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寧夏酒莊們的預約隊伍能從這兒一路排到法國。”一位在寧夏喝了一週葡萄酒的小紅書博主這麼說。
“賀蘭山東麓的葡萄酒酒莊接待遊客量已超過200萬人次”,這是寧夏新聞網在2024年7月統計的資料。
位於西北戈壁灘上的寧夏酒莊們,火了。
有人買200多的門票入園參觀,有人應徵免費義工深度體驗,一邊品味著國產葡萄酒的風味,一邊在葡萄田裡“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幹活兒,專門做國內酒莊遊生意的旅行社也出現了。
據寧夏新聞網,作為30多傢俱備接待遊客能力的酒莊之一,源石酒莊的負責人提到:“今年上半年,我們已經接待遊客23.9萬人次,營業收入達1066萬元,同比增長14.8%。尤其是5月份,營業收入增加了近30萬元,單月收入達到156萬元。”要知道,1-3月可是寧夏酒莊的淡季,以上的數字幾乎是在4、5、6三個月內達成的。
● 頗具中式風格的源石酒莊,圖源@源石酒莊
去過和沒去過國外酒莊的客人們都扎堆跑了過去,寧夏酒莊究竟有什麼好玩兒的?

去年底,生活在上海從事金融行業的Yimeng就在社交網站上刷到了一家專做寧夏酒莊遊的團隊——路酒社。作為平均每週2、3瓶葡萄酒飲用量的愛好者,她經過半年的觀望,最終在今年五一假期前報名了旅行團,成為了前往寧夏酒莊大軍中的一員。
7900元/人的價格(雙人成行,單人需再額外加錢),包含5天4夜的食、宿、行花銷及4家酒莊的品酒體驗。這個費用乍一看並不便宜,但和只是飛一趟歐洲就要近萬元的機票錢比起來相當實惠大碗了。所以從沒有去過酒莊的Yimeng幾乎沒有什麼猶豫,從確定行程到籤合同交錢,一氣呵成。

● 節假日期間北京往返巴黎的機票價格,圖源@攜程APP截圖
第一天是出發日,團友們分別從北京、上海、成都等地飛來,除了辦理旅行社預訂的銀川JW萬豪酒店的入住外沒有其他安排。儘管如此,Yimeng和朋友還是選擇了5點多的早班飛機,11點就到達了酒店。因為相比起純粹的酒莊遊,寧夏對他們來說更像是一個旅遊目的地。
他們將這一天自由日安排得滿滿當當,先是火速出門品嚐了當地美食辣糊糊,之後還參觀了歷史悠久的西夏陵,傍晚在攬山公園賞落日的時候周圍站滿了人。Yimeng和朋友感慨道:“不得不說寧夏非常的義大利,就是人比羅馬鬥獸場的還多。”

● 下午5:30的攬山公園人山人海
晚上21:30,一團十幾人在酒店大堂開了一個簡短的集合會,團長宣佈酒莊遊從第二天一早正式開始。
說來也巧,他們的葡萄酒之旅正是從位於西夏陵景區內的留世酒莊開始的。Yimeng在這裡第一次見到了用於釀造葡萄酒的葡萄藤,相比起水靈靈的水果葡萄,多了幾分旱地拔蔥的氣勢。
“以前只能透過圖片、影片和文字瞭解到的資訊,竟然真的在葡萄田裡看到了實物,感覺還挺奇妙的,5月的葡萄還是綠色的,密密麻麻的一坨。”Yimeng說她終於知道平時喝的葡萄酒是從哪兒來的了。

● 留世酒莊的葡萄園
在參觀完酒莊的橡木桶和發酵罐之後,他們一行人平分了酒莊準備的3款葡萄酒(共7瓶),葡萄品種分別是霞多麗、馬瑟蘭以及一款赤霞珠和梅洛的混釀。忘記是喝到具體哪一款酒了,酒莊負責人還特別介紹說:“這是有閱歷、有身份的成功男人的標配。”
除了酒,留世酒莊的風土也給Yimeng留下了深刻印象,“非常務實,沒有做得很fancy。可能是因為它建在景點裡面吧,這是一種優勢,因為你能感受到一種很深厚的歷史感;但也有缺點,就是它沒有辦法再擴張了。甚至為了避免有人想要逃票進西夏陵景區,酒莊的大門需要常年緊閉。”

