天后,特朗普在發聖誕祝福時,又提出有“中國軍人非法運營著巴拿馬運河”。
顯然指的是李嘉誠的兩個港口。



特朗普又雙叒叕胡說八道了。
第一,巴拿馬運河的所有權和運營權,早在70年代就經過美巴《托里霍斯—卡特條約》確認了。
1999年已經完全移交給巴拿馬運河了,由巴拿馬運河管理局ACP管理,和中國半毛錢關係也沒有。
第二,中國公司運營的,只是運河兩端的倆港口,同樣和運河沒關係。
而且,運營的是香港公司,並非政府控制,更沒有“中國軍人”。
雖然特朗普說的都是無稽之談,但熟悉特朗普的都知道,當特朗普胡說八道的時候,都不是無的放矢,而是在“憋壞”。
特朗普之所以盯上巴拿馬運河,關心的無非是兩件事。
第一,美國是巴拿馬運河的最大使用者,約有70%的航運流量透過該運河。
無論是對外貿易還是美國東西海岸運輸,巴拿馬運河都至關重要。
但巴拿馬運河低效的通行效率、高昂的過路費甚至插隊費,都大大提高了美國到岸商品的運輸成本,間接推高了美國通脹。
第二,特朗普擔心,如果臺海爆發衝突,受到中國投資的巴拿馬運河是會影響美國軍事調動。
特朗普的邏輯很簡單,運河兩端的港口是是李嘉誠長和集團旗下的,長和集團總部在哪?
在中國香港啊,所有人又都知道香港屬於中國。
那麼這裡就有問題了。
如果中美爆發了戰爭,中國公司奉命炸掉運河船閘,把美國航母堵在了運河裡,該咋辦?
就算中國人不炸船閘,只要中國人在港口裡架設一個望遠鏡,美國海軍的調動也能一覽無餘,調動情報不就洩露了嗎?
這樣不行,絕對不行,必須把巴拿馬運河拿回來。
不要覺得這是無稽之談。
以美國人“以己推人”的習慣,他們真會覺得中國人會這麼幹。
所以,特朗普就向巴拿馬運河提出了聲索要求,而且理由也是現成的。
當年《托里霍斯—卡特條約》裡面有bug,要求運河必須中立,否則美國就能動用包括軍事手段在內的方法介入。
至於巴拿馬破壞中立的證據嘛,很好找,中國的投資不就是?
對這種莫名其妙的聲索要求,其實巴拿馬比中國著急。
畢竟中國企業只是個港口的租戶,不論運河給誰都能做生意。
對巴拿馬政府來說,沒了運河就沒錢了!
所以巴拿馬總統穆利諾強調——
巴拿馬運河“現在屬於,將來也將繼續屬於巴拿馬”,其主權是“國家獨立和尊嚴的象徵”。
但是事情顯然不是那麼簡單。
2月1日,美國國務卿盧比奧開啟就任後首次外事訪問,首站便是巴拿馬。
沒人知道盧比奧和穆利諾談了什麼,反正談完之後,穆利諾就宣佈了兩件事:
第一,與中國簽訂的“一帶一路”協議到期後不再續約。
第二,對運營運河兩端港口的和記黃埔進行審計調查。
顯然,穆利諾這是把中國給賣了。
穆利諾這麼幹,和中國的利益出發點差異有關係。
中國的出發點,是希望巴拿馬捍衛自己的主權完整,中國會在背後支援巴拿馬。
穆利諾的出發點是什麼?
保住運河控制權!保住自己的財源!

哪怕中國的投資能給巴拿馬帶來巨大收益,但也比運河被美國奪走要強。
所以,只要繼續能讓巴拿馬運營運河,不管是給美國船隻減免過路費也好,取消中資企業運營權也好,甚至美國駐軍也好,都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當然,穆利諾也不願意過度得罪中國,還是留了個口子。
對外說只有等到對和記黃埔的審計結束後才能得出法律結論並採取相應行動。
按道理來說,就算調查,也調查不出什麼。
畢竟和記黃埔(長江和記實業)是香港公司,和大陸沒什麼關聯。
而且和記黃埔還管理著24個國家的53個港口,包括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
總不能說中國控制了那麼多國家的港口吧?
所以,這事要想拖的話,有的是官司可以打,也沒有壞到非要賣港口的程度。
但問題在於,李嘉誠慌了。
在這方面,李嘉誠吃過虧。
當年李嘉誠從大陸撤資,豪擲數百億在英國購買電力、供水、港口碼頭等優質資產。
作為其資本全球佈局的重要部分,被很多人視為神來之筆。
可是呢?
隨著英國成功脫歐,英國政府開始調整政策,將公共行業全部收歸國有。
李嘉誠投資的實業正好屬於公共行業的範疇。
商界是不講人情的。
當所有人都知道李嘉誠的資產會被國有化的時候,是不會有人找李嘉誠接盤的。
而且就算政府給錢,也絕不會按照市場價給。
經此一役,李嘉誠的淨資產縮水了將近9%。
這次,李嘉誠非常擔心巴拿馬政府會在美國的威逼下,對自己的兩個港口國有化。
那在人家的槍口下,還不是要賣出個骨折價去?
所以,一看貝萊德伸來了橄欖枝,二話不說,就把港口給賣了!
而且,不僅是巴拿馬運河的港口,還包括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
好一招金蟬脫殼啊!
注意,訊息公佈的時間,正好是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開幕的日子。
長江和記的掌舵人,李嘉誠長子、全國政協委員李澤鉅,當時在北京出席兩會。
但凡對中國文化有一點了解的人,都明白這是在上眼藥啊!
現在知道為啥大公報會用如此激烈的言語批評李嘉誠了吧?
實在是李嘉誠太過分。
這就相當於啥呢?
你去幫一個小弟撐場子,但到地方了,你還沒說話,小弟先向對面跪了!
你氣不氣?

