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常逛商場的家魚們應該有發現
商場一樓的“四大金剛”已經悄悄進化了一波
以前的商場:
化妝品、名錶、黃金和奢侈品

現在的商場:
新能源車、戶外品牌、潮玩和茶飲


那麼問題來了:

原因很簡單!

作為最近幾年才火起來的新能源車
大家對它的瞭解還遠遠不夠

而商場一樓
可以說是不二之選
①商場附近的人流量本身就比較多
有份報告顯示——
去年全國商場平均日客流就有1.87萬人
甚至有的商場客流量一天能有3萬多人

圖片來源:匯客雲&賽商
②商場的各個樓層也會有功能區分
一樓通常是一些給大家閒逛的商鋪
(比如網紅茶飲、盲盒或無印良品這種)
二三四樓則是一些目的性比較強的商鋪
(類似二樓男裝、三樓女裝、四樓飲食娛樂…)
這樣的功能劃分也決定了
商場一樓的人流量是最多的
③更重要的是,商場一樓也會有一部分商鋪臨街
也就是客流量不光有商場裡的人
還有周邊馬路上的行人


商場一樓通常都會有個中廳,空間足夠大
很適合新能源車這種大物件“秀肌肉”

再加上車這種大物件
在一樓能趁夜深人靜人少的時候
直接開進去

要是在二樓三樓
還得找專業裝置給吊進去
想想就很麻煩



因為一樓有臨街商鋪
新能源車廠商可以租下兩個門店打通
再整點落地玻璃門,打點光
立馬就高大上了


甚至有的新能源車門店
還會設定咖啡角、休閒區和辦公區等等


而且
在商業建築的圈子裡有個“首層黃金定律”
大家都會默認出現在商場一樓的品牌是賊高階的那種

新能源車和它們擺在一塊兒
時間久了,在人們心中的逼格自然就上去了
但還有個問題,這些門店只宣傳,也不交付啊!

無論什麼地段,商場一層的租金
一般都是其他樓層的1.5~2倍

對於新能源車來說
租金壓力肯定也是有的
一年加上管理費、運營成本等雜七雜八的
一家店至少得花數百萬元
要是地段好一點,人流量多一點
上千萬也有可能
小鵬開在北京三里屯的體驗店
一年就要1000萬

因為
新能源車廠商的銷售策略
和傳統的油車廠商還不太一樣
它前期銷售主要靠的就是
體驗店的大力宣傳
後續要是有消費者想買,直接在手機上就能訂貨
而事實證明,多開線下體驗店是有用的
像是特斯拉
車賣得多的地方,體驗店也就越多

圖源:電動汽車觀察家

另外,
不光是新能源車要在商場開體驗店
商場也挺需要新能源車入駐
一方面,
現在愛開新能源車、對新能源車感興趣的
大多是年輕人
而商場剛好也需要更多年輕人來帶動周邊消費

另一方面,
新能源車入駐也能幫商場完成轉型
百貨大樓已經是過去式了
現在的商場吃穿住行都要

以上種種原因
才有了現在商場一樓新能源車越來越多的局面
而化妝品專櫃
也因為受到直播電商衝擊
交不起租金,被迫讓位了

關於商場,家魚們還有啥好奇的
評論區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