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創始人徐滬生個人IP
我的個人IP,上線4個月了。
在我的影片上線之前,我其實也做了心理建設。作為一條的老闆,影片上線要是沒有流量一定會有人看笑話。
但是如果不火我就要覺得很尷尬,面子下不來嗎?這也沒有必要。我相信我的專業,我相信第一個月沒有流量,但是第二個月、第三個月可能就爆了。
透過親自做這個號,我打通了創始人IP的所有環節。
按照第一性法則,把每個環節都做到最大的最佳化。從質量、流程,到團隊配置、賬號運營,刪繁就簡,力求極致,做到我們能力所及的最佳模式。
後來的結果是遠遠超出我的預期的。
在這4個月裡有一些新的感悟,特意寫下,分享給各位。

幾乎每週,我都在辦公室接待10位創始人
IP號起來後,我的獲客成本是0,轉化率極高
我前幾天還發了個朋友圈,就是現在每週,我幾乎在辦公室要接待10位創始人,而且他們是經過我們初期溝通調研的,是有足夠的預算的,且是很想做IP這件事的了。
他們在跟我聊之前是對我已經蠻瞭解的,甚至有信任,甚至誇張一點還蠻喜歡。那麼你發現聊的轉化率是很高的。可以使我們免去大量低效的社交。
過去傳統地建立一個銷售部門,1個禮拜裡能有1個客人上門就不錯了。 我現在一個銷售都不養,我的銷售成本是0,我的獲客成本是0,而且我們是有非常大的增長的。
一個倒推的邏輯。我一個月,透過這個影片號,每週有一個人來和我深聊,前提是線上得有50~100個諮詢,這個的前提又是有多少粉絲,再往前就是有多少閱讀數,我基本上已經跑得非常很順了。

兩張流量表:設計求流量的內容&求轉化的內容
最突出的一個發現就是:兩張流量表
過去,我們也習慣了把所有影片的流量,按從高到低排列,然後尋找爆款影片的共性、“失敗影片”的共性。
自己做了之後,我深刻地意識到:創始人IP,不同於達人、網紅,我們追求的是自己已有商業模式的轉化,追求的是新客戶、大客戶、好客戶。
然後,我就發現,爆款影片,固然是好事。但是一些專業性強、流量低的影片,直接帶來了理想的目標客戶。
於是,我們作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區分:區分求流量的內容、求轉化的內容,兩種內容,訴求不同。——我們應該有兩張流量表,資料的要求應該至少有10倍之差。
A、不要在每個影片上面,又要流量,又追求轉化。
B、追求流量的影片,就不要太關注轉化。追求轉化的(專業型)影片,就不要太關注其播放量。
C、尤其是:追求轉化的影片,不要起泛流量的標題,不要做泛流量模式的開頭。
D、追求流量的影片,是讓更多人知道你、喜歡你、關注你、信任你。追求轉化的影片,是讓這些信任你的人開始下單,產生交易,實現商業變現。

團隊成立初期拍攝現場
短影片獨門秘訣:三板斧
可以告訴大家,我們最初團隊建立的時候,其實大家都沒有經驗,我們後來就找,我們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我們當時幾個人都是從雜誌出來的,我每週要從上萬張照片裡面去挑出幾十張。什麼是一個好看的畫面?可以說我這個是有10年的經驗,我們是中國一流的。
我們當時的影片,實際上是用了一個非常簡單粗暴的辦法:
1. 先定格看畫面,這個畫面不錯,像一張照片。
2. 然後讓它動起來,從右往左或者從左往右,這是一個。
3. 從上到下從下到上,然後推拉。
我們稱之為“三板斧”。所有的攝影師只准做這三個動作,拍影片,我們就再疊加一個全景、中景、特寫,三板斧,加上3個空間,就是有9個變化,然後去進行組合。那麼所有人就知道標準了,攝影師知道拍什麼了,剪輯知道怎麼剪了。
我反反覆覆強調,難度低不代表質量低。難度低,是說我們把簡單的事情做到不簡單,做到極致,攻其一點,不及其餘。

線下IP課,學員在進行口播實操
標準化,做到極致
我們現在上課,實際上就是把這3板斧掰開了,揉碎了,教給學員們,但這只是攝影的部分。還有賬號策劃、人設定位、選題標準、用影片畫面講故事的方法、攝影三板斧、口播拍攝、人物線拍攝、剪輯技巧、賬號運營方法……
在我們這裡學完這一套,就夠支撐一個IP起步了。
我們整理了一下我們背後的標準化技術動作,整理出來足足有221個!我們自己都驚呆了。
每個環節,都追求極致效果。
哪怕是“口播影片”,也可以做得很高階,可以降維打擊那些拿手機懟著臉拍的創始人影片。
背景要好看,要和你的人物/內容有關係;燈光要打得好,要展示好你的人物形象;拍攝的角度和距離應該怎麼選,這個其實不那麼容易的,但是它可控。
故事本身,也可以講得非常精煉、有層次,當然,也包括一些類似黃金5秒、15秒、封面設計之類的技術。
你喜歡看一條的影片,選擇10條、20條,一幀一幀地去分析,用了什麼景別,怎麼切換場景,每一幀都做到是一張好看的照片,在可控的事情上死磕,做到極致,這可以讓你又保證質量,又迅速地做很多事情。
總之,從文稿,到影片拍攝,到剪輯節奏,到運營,創始人IP還是一個多環節的技術活。每個環節如果都打點折扣,50個、221個環節乘下來,就拉開巨大差距了。
個人IP訓練營,學員在老師指導下進行編-拍-剪實操



最後成功的,是行動最快的人
我覺得最後成功的,從來不是那些最有條件做的,也不是智商最高的人,最聰明的人。而是行動最快的人,然後是死磕的人,就你花了多少時間,你行動有多快。
我們也有學員在這裡聽了課,回去就立刻辦退休,變成專職拍影片的。
他以前每條影片大概就是幾千個閱讀,現在單條影片已經可以做到200萬的閱讀,他問問題是問得比較頻繁的,作業也是不斷在交的,你能明顯感覺到品質是高的,質量是一步步在提升的。
有的人就很聰明,他看一看、想一想,外面再聽一聽,這些事情他就過去了。
然後碰到問題的時候,他老想著很完美的解決方案,聽到別人提出一些反對的意見或者一些顧慮,就不繼續了。但永遠有壞的地方,你可以列出一大堆來。
我覺得就是要行動,然後不要怕,就是做。選對路,跟對人,爭取少犯錯,不要怕別人去說,堅持下去。

《徐滬生:我的IP打造心得分享》完整版
篇幅有限,還有更多心得就不一一展現了,
想要了解避坑建議、內容趨勢、團隊配置等更多內容,
歡迎大家掃碼新增我的助理領取完整版。
如果你也想做個人IP,但不知道怎麼入門,
怎麼做規劃,怎麼拍影片……
也歡迎報名我的個人IP線下課。
我和兩位合夥人將在8月7-8日於上海,
繼續推出付費講座——“生活美學創始人IP方法論”,
歡迎現場交流。
領取完整《我的IP打造心得分享》,諮詢相關IP課程,加“徐滬生老師助理-景景”企微⬇️

更多課程⬇️
點選上圖立即報名👆
本文為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