2 損害祖國
那麼,李嘉誠這次賣港口的行為,到底會給中國的國運帶來哪些危害呢?
有人可能覺得不以為然,不就是賣了倆港口嗎?
又不是巴拿馬運河不讓過了,又不是港口不讓進了!
真那麼簡單嗎?並不是。
這麼說吧,李嘉誠甩賣港口的背後,藏著美國對華一系列新的打擊行動的陰謀。
李嘉誠賣港口,就是這個陰謀的關鍵一環。
2025年2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公佈了一項針對中國海事、物流及造船業的301調查提案——
要求對中國船舶運營商及中國製造的船舶徵收高額“港口服務費”。
根據提案,中國籍船舶單次進入美國港口需繳納最高150萬美元的“准入費”。
外國船隊若包含中國製造船舶,也將按比例收取最高150萬美元的費用。
不得不說,這是個一石二鳥的毒計。
第一,進一步打壓中國商品的貿易優勢。
咱們來算筆賬。
海運的費用涵蓋了很多方面,包括海運費、集裝箱費用、燃油附加費、港口費、裝卸費、保險費、滯期費等等。
因為中國對美出口商品以小商品居多,很多時候,可能貨款還沒有運費貴呢。
現在呢?
運費突然增加了個150萬美元的入港費!
這筆錢,誰來出?
如果中國賣家來出的話,本來利潤就微薄,現在又要加運費,那還不如不賣了!
如果美國賣家來出的話,本來特朗普加的關稅就已經很高了。
如果再加上入港費成本,大家寧願去買越南貨和印度貨了!
總之,這麼一搞,就相當於把中國往美國的出口之路徹底堵死了。
相關進出口商無利可圖,自然也就停止交易了。
更關鍵的在於,美國港口收服務費完全是單方面制裁的,中國根本沒辦法反制!
因為美國基本沒什麼航運公司,也基本不造貨輪啊!
第二,打擊中國造船業。
2024年我國造船業完工量達55.7%,意味著2024年全球交付的船中,有一半以上是中國製造。
2024年,我國手持訂單量佔到全球市場的63.1%。
新接訂單量也非常高,2024年我國接到了全球市場74.1%的新造船訂單。
意味著後續所造的船中有七成以上都是中國製造。
毫無疑問,如此巨大的優勢,讓美國感到了威脅。
現在美國造船業已經萎縮得不成樣子,連帶著軍艦製造也陷入了人才斷層、供應商倒閉的窘境。
此消彼長之下,美國非常擔心有朝一日,中國海軍規模會超過美國。
那美國在全球的霸權還怎麼維持?
這是要命的事情。
這個規定一齣,誰買了中國貨輪,誰進港就要交高額服務費。
那就相當於平白增加了運營成本,那以後誰還會買中國船隻?
沒人買中國船隻了,中國造船廠倒閉,軍艦不也沒法造了?
更關鍵的在於,現在這一規定,是實施於美國港口,對中國的影響,可能還不是特別的大。
可是未來有一天,會不會實施於所有美資控制的港口?
有人可能會說,地球那麼大,美國有能力控制全球港口嗎?
你還別說,港口不是被李嘉誠送來了嗎?
拿下李嘉誠的43個港口後,貝萊德就能透過本次交易掌控全球10.4%的集裝箱吞吐量。
貝萊德集團和美國政府一直關係密切。
貝萊德CEO拉里·芬克本人,和特朗普的關係非常不錯。
顯然,貝萊德就是特朗普的武器。
表面上看是商業交易,其實只是為了執行特朗普的戰略罷了。
就像特朗普希望甲骨文去購買TikTok是一樣的。
那麼,一旦美國在全世界都發起“奪港”行動,逐步掌握中國貿易航線上的重要港口,那結果會如何?
各種五花八門,我們能想到想不到的招數都能使出來!
比如,限制使用中國北斗導航系統的船舶靠泊。
比如,以港口安全為由獲取中國貨物流動資料。
比如,以環保和排放不達標為由進行罰款。
比如,突然關閉中國船舶靠泊或者離港許可權,導致一些時效敏感型產業癱瘓。
比如,以“安全審查”為由選擇性限制中國新能源、半導體等高價值貨物過境。
總之,只要拿到了港口,那決定權就在人家那邊了。

