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一條徐滬生:上千條爆款的幕後推手,怎麼教做創始人做IP?

⭐️星標一下新及時瞭解關於新媒體的一切

兩個半月,從0粉到20多萬粉絲,又一個創始人決定下場做個人IP

“做內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
“做了10年優質影片,做過兩份全國TOP10期刊,操盤過數千個爆款故事。”
“幫助數以百計的企業家、品牌成功破圈。”
這是“一條”創始人徐生個人IP賬號的簡介,也是他對於自身定位的總結。
今年3月,徐滬生髮布了首條個人IP影片,分享他對於創始人做IP的看法:“創始人要做自己喜歡或擅長的內容,跟專業和商業模式相結合,再長期堅持下去。”

截至發稿前,徐滬生個人IP賬號已更新了22條影片,主要分為兩種型別。

一種是乾貨類,比如拆解“一條”的爆款影片,分析出適合創作者借鑑的普適方法論;另一種是觀點類,比如他認為企業家做IP不需要更新頻次太高,成為流量的奴隸。

打造個人IP賬號,為企業找到新的流量入口,幾乎是所有創始人IP的目標。而如何把控創始人IP的尺度,則需要專業人士的介入籌劃。
作為一家成立十一年的內容公司,“一條”打造過多個現象級內容爆款,比如斬獲7億播放量的《中國最孤獨的圖書館》,一度帶火當地旅遊業,讓“最孤獨”成為“最熱鬧”。
“一條”內容爆款背後,是徐滬生的主導策劃,多年的幕後操盤經驗也讓他對於內容行業和IP打造有了更深的洞察。
基於此,2024年開始,“一條”推出了個人IP、創始人IP打造兩門課程,徐滬生深度參與授課。他認為,未來的優質內容必須與個人IP相結合,於是在2025年,他也選擇躬身入局,建立自己的個人IP賬號,以同行者的姿態一起探索。
在此期間,徐滬生髮現創始人做IP這件事並非一蹴而就,尤其大多數創始人非內容專業出身,在準備指令碼、拍攝影片等環節都需要時間去磨合和學習。
“在抖音搜‘創始人’三個字出來,你會發現全部是懟著大臉拍的,畫面要多醜有多醜,我覺得這造成一種很大的誤導。當1萬個人都在按照“懟臉拍”的模式做創始人IP時,除非你做得早,那才能成功。”

“一條”線下課程場景

近期,新榜編輯部圍繞創始人IP培訓幕後操盤手走到臺前做個人號“一條”的轉型不轉行等話題,與徐滬生聊了聊他的觀察與思考,以下是對話實錄。

“再好的內容,

一定要和‘人’結合起來”