● 留世酒莊接待大廳
吃過午飯,就到了路酒社安排的“葡萄酒調配”環節,這也是行程中乾貨含量最高的一個。首先需要在老師的帶領下,從甜度、酸度、酒精度、單寧、香氣和酒體6個維度評鑑三款原料酒:赤霞珠、馬爾貝克和馬瑟蘭,然後基於這些風味設計三款酒的調配比例,再不斷試喝、改動,直至達到完美。
調配過程中所用到的吸管、試劑瓶和漏斗讓人想起學生時代的化學課,果然人不管長到多大年紀,相比枯燥的理論課還是更愛動手做實驗。
更何況這種調配不只是一種即時的體驗,路酒社還專門準備了酒瓶和木塞,每個人都可以把這款自己設計的葡萄酒罐裝帶走,最後再貼上手寫的酒標,就成了一支獨一無二的葡萄酒,也是這趟旅行的個人專屬紀念物。

● Yimeng和朋友的個人專屬混釀
不用擔心和別人採用了一樣的調配比例,老師解釋說:“就算數字一致,味道也可能會完全不同,就像調香一樣,每個人調出來的就是會不一樣。”——體驗感與私人訂製感同時拉滿。
接下來的幾天,Yimeng還去了中國海拔最高的酒莊之一銀色高地(1200米),LVMH旗下的夏桐酒莊,建築極具中式美的源石酒莊以及旅遊景點賀蘭山岩畫。

● Yimeng照片裡的銀色高地酒莊
其實受天氣影響,寧夏酒莊的旺季只有一年中4月到11月(春夏秋)的半年多時間,除五一假期外,另一個前往的黃金時段就是即將到來的中秋節和十一假期,因為這也是酒莊一年中最為忙碌和精彩的榨季(葡萄原料收購、原酒發酵的重要環節),不少像Yimeng這樣的愛好者甚至會作為義工前來勞動。
摘葡萄、開卡車,下地幹活兒,他們原本幻想著在西北的陽光與星空下過一段悠然見賀蘭山的田園生活,卻沒有想到“採摘這種活動是非常非常辛苦的,而且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度,”在B站擁有800萬播放量的葡萄酒博主小皮告訴潮生TIDE,“沒有什麼人能夠堅持採摘超過一個小時。葡萄藤盤根錯節,通常需要很鋒利的剪刀,而且還要對葡萄進行篩選。一般都是很有經驗的農民去剪,普通人要麼手劃破了,要麼沒有耐心,剪得亂七八糟。”
常有義工連一天都沒堅持住,就撂挑子不幹了。

● 有經驗的農民正在採摘葡萄,圖源@銀色高地酒莊
作為這些“想要沒苦硬吃,實際卻一點苦都不吃”的義工們的受害者,酒莊無奈只能建立起面試制度層層篩選,反正最終結果很可能是添亂,那不如選一些能為酒莊在其他方面帶來好處的體驗者——比如你是一位投資人,有朝一日能帶來投資;或者從事媒體行業,能夠對酒莊起到宣傳作用。互惠互利,各取所需。
總之,不管是純粹的遊玩還是這種初見圈層模式的義工體驗,寧夏正悄悄取代人們心中提到酒莊就只能聯想到歐洲的地位,成為城市中產們的又一熱門旅遊目的地。

是成年人的迪士尼
還是高階農家樂?
寧夏位於北緯38度,是業界公認世界上最適合種植釀酒葡萄並進行釀造的黃金地帶之一。
除了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在酒行業已經十幾年的小皮認為寧夏酒莊走入大眾視野始於疫情。他對潮生TIDE說,“因為當時大家都出不了國,於是很多人開始在國內找一些新奇獨特的東西去體驗,所以早在2020年的時候就有一大波遊客衝去寧夏了。有些酒莊甚至每天要接待上千人,但他們當時其實是沒有能力提供特別周到的服務的。”
與大多數由小眾愛好者引領大眾的傳播路徑不同,寧夏酒莊遊反而是先從大眾開始的——大家只是來玩的。


