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什麼問題是錢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是錢還不夠多。這就是谷歌在這次收購中所採用的策略。”The Information 評價道。
當地時間 3 月 18 日,科技界迎來了 2025 年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併購交易: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宣佈以 320 億美元全現金收購雲安全初創公司 Wiz,這筆交易也創下了谷歌歷史上最大收購紀錄。
這場收購源於一段曲折的追求歷程。實際上,早在 2024 年夏季,谷歌就曾向 Wiz 丟擲橄欖枝,當時的報價是 230 億美元。然而,由於監管顧慮和其他因素,Wiz 拒絕了這一提議,並公開表示將走 IPO 道路。但谷歌從未放棄。

圖丨相關新聞(來源:The Information)
據知情人士透露,過去八個月裡,包括谷歌 CEO 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和雲業務負責人 Thomas Kurian 在內的高管一直與 Wiz 高層保持密切聯絡。幾周前,谷歌再次出手,這次將報價提高到 320 億美元,並加大了“分手費”承諾——如果交易因監管原因無法完成,谷歌將支付超過 30 億美元的違約金,這一數字約佔總交易額的 10%,遠高於行業慣例。
值得注意的是,在谷歌首次提出收購後,Wiz 透過二級市場交易將估值提升至 160 億美元,此次收購價幾乎是當時估值的兩倍。除了 320 億美元的基本收購價,谷歌還將額外支付約 10 億美元作為留任獎金,以確保 Wiz 的 1,700 名員工在收購後繼續留任,這相當於每位員工平均獲得 58.8 萬美元。如此豐厚的條件,足見谷歌對 Wiz 團隊的重視程度。
谷歌為何如此執著於收購 Wiz?答案首先在於雲安全市場的戰略價值。隨著企業加速向雲遷移,安全問題已成為首要關切。正如皮查伊所言,人工智慧的興起帶來了“新的風險”,而“多雲和混合雲正成為常態”。在這一背景下,企業迫切需要能夠跨多個雲平臺的安全解決方案。Wiz 恰好滿足了這一需求。作為市場領先的雲安全平臺,Wiz 能夠從 AWS、Azure、Google Cloud 等多個雲環境中獲取資料,掃描應用程式、資料和網路流程中的安全風險因素,並提供全面的風險分析和修復建議。a16z 的普通合夥人 Sarah Wang 直言:“在雲安全領域,沒有任何產品能與 Wiz 直接競爭。”

圖丨 Wiz 創始團隊(來源:Wiz)
另一方面,Wiz 的營收增長曲線也相當誇張。根據知情人士透露,Wiz 目前的年經常性收入已達 7 億美元,預計將在今年晚些時候突破 10 億美元大關。儘管這一數字相對於谷歌雲每季度 120 億美元的收入似乎不算龐大,但其增長速度和市場潛力無疑吸引了谷歌的目光。值得一提的是,Wiz 創始團隊此前已有成功的併購經驗。CEO Assaf Rappaport 及其聯合創始人曾在 2015 年將他們的首個網路安全初創公司 Adallom 以 3.2 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微軟。
對谷歌而言,收購 Wiz 的戰略意義遠不止於此。在全球雲市場競爭中,谷歌雲一直落後於亞馬遜 AWS 和微軟 Azure。根據 Statista 的資料,截至 2024 年第四季度,AWS 市場份額為 30%,Azure 為 21%,而谷歌雲僅為 12%。透過收購 Wiz,谷歌將獲得接觸那些主要使用 AWS 或 Azure 的大型企業客戶的新通道。即使 Wiz 的產品將繼續對其他雲平臺的客戶開放,谷歌仍有機會將這些客戶引導至其他相關雲服務,如 Mandiant 諮詢服務。

圖丨全球雲計算市場份額(來源:Statista)
為應對潛在的客戶流失和監管挑戰,谷歌承諾 Wiz 將作為獨立平臺運營,並繼續支援所有主要雲服務提供商。在收購訊息公佈前,Wiz 高管已開始聯絡客戶,向他們保證業務將照常進行。這種“多雲”的定位也是谷歌別無選擇的選擇。一方面,許多 Wiz 客戶使用混合雲架構,甚至可能完全不使用谷歌雲;另一方面,雲服務和網路安全並非谷歌目前主導的領域,強調 Wiz 的多雲性質有助於應對潛在的反壟斷審查。
雖然特朗普政府上臺可能帶來更有利的併購環境,但谷歌仍面臨監管問題。透過將 Wiz 定位為多雲產品,谷歌試圖證明它對於市場競爭的支援,而非尋求壟斷。Kurian 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上強調:“多雲是我們客戶所需要的。我們對多雲的承諾意味著,組織與谷歌雲進行的新 IT 專案可以與其現有 IT 投資協同工作,並允許他們在未來為產品選擇不同的供應商。”

圖丨相關報告(來源:Voya)
作為 2025 年迄今最大的科技併購,谷歌收購 Wiz 也可能進一步對整個行業產生深遠影響。一方面,它可能刺激更多初創公司併購活動,為那些尋求退出的創業者提供新的希望;另一方面,它將重塑雲安全市場格局,推動行業標準的提升和創新的加速。Graph Theory Capital 的管理合夥人 Mariam Pettit 指出:“收購讓初創公司完全避開了公開市場固有的波動性,只專注於長期增長和日常運營。”相比 IPO 的複雜流程和嚴格監管,併購往往能提供更快、更確定的回報。
隨著企業不斷增加對雲服務的投入以加速工作流程並提高 IT 靈活性,網路安全形勢變得日益複雜。網路和資料架構的複雜性增加,攻擊面不斷擴大,為惡意駭客創造了更多機會。在人工智慧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安全挑戰只會變得更加嚴峻。透過收購 Wiz,谷歌將為自身在雲計算和人工智慧時代的定位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當交易進入監管審批階段,業界將密切關注這一歷史性收購能否順利完成,以及谷歌能否實現將 Wiz 整合進其雲戰略的同時,保持其跨雲平臺特性的承諾。無論如何,這筆 320 億美元的鉅額交易已經向市場發出明確訊號:在數字化轉型和 AI 浪潮下,雲安全已成為科技巨頭競爭的核心戰場,而谷歌正全力以赴,試圖在這一領域改變遊戲規則。
參考資料:
1.https://techcrunch.com/2025/03/18/google-is-buying-wiz-for-32b-to-beef-up-in-cloud-security/
2.https://techcrunch.com/2025/03/18/heres-why-google-pitched-its-32b-wiz-acquisition-as-multicloud/
3.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articles/google-wanted-wiz-badly?rc=ulenge
4.https://www.businessinsider.nl/what-googles-32-billion-wiz-acquisition-means-for-startups-and-trump/
運營/排版:何晨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