新榜編輯部:決定做創始人IP業務和個人賬號是出於什麼契機,經歷了什麼樣的思考過程?
徐滬生其實蠻簡單的,這兩年,創始人IP、個人IP,已經成為內容領域最大的增長點。中國有數以百萬計的企業家,未來要打造自己的個人IP。個人IP的核心就是影片。而我們是內容、影片領域的領軍企業,沒有理由不做。
這兩年,我們越來越認識到,內容行業發生了一次鉅變:再好的內容,一定要和一個人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將流量變現,實現商業閉環。也正是因此,平臺演算法才會空前重視“互動率”,這是符合邏輯的,因為沒有互動,就沒有真正有效的商業轉化。在碎片化閱讀的時代,一個真實的人,比一個品牌,認知及轉化的效率要高一百倍。
一條拍了10年的優質影片,捧紅了很多的超級個體,但我們發現用一個短影片一次性地講述超級個體的故事,是很大的浪費,有很多超級個體,他們的故事值得用一個賬號來持續講述(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後來做了MCN)。
後來又發現對於很多企業家,他們非常努力地能把企業做到一定規模,本身就是十分精彩的故事,但這些故事可能從來沒有很好地被講述過。
把這些故事講好,對於企業家、他們做的事業本身就是一種有效推動,所以我們來做了這件事。
市面上的網紅,有超級個體,但是沒有優質內容,導致他們旋起旋滅,無法超越週期。
優質內容+超級個體,才是未來最佳的形態。
新榜編輯部:《創始人IP打造·基礎班》和《個人IP線下線上訓練營》兩個課程的價格分別是6980元和39800元,你們依據什麼定價?目前除了課程付費,還有其他衍生收入嗎?
徐滬生:定價也是參照了外面類似的課程的價格。我們不做最低價的課程。
課程除了本身的收入之外,更重要的是:一些企業家學員,會轉化為年度深度服務的客戶,由我們為他們打造創始人IP。
新榜編輯部:這不是你們第一次嘗試付費課程業務,2019年“一條”就推出了付費課程;2024年開始“一條”上線了《創始人IP打造·基礎班》和《個人IP線下線上訓練營》,再次入局付費課程。和上次相比,這次開課有什麼新感受?
徐滬生:之前的付費課程,我們是和外部老師合作的。這兩年隨著個人IP、創始人IP的迅速崛起,我們意識到,原來我們自己的核心能力,才是需求極大的課程。
之前是,你有個很好的課程,我們來幫你拍影片,用我們的微訊號、影片號來推廣。我們也沒意識到,拍影片、做IP、起號,本身已經成了一個巨大的需求。這也是一種“燈下黑”。
新榜編輯部:報名上課的都是哪些人,目前有哪些不錯的學員案例嗎?
徐滬生:這個就太多了。
學員分兩種,一種是達人,他們在我們這裡學習了優質內容的流量模式,單條影片的流量,從幾千躍升到幾百萬,可以接廣告、做商業化。
我們的學員主要還是大大小小公司的企業家、創始人,透過做影片,讓他們的精準獲客變得更加容易了。有傢俱買手店學員,一條影片流量幾千,卻賣出幾十萬的設計師傢俱。也有開高階設計酒店的(比如“大C在良壤”經營的酒店),做了半年之後,整個酒店知名度大大提高,節假日一房難求,承包的大型活動也越來越多。

“大C在良壤”的影片內容
也有超大型企業,要做數量龐大的員工個人IP矩陣的,我們也可以提供全套的培訓、內容規劃、影片打樣、執行指導等。
就像你們的新榜矩陣通,就是針對這種需求的產品,可以配合完成總部管理、統籌任務、資料分析、線索留存等整套流程工作。
新榜編輯部:IP系列課程目前開設了多少期,課程內容的迭代頻率是怎樣的?最終整體結果是否達到了預期?
徐滬生:已經開到十幾期了,內容也在不斷迭代更新。
可以說,一開始我們靠的是熱忱,靠對學員的深入服務、長期服務。現在靠的是我們的方法論的不斷最佳化,反過來也可以讓更多的學員、更迅速地入門、上手。
IP課程的報名人數一期比一期多,很多都來自老學員的推薦。作為一個具有十年優質影片經驗的公司,我們有最富經驗的骨幹團隊,每個人都操刀過上百條爆款影片。這是我們最核心的競爭力。
老師有兩種,一種是技術含量不高(類似小學老師),但是會上課。一種是研究性老師(類似大學老師),我們算是這一類。只不過,我們要快速學會怎麼教課、做服務。但是課程本身是很實操的,學員又是高素質的,很多人就是成功的企業家,所以教授過程還是很順暢的。
新榜編輯部:前面提到一些企業家學員會轉化為年度深度服務客戶,“一條”目前有多少深度客戶,轉化率是怎樣的?能否說說具體合作模式。
徐滬生:創始人IP的價值,遠遠超過讓老闆來為企業代言,創始人IP背後的問題是:社交媒體時代,每個企業、品牌,如何做傳播推廣?
優質內容是最好的營銷。
這個革新,未來會引發企業內部的組織架構的鉅變。營銷團隊、市場部、品牌部、公關部,全變了,都要變成以內容核心,而不是以營銷為核心。營銷目的是花粉,內容是傳播花粉的風。沒有風,就什麼都沒有。過去的“風”,是電視臺、傳統報刊,後來是kol合作、流量投放,這些傳統模式,越來越失效。
再深入下去,內容做好了,獲客問題解決了,傳統的銷售團隊也會被重構。比如一條的課程以及創始人服務,就完全沒有銷售團隊。就靠我們的內容,尤其是我的個人IP的內容。這可以大大節約獲客的成本。
企業家需要專業的服務,從個人IP的戰略定位、人設梳理,到內容規劃、影片拍攝、商業轉化路徑設計等等。在社交媒體傳播方面,我們毫無疑問是專家,而且我們不僅僅是一家內容公司,我們對於電商、直播、線下,都有豐富的經驗(當然也有失敗的教訓)。

