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2025年完工的中國臺中市立美術館,由日本建築師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打造,擁有8個獨特功能和美學空間。

而這座別具一格的文化場域的識別系統則由知名設計師聶永真的永真急制Workshop操刀。

識別設計以整體建築「綠美圖」作為主品牌,串連起座落其中的兩座場館——「臺中市立美術館」和「臺中市立圖書館」。



設計上延續了他一如既往的極簡設計哲學,只是這次,他又做減法了,設計上雖只剩下幾條線,但甲方卻滿意的不行…
這是為啥?

首先,此次的識別系統是聶永真以建築本體作為靈感進行的延伸設計。他提到,一個好的識別設計需要具備五個條件⬇️
包括獨特(Distinctive)、難忘(Memorable)、適應性強(Adaptable)、簡單(Simple)及永恆(Timeless),臺中綠美圖品牌識別正是在這樣的脈絡下誕生。

看似簡單的兩條“雙槓”,其結構以及恰到好處的留白,除了體現建築方正的特性之外,也意味著建築與建築、空間與空間之間的無限可能。


雖然許多人看後可能會有爭議——“這不就是兩條線?”
但聶永真卻表示“這個識別看似簡單,實則隱喻了場域之間彼此跨域融合的眾多可能性”。

除了品牌識別主體之外,聶永真也針對「臺中市立圖書館」以及「臺中市立美術館」分別進行Logo 的設計。

前者以類書籍擺放於書架上(並且有些直立、有些傾倒)的具象化概念,象徵「倆槓」之間承載著知識與書習;

後者則以連續性的折線呈現出美術館在未來策展上的無限可能。
聶永真認為,綠美圖的獨特性在於,兩館各自獨立卻又相互連結,形構出嶄新的空間體驗。


臺中市立美術館長賴依欣認為,視覺識別系統是美術館建立獨特且清晰品牌定位的重要基礎。

作為一座城市美術館,臺中市立美術館未來將透過多元跨域的藝術策展、典藏與推廣計劃,與在地對話,並接軌國際。

美術館未來也將積極回應綠美圖的場域特色,與圖書館進行多面向合作,激發美術跟圖書、知識的碰撞交流,帶給觀眾不同層次的藝術參與體驗。


試問這樣的甲方,哪裡找? 開個玩笑。
聶永真的作品一向帶有極強的辨識度和個人風格,點、線、面在他手中更是變成了設計的音符⬇️


作為影響一代人的設計師,
他也曾為周杰倫、李宗盛、林宥嘉等等大咖設計專輯封面⬇️




設計與藝術的界限在當下已經越來越模糊。
像幾年前原研哉為小米200萬設計的Logo也被網友調侃“設計的真好,跟沒設計一樣”,但卻擁有了超高的話題熱度⬇️

臺灣地區近些年一直提倡用設計讓城市更美好,也對設計師給予了非常大的創作空間。這也是“雙槓”可以透過的原因之一…
所以,大家覺得聶永真這兩條線的設計又該如何評價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