● 西鴿酒莊(上)與銀色高地酒莊(下)裡的自然風光,圖源分別來自兩個酒莊
小皮解釋說:“因為葡萄酒發燒友人數太少,不成規模,除非你認識酒莊的人,他們願意單獨接待你,但這無法成為一個標準的產品。只有當大眾湧來的時候,酒莊才會意識到必須有人設計流程,負責接待,還需要專門的接待室,因為只有當接待的人足夠多才有可能從中獲利,形成一定的規模去支撐整體的支出。”
Yimeng選擇的路酒社就是在2020年應運而生的國內第一家做酒莊遊的旅行社。創始人曹耐和他的團隊成員均畢業於寧夏大學葡萄酒學院,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這裡的200多座酒莊進行了一次資源整合,挑選出具備接待能力和願意嘗試做出改變的酒莊。將他們按照客戶的喜好和需求進行排列組合,定製化匹配。
就像小皮說的,將“酒莊的接待服務”轉化為一款產品,曹耐也認為是時候為這款產品標上價格了,“2019年以前,酒莊接待客人是免費的,然而酒莊提供了酒,工作人員付出了時間,這些都是成本。所以我們在和酒莊去聊合作的過程中,特別希望他們能夠收取品鑑費,讓整個過程變成一種正向的商業迴圈。”
現在,各大酒莊都有了官方公眾號,沒有報名旅行社的葡萄酒愛好者和遊客可以直接線上預約,花上200-300元不等的價格走進酒莊,搖晃著高腳杯在城堡中參觀、拍照,品嚐從發酵罐中直取的葡萄酒,再加上期間專業人士帶來的講解,這不就是成年人的迪士尼嘛,價格還更便宜。

● 客人在酒莊裡品味葡萄酒,圖源@路酒社
據Yimeng觀察,同行的十幾位團友基本和她同齡,在30歲上下,分別來自一線和新一線城市,而且大都和她一樣從事金融行業。路酒社也針對他們的客群做過調研,發現男女比例達到了3:7,而從事的工作則主要集中在網際網路、金融和國企等領域。
去年一年,路酒社接待了將近600位客人。其中有過海外留學經歷的客人格外偏好寧夏的小眾酒莊,更在意是否有能夠和莊主進行交流的人文體驗;一部分女性客人則是以“拍照好看”作為選擇標準,品鑑費即門票,能出片就行,風格、味道不重要。

● Yimeng參觀留世酒莊的橡木桶
銀川的景色雖是一眼就能望到底的戈壁風光,但建造在這片黃沙之上的酒莊卻個個不同。
賀蘭山下的夏桐酒莊深受女孩子們的喜愛,隸屬於LVMH集團,無論是建築還是裝潢都透露著正宗的法國血統,它也是少數專門生產高階起泡酒的酒莊;寧夏產區生產規模最大的西鴿酒莊,他們請來了曾設計過水立方的團隊,也是目前這片區域唯一具備用餐和住宿環境的酒莊。

● 夏桐酒莊
小皮發現“用餐”和“住宿”也正是寧夏與國外酒莊的差距所在,“其實說實話在酒的體驗上國內外沒有太大區別。但如果說到吃、住體驗上的區別,國內最多就是高階農家樂。”小皮向潮生TIDE介紹瞭如今一些歐洲酒莊的服務,“像西班牙就有很多酒莊以SPA出名,提供具備米其林餐廳級別的奢侈體驗。而且他們正在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甚至可以在酒莊裡開直升飛機。”
曹耐也一樣提到了在食、宿上面臨的問題,都不是做得好不好,而是大多數酒莊壓根就沒有這兩項服務。作為夾在酒莊與客人之間的旅行社,路酒社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既然酒莊目前還做不了,那我們就自己做。
酒莊沒有餐,那就建立餐飲團隊,相當於“上門廚師”,在酒莊之間提供流動服務,而且根據本地的食材特點,去做菜品研發;酒莊不能住宿,那就主動跟他們合作,將民宿建到酒莊裡,滿足客戶的特色居住體驗。

● 路酒社組織的晚宴,圖源@路酒社
曹耐說:“做酒莊遊需要圍繞產業鏈去做事情,吃、住、行、遊、購、娛,這六個環節缺哪個我們就補上。包括我們還開發了一個小程式,旅行結束後客人還可以透過我們線上購買葡萄酒和當地特產。”