“一條”創始人IP打造課程
我們合作模式主要是年度的諮詢和製作服務,也就是企業家出一個人,加一個小助理就可以,其他的事情都是我們來做。如果對方內容團隊,那我們就提供純諮詢,指導其團隊進行內容生產。
我們會對企業和企業家進行深入的調研,我們叫“內容尋寶”,本質上,我們認為真正的有價值的內容,在企業,在企業家自己身上,只不過他們過去不知道那些才是內容,更不知道應該如何講故事、拍影片。
我們不會策劃一大堆內容,然後讓企業家去演,那種模式本質上是把企業家與娛樂網紅,混為一談了。
目前合作的客戶數量,可以說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合作模式本身的深度、廣度,也在不斷迭代。比如有的超大型企業,可能除了創始人要做個人IP,高管也會做,然後,還有數量龐大的員工個人IP矩陣計劃。
目前我們的模式,就是我和對方創始人先談。談得很一致,才往下推進。我們不主動推進(對方的戰略意願是第一位的),也不主動拜訪客戶。
關於轉化率,我要強調指出,我個人的影片,是關鍵性的原因。對方都是看了我的十幾條影片,充分了解了我們的方法論、價值觀,然後才找過來的。這樣,轉化率會大大提高。

過去銷售環節,主要靠“陌生拜訪”。一方面,非常消耗人力,另一方面,就算達成了合作,雙方其實是不夠了解,有很多誤區,合作起來之後一樣會非常消耗人力,要花很多時間,不斷去做基本層面的溝通。
有了創始人IP影片,這些分歧,90%都在在雙方未見面之前,就解決了。

“創意工作要標準化,
這是我們十年來一以貫之的”

新榜編輯部:你做個人賬號,對於你們做IP業務是一個必選項嗎?
徐滬生:是的。我們教別人做創始人IP,我自己不做,就太奇怪了。
新榜編輯部:能展開講講你的個人賬號背後的內容定位、工作流程、團隊配置、資料目標大致是怎樣的嗎?你最關心哪方面的資料?
徐滬生:我的個人賬號,就是一個專業的垂直號,聚焦於個人IP、創始人IP、影片生產這些內容,我也不需要泛流量。我最關心的是最終轉化。這個號是我們個人IP業務的樣板間,也是實驗區。

抖音、影片號、小紅書上的徐滬生個人賬號
透過親自做這個號,我打通了創始人IP的所有環節,按照第一性法則,把每個環節都做到最大的最佳化。從質量、流程,到團隊配置、賬號運營,刪繁就簡,力求極致,做到我們能力所及的最佳模式。然後,我們的骨幹團隊,在服務其他創始人的時候,可以複製這些模式。
這個賬號的團隊配置是極輕的。選題、出鏡講述,完全是我自己,然後由一個編輯進行整合。因為當局者迷,即便是我,也需要另一個專業人士的客觀視角。
新榜編輯部:對“一條”來說,做創始人IP業務的難點在哪,你們怎麼思考和解決?
徐滬生:難點就是創始人IP影片,不同於我們一條過去的影片。
一條的影片,一個人只被拍一次。創始人影片,一年至少要拍50條影片。
一條的影片,報道的往往是極致的故事、極致的美學空間,創始人IP沒有這麼極致。
一條的影片,我們是強勢媒體,採訪物件一般不會干涉我們的報道。創始人IP專案,我們怎麼說也是乙方。
由此導致了整個內容生產的模式,有很大差異。但是本質上,我們不做娛樂類內容,只做真實的內容,用最優質的影片呈現出來,這一點和我們過去的經驗是完全一致的。