想怎麼折騰你,就怎麼折騰你,你還沒法發作,有本事你別來啊!
也許《大公報》所描繪的場景並不是危言聳聽:
美國或將以這個交易為 "範本",透過政治施壓在全球範圍掀起港口併購;
控制世界更多關鍵港口,並用 "長臂管轄" 實施打壓手段,讓中國船舶 "無處可靠"。
到時候,可能普天之下,也許中國貨輪能靠泊的,就只剩幾個中國控制的港口了。
從美國一貫作風來看,美國也一定不會放棄在這些港口的搗亂的。
比如克羅埃西亞裡耶卡港。
中國企業曾參與克羅埃西亞裡耶卡港升級改造專案的競標,但美國政府透過外交和情報手段施壓,最終阻撓中企中標。
比如澳大利亞達爾文港。
2015年,中國企業嵐橋集團以5.06億澳元收購達爾文港99年經營權。
2021年,在美國的挑唆下,澳大利亞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啟動審查,並威脅強制撤資。
比如美國長灘碼頭。
2017年,中遠海運收購香港東方海外國際時,因涉及美國長灘碼頭的所有權,被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撓。
最後談了半天,美國人說,想買也行,必須把長灘碼頭賣給美國人。
最終,中企被迫以17.8億美元低價出售,遠低於購入價46億美元。
看來,美國的“港口戰爭”,已經開始實施多年。
特朗普的上任,只是加速了這些行動。
3月14日,G7聯合釋出《關於海上安全與繁榮的宣言》。
《宣言》有一句話意有所指:
我們強調審查管轄範圍內的所有權結構和港口管理和彈性的重要性——
包括審查資訊和通訊技術(ICT)系統,以確保對手無法控制供應鏈、軍事行動或戰略資源流動。
顯然,美國正在裹挾其盟友加緊並加強對全球港口所有權和運營控制權採取措施。
從而重構一個以“美國優先”為原則的全球航運、港口和船舶的新海權體系,並使之成為對抗中國的新武器。
這樣一來,如果上升到美國戰略的角度去看,李嘉誠賣港口,還是單純的一個“商業活動”嗎?

3 跪著的李嘉誠
那麼,在這起事件中,李嘉誠做錯了什麼呢?
第一,送大禮。
有人說,特朗普那麼氣勢洶洶,非要拿下巴拿馬運河,那李嘉誠也扛不住啊!
現在不賣,難道還等美軍來搶嗎?
好吧,就算李嘉誠有理由賣巴拿馬運河那兩個港口,但是,你把另外那41個港口一起賣了是什麼意思?
這41個港口特朗普施壓了嗎?
沒有啊!你怎麼這麼利索地賣了呢?
可能特朗普都覺得不可思議。
我就想要倆港口,怎麼一下子送上來43個港口?
這種訛詐帶來的巨大收益,只會刺激特朗普變本加厲。
以後不斷使用這種極限施壓,就能拿到更多。
第二,寧低價與外人,不高價與祖國。
說個冷知識,早在2015年時,李嘉誠大舉撤資中國,投資英國。
於是招商局、中遠集團就接洽李嘉誠,希望獲得和記港口40%的股份,出價1500-1600億港元。
說實話,這非常有誠意了。
因為一般這樣的收購,是息稅前利潤的10-12倍,但1500-1600億港幣是26-28倍!
但是李嘉誠還是嫌少,最後交易沒成。