“進可攻,退可守”的出遊選擇
我明白,說起去酒莊喝酒時,人們身上的那份不自在感,全身緊繃,彷彿要從頭髮絲“裝”到腳趾頭,才能配得上它的高階。而“國產酒莊”,更多了一種明明已經消費降級,但沒錢也要硬撐的做作姿態。
不過從資料來看,事實可能是旅遊業整體都在變好,酒莊遊只是其中之一。
根據國家旅遊局的統計顯示,“2023年,我國城鎮居民國內出遊人次達37.58億,比上年同比增長了94.9%;國內旅遊收入(出遊總花費)4.91萬億元,比上年增加了2.87萬億元,同比增長140.3%。”Yimeng也說她去年花在旅行上的費用明顯增加,超過了4萬元。

● Yimeng在酒莊裡撿的槐花
在體驗過被疫情長時間困住的窘迫後,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望物理上的陌生感。
海鮮哪裡都能吃,但吹著海風就會覺得味道更鮮甜;明明超市裡就有新鮮草莓,但偏偏要去果園裡用更高的價格親自採摘;走地雞完全有可能來自城市,但是坐在露天農家院裡品嚐就覺得肉質更健康。一個從沒去過的地方,能夠賦予體驗更強的儀式感。
酒莊遊,只是作為一種更新的旅遊方式,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 遊客們在酒莊裡採摘並手動壓榨葡萄,圖源@路酒社
這之後才是與出國相比,寧夏酒莊在價效比上的優勢。錢是一方面,路酒社提供的法國酒莊遊的價格(5萬元左右),幾乎是同一時間段內寧夏酒莊遊的10倍。另一方面,遊客花在路程上的時間成本,與語言溝通上的門檻同樣令人感到勸退。所以與其說寧夏酒莊是國外名莊的平替,不如說是為都市人提供的又一個小眾旅遊目的地。
無論是和家人還是朋友,寧夏酒莊在個人喜好上都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選擇。喜歡喝酒的人可以從上午10點開始微醺,不喝酒的人,寧夏的自然風光也絕對算得上是國內獨特的存在。小皮說:“暑期的時候,這裡幾乎有一半的客人是一家三口,因為對小朋友來說這裡有得玩,對家長來說這裡又有酒喝。”

● 寧夏中衛沙坡頭景區,這裡有小朋友們最愛的滑沙,圖源@路酒社
還有一些人喜歡“沒苦硬吃”,就算參加面試也要成為義工在酒莊裡頂著太陽摘葡萄。對這一部分人來說,酒莊也是少數能夠提供“艱苦”條件的旅遊目的地之一。
小皮對此司空見慣,他說:“真正‘上趕著吃苦’的酒莊愛好者已經開始往雲南跑了,寧夏全都體驗過了,而且雲南更艱苦,因為車程很遠,沒有什麼好的住宿條件,也幾乎沒有能提供正規接待服務的酒莊,但越是強調不對外開放,他們就越痴迷。”
這種“找虐”的心理可能也是追求新鮮刺激感的極致表現。

● 路酒社也在開拓其他地區及不同種類酒莊的旅遊線路,圖源@路酒社
更何況,酒本身就是一個能夠滿足人們社交需求的工具。在喝下它的同時就註定了,舉杯、分享、從陌生到熟絡以及隨之產生的人與人之間的連線。
Yimeng說這趟旅行結束後,最大的收穫就是認識了同行的朋友,他們一起在酒桌上談天說地,聊酒,聊工作,聊生活。免費的品鑑酒喝完了,就輪流付錢開新酒和全場一起分享。
回到上海後他們還相約一起去彼此最愛的酒吧喝酒,雖然工作忙碌,約定尚未兌現,但Yimeng還是雀躍地說:“沒關係,或早或晚,我們必有一喝!”


撰文:J
編輯:薇薇子
圖片:除特殊標註外,均來自Yimeng的小紅書@There撒是隻小羊崽
設計:曲枚
版式:J

你會想要體驗國產酒莊遊嗎?




36氪旗下生活方式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