“一條”和創始人們在抖音的共創影片
我們以“單條短影片”為單位,全面重構了內容生產流程及標準。每個環節,都追求極致效果。哪怕是“口播影片”,也可以做得很高階,可以降維攻擊那些拿手機懟著臉拍的創始人影片。故事本身,也可以講得非常精煉、有層次,當然,也包括一些類似黃金5秒、15秒、封面設計之類的技術。我們整理了一下我們背後的標準化技術動作,整理出來足足有221個!我們自己都驚呆了。
總之,從文稿,到影片拍攝,到剪輯節奏,到運營,創始人IP還是一個多環節的技術活。別人就算每個環節都學到我們8成,50個、221個環節乘下來,就拉開巨大差距了。
另外一個難點,就是創始人本身,絕大多數是零基礎,對於拍影片,有一個適應過程。這會影響到合作初期的影片品質和資料。對此,我們需要和創始人做好預期管理。我們寫了一個冷啟動期的《一條使用手冊》,事無鉅細地列出了雙方要達成的各種共識,比如,冷啟動期,只做簡單的動作,把簡單的事情做到不簡單,做到極致;不做規定外的動作;只要方向正確,就一定可以成功,等等。

新榜編輯部:據你觀察你們有哪些競爭對手或者說對標物件,“一條”在其中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呢?
徐滬生:我們的模式是“優質內容+超級個體”,這個模式目前還是獨一無二的。絕大多數“對手”,都聚焦於打造超級個體,讓個人、創始人成為網紅。我們是從優質內容、優質影片入手。
絕大多數“對手”更像明星學校、演員培訓班,我們更像電視臺模式,有節目策劃能力,有影片起號的能力。創始人比過去的主持人更重要了,但背後是我們教他如何打造屬於自己的節目,而且是有實質性價值的的節目,而不是純個人表演類的內容,不是說相聲、講段子。
網紅的成功機率,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而打造優質節目+超級個體,成功機率要大太多太多了。
打造優質內容,我們有十年的經驗。而幾乎每個創始人身上,都有極好的內容,無論是其專業領域的認知,還是個人成長、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認知。我們只需要把它們挖掘出來,變成短影片。
“一條”打造的“老羊廚房”達人號
新榜編輯部:為什麼沒有選擇做線上課,而是很重地做線下?課後的服務週期有多長?
徐滬生:我們的IP課程的實操性還是很強的,很難在線上進行。線下上課,最大的好處就是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尤其是和企業家學員。
課後的服務期,因為微信群一直在,所以幾乎可以說是永久性的。
新榜編輯部:線下服務畢竟是一對一、需要長期跟蹤的,是否有課程規模化的打算?在未來,創始人可能會在哪些領域得到發展?
徐滬生:一方面,我們要不斷最佳化我們的課程、方法論。創意工作要標準化,這也是我們十年來一以貫之的,不然我們也不可能每天出品一條優質影片。
創始人IP服務,這個業務一定是一個精品業務,服務的客戶規模有限。但是可以縱深發展。比如,更高的品質,就意味著更高的服務價格;比如,大型企業的個人IP矩陣,也是潛力巨大。
另一方面,以優質內容為核心的個人IP,具有更廣闊的運用空間。
比如,我們已經開始嘗試把它運用於我們的線上藝術拍賣業務,未來,我們會和拍賣收藏界的專家、公司合作,我們幫他們打造個人IP,同步,我們雙方展開線上拍賣的合作。這可以解決拍賣收藏界長期以來的最大的痛點:獲取新買家太難太難了。只有用優質的內容,用個人IP的模式,去做傳播,去破圈。
未來,以優質內容為核心的個人IP,可以運用到更多的領域,比如出版領域,實現商業模式的顛覆式創新。
“一條”IP線下小班課實操場景
新榜編輯部:據說你現在每天要回覆上百條學員提問,怎麼分配自己的時間精力?能簡單描述一下你最近的一天是怎麼度過的嗎?
徐滬生:我的工作強度還可以,算是新業務的產品經理,以及唯一的銷售。每一個創始人IP的深度合作,都是我自己來談的。創始人對創始人,談起來特別簡單、直接。
我現在的主要精力,都用於打磨創始人IP服務產品,面對不同創始人IP專案的各種問題,提出及時的解決方案,並從中總結規律,形成一個標準化的方法論。
開展一個新業務模式,所有的問題,一開始只能由團隊硬扛、死磕。但是90%的問題背後,一定是模式問題。模式的調整、最佳化,是我最核心的工作。
晚上就是學習時間。和學員的微信群的交流也挺多的。來自他們的問題,是最寶貴的財富。能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是最考驗我們的方法論的。