可是現在呢?
貝萊德只出了228億美元,李嘉誠就把90%的股份給賣了。
228億美元摺合多少港幣?1700多億港幣。
也就是說,當年如果賣給大陸40%股份,能拿1600億,還不用失去控股權。
現在賣了90%的股份,還失去了控股權,但只拿了1700億。
那麼問題來了——
如果賣給大陸,還按10年前的價,能拿3200億,為什麼就不賣呢?
這筆交易,真的只是商業交易,還是想向美國獻上投名狀呢?
第三,跪得太快。
咱們說實話,特朗普的壓力是不小,李嘉誠覺得頂不住,是正常的。
但問題在於,壓力再大,能有華為面臨的壓力大,能有TikTok面臨的壓力大嗎?
華為創始人的女兒都被抓了,TikTok告別信都發了,最後慫了嗎?
沒有!
美國有辦法麼?沒辦法!
正常人遇到這種情況,想到的是什麼?
拖時間、打官司、請外援等等,只要拖下去,就有機會。
哪怕最終還是輸,但起碼能證明你抵抗過。
就連很多人都不齒的澤連斯基,哪怕知道自己最後也要屈服,但起碼人家能在白宮裡面死懟特朗普!
所以哪怕最後真的投降了,世人也要稱讚一聲:
真漢子!
可是李嘉誠呢?秒跪!
這有點像啥呢?
當年關東軍2萬人發動九一八事變,剛開了幾炮,30萬東北軍一槍不放,跑了!
把東北三省讓給了日本。
結果如何?
日本一看勝利這麼容易,那以後自然就肆無忌憚了。
李嘉誠這次秒跪,看似是把商業利益最大化了,但損害的卻是中國的戰略利益,讓中國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陷入被動。
第四,秘密交易,不打招呼。
按道理來說,這種涉及國家利益的重大交易,在美國正在向中國發起“奪港”戰爭的檔口。
最起碼,要向祖國知會一聲。
畢竟李嘉誠的兒子李澤楷是全國政協委員,只要想報告,渠道是非常暢通的。
你看人家貝萊德,整個交易過程中,貝萊德CEO就不斷向特朗普報告進展。
李嘉誠呢?
從頭到尾沒有通報過,連個招呼都不打!
如果真想賣港口,可以公開招標嘛。
誰出的錢多,賣給誰,國家又不是出不起這個錢。
就算公開競標中國輸了,那中國也無話可說。
總不能出不起錢也不讓人家賣吧?
但問題在於,不僅不打招呼,而且秘密、迅速完成談判!
特朗普是1月20日上任的,3月4日李嘉誠公佈交易。
43個港口,只用了40多天就談完了?
而且中間一點風聲都不漏,國資連報價的機會都沒給!
而且,只有28天時間商討細節,就要在4月2日簽約了!
這種秘密交易和排他性協議,這麼著急簽約,是防誰呢?
這裡面到底是什麼陰謀,就只有李嘉誠自己知道了。
以上這些,都足以說明——
李嘉誠自始至終,就沒把自己當成過中國人,也從來不相信什麼民族大義。
那麼,既然李嘉誠不講情義,那也就別怪大陸不講情義了。
李嘉誠過去在大陸捂盤不開發的事情,也該說道說道了。

4 未來的反制
李嘉誠這次瞞著大陸賣港口,給中國帶來極大被動,影響是怎麼估計都不為過的。
但是,是不是就一定無可挽回了呢?
未必。
請大家注意最近幾天官方的幾次表態。
3月18日,香港特首李家超關於李嘉誠賣巴拿馬運河事件,提出了三點:
第一,社會對事件的關切,值得重視;
第二,特區政府要求外國政府為香港企業提供公平環境,反對使用脅迫施壓手段;
第三,任何交易須符合法律法規要求,港府會依法依規處理。
同樣是3月1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指出:
“中方一貫堅決反對利用經濟脅迫、霸道霸凌侵犯損害他國正當權益的行為。”
3月21日,香港《大公報》釋出題為《停止交割,切勿因小失大》的評論文章。

顯然,這些訊號都表明,中國不會坐視自己的利益被損害和出賣。
說實話,近年應對美西方打壓和涉外製裁,中國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反制裁經驗。
形成了有效應對機制,而且也可以以其之道還施彼身。
不就是國家安全、反壟斷這幾招嘛?
誰不會啊!
比如,2021年的某網際網路公司攜帶重要資料赴美IPO,中國最後不也透過資料安全審查來叫停了?
同樣的道理,針對李嘉誠賣港的行為,中國也可以啟動國安審查與反壟斷調查,叫停交易。
比如,根據我國《國家安全法》第59條——
如果認定該交易威脅“海上運輸通道安全”,可以依法依規直接啟動國家安全審查程式,要求交易暫停或終止。
比如,貝萊德財團若透過交易形成全球港口運營壟斷,我們可依據《反壟斷法》第28條——
以“排除、限制競爭”為由否決交易。
還有,如果李嘉誠一意孤行,還可以根據《香港國安法》第6條——
“勾結外國勢力危害國家安全”條款,對李嘉誠實施懲治。
所以,這次李嘉誠的出售協議很也很可能被緊急喊停。
李嘉誠賣國賣港的行為,註定達不到目的。
未來,這一系列港口可能會納入到正在進行的中美新一輪談判之內。
由國家出面,作為利益籌碼的一部分進行博弈,就像TikTok的出售案一樣。
至於李嘉誠本人,不僅賣港的計劃不會成功,而且也必將為自己的短視和賣國行為,付出慘痛代價。
巴菲特 “沒有人能夠靠做空自己的祖國而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