“創始人做IP,
‘不做什麼’比‘做什麼’更重要”
新榜編輯部:在透過創辦個人賬號打通創始人IP全鏈路的過程中,有哪些細節是以前沒有想到、只有真正實踐才會發現的?
徐滬生:“工作現場有神靈”,我自己做了之後,可以說全面瞭解了所有環節,然後可以進行全方面的最佳化、簡化、極致化。
最突出的一個發現就是:過去,我們也習慣了把所有影片的流量,按從高到低排列,然後尋找爆款影片的共性、“失敗影片”的共性。自己做了之後,我深刻地意識到:創始人IP,不同於達人、網紅,我們追求的自己已有的商業模式的轉化,追求的是新客戶、大客戶、好客戶。
然後,我就可以發現,爆款影片,固然是好事。但是一些專業性強、流量低的影片,直接帶來了理想的目標客戶。
於是,我們作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區分:區分求流量的內容、求轉化的內容,兩種內容,訴求不同。——我們應該有兩列流量表,資料的要求應該至少有10倍之差。
A、不要在每個影片上面,又要流量,又追求轉化。
B、追求流量的影片,就不要太關注轉化。追求轉化的(專業型)的影片,就不要太關注其播放量。
C、尤其是:追求轉化的影片,不要起泛流量的標題,不要做泛流量模式的開頭。
D、追求流量的影片,是讓更多人知道你、喜歡你、關注你、信任你。追求轉化的影片,是讓這些信任你的人開始下單,產生交易,實現商業變現。
總之,我們認為,創始人IP,不同於達人、網紅IP,他們唯一的共性,就是“個人IP”,要有一個真實的個人。除此之外,很多環節的標準、商業目的,都是不一樣,乃至截然對立的。
網紅IP的套路,做創始人IP,是一個嚴重的錯位。
新榜編輯部:你最關心個人賬號的哪些資料?是否會因為賬號資料感到壓力?
徐滬生:我最關心使用者畫像的精準。從後臺的資料可以看得出來(手機型號、地域、年齡等),從留言區也可以看得出來。最終的商業轉化率,當然是最重要的指標。

圖片來源:徐滬生影片號後臺資料
一開始,我覺得不必過於焦慮資料的高低(雖然2個月下來,我的賬號的資料是超乎我預期的)。我也不是簡單地只看每個影片的流量高低。
按我們的方法論,我們會把內容大致分為兩類,一類追求流量,一類追求轉化。後者,則無需過度關注其閱讀資料,而關注其轉化效果。
這就是我們的“內容漏斗”模型:漏斗的上部是流量,漏斗的底部是轉化。漏斗外面,就是我們不應該去觸碰的話題,與自己目標無關的話題,再熱門也不要去碰。
新榜編輯部:一個成功的創始人IP是什麼樣的?
徐滬生:比如我們操刀的良壤酒店創始人的號:“大C在良壤”,作為一個高階設計酒店,短期之內,入住率大大提高。當然,我自己的號,現在變成了我們的一個標杆樣品。
一個成功的創始人IP,首先是圍繞自己的核心商業模式展開的,絕不能搞成娛樂網紅。有的創始人個人特質很強,極具親和力,但是大部分創始人的核心能力是自己的專業能力,而不是娛樂能力。圍繞創始人的專業做內容,面向精準使用者,是真正的長久之道,輿論風險也最小。
新榜編輯部:如何看待雷軍和劉強東的老闆IP?
徐滬生:雷軍和劉強東,對於絕大多數企業家,沒有太多的可參照性,因為他們已經是國民級的明星企業家。
我更關注那些大眾知名度不高,但是在精準獲客上做得非常厲害的創始人,他們的品牌也不是國民級的。但是他們擁有哪怕只有幾十萬忠實粉絲,可以把銷售規模做到幾個億、十億;除了內容,營銷費用幾乎為零,公司利潤率極高。且沒有大眾網紅的那些輿論風險——破了圈,但還是足夠低調,悶聲服務自己的使用者
新榜編輯部:你提到創始人做IP最怕出錯,有哪些是你認為創始人做IP一定要避的坑?
徐滬生:最大的坑,就是遵循上一代娛樂網紅的成功模式,把自己搞成了一個單純追求流量的娛樂明星,這對公司形象、品牌形象,會構成很大的傷害,難以修復,商業目的模糊不清,整個操作莫名其妙。
其次的一大誤區,就是以為內容一定要很低俗。做IP,不能高高在上、不說人話,但是走到極端,刻意低俗,刻意畫面粗糙,甚至故意搞得很油膩,就大錯特錯了。就算拿到了流量,也是低質量的流量,商業轉化的價值極低。
新榜編輯部:你曾說自己是“全上海灘最不懂交際的主編之一”,但無論做IP課還是個人號都需要大量且頻繁地向外做交流,這個過程對你來說是一種挑戰嗎?說到這裡想問下你的MBTI?
徐滬生:我是ISTJ。
做號,恰恰可以使我們免去大量低效的社交。做個人IP,在自己辦公室、家裡,就可以做,一週拿出一個下午就可以。做號最大的好處,就是讓獲客變得更容易、更精準。使用者主動找上來,而且是看了影片之後,已經對你有了信任和認可。
上課、做創始人服務,這種交流的主題,100%是專業領域的,是我自己最熟悉、最擅長、最喜歡的技術活。
這與我們的創始人IP的方法論也是一致的:你不需要做過多的情緒消耗,回到自己的專業領域,像平時一樣講話,掌握講故事的藝術、拍影片的技術,就可以了。這些方面,“不做什麼”(比如不要做網紅、不要抄爆款),比“做什麼”,更重要。

新榜編輯部:目前你在影片號、抖音和小紅書都開設了個人賬號,你是怎麼做平臺選擇的,幾個平臺的運營策略有什麼不同?
徐滬生:三個平臺投放完全一樣的影片,沒有什麼特殊的運營策略。我們的策略就是把精力花在內容上,優質內容是最好的運營。幾個平臺,影片號最佳,抖音最弱;小紅書漲粉之快,完全超出了我的預期。
新榜編輯部:作為資深內容人,能否聊聊現階段對公眾號、影片號、抖音、小紅書、b站、快手幾個平臺的內容觀察?
徐滬生:公眾號的圖文模式,肯定會持續下滑。微信系統,未來一定是影片號獨大。影片號的社交關係權重,對於高客單、高淨值人群的商業模式,最為有利。影片號+公眾號,可以順滑地匯入私域,也是一大優勢。小紅書客質也很高,環境相對乾淨,獲客轉化也不錯。抖音最適合大眾化、娛樂化的內容。
作者 | 小八 哪吒
編輯 | 張潔
  關於新榜
• 作為資料驅動的網際網路內容科技公司,新榜提供新媒體內容營銷和企業服務系列產品,助力中國企業數字化內容資產獲取與管理,服務於內容產業,以內容服務產業。
• 我們的客戶既包括騰訊、字節跳動、阿里巴巴、中國平安、比亞迪、京東、通威、貝殼、寶潔、歐萊雅、聯合利華、雅詩蘭黛、迪士尼等頭部品牌,也包括正在蓬勃成長的中小企業、新興品牌和MCN機構。面向企業的內容化組織建設,新榜提供從公域流量募集分發到私域內容運營建設的各項所需。
• “新媒體,找新榜”是我們的使命。憑藉全面穩定的新媒體內容資料產品和企業服務能力,新榜被評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上海數字廣告領軍企業,曾榮獲“全國內容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 、“上海文化企業十佳”、“中國廣告新媒體貢獻年度大獎”等稱號,擁有多個傳播評估監測專利。瀏覽器搜尋新榜官網,獲取更多新媒體動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