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獨角獸Wiz,為何拒絕谷歌230億天價收購?

面對谷歌 230 億美元的天價收購,雲安全初創獨角獸公司 Wiz 卻拒絕了。這成為最近網路雲安全領域一大新聞。
與此同時,這個行業還有一個大新聞:知名網路安全公司 CrowdStrike 因為一次安全更新,導致全球範圍內的 Windows 系統藍色畫面,繼而造成全球多地航空、醫療和金融系統停擺。
所以 Wiz 為什麼會對谷歌這個金主關上大門?這一選擇又是否與 CrowdStrike 事件有關?矽谷徐老師給出了他的洞察。
以下為對話要點,文末還有完整音訊,也可在各大音訊、播客平臺搜尋「科技早知道」收聽,不要錯過。
聲動活潑
早在 2021 年,我們就做過一期與 Wiz 相關的節目(可在各大音訊和播客平臺搜尋「科技早知道」收聽,本期標題為《 S5E05 | 雲安全領域獨角獸頻出,資本推波助瀾還是市場呼喚?》)。那時 Wiz 成立一年多,剛剛完成一輪融資,成為獨角獸。
矽谷徐老師
Wiz 的主要業務是雲安全。現在很多公司的資產,比如系統、服務,都放在雲上,需要大量雲端上的設定,如果設定錯誤或出現漏洞,就需要做雲安全的公司去解決。
其實 Wiz 並不是最早一批做雲安全的公司,2014 年就有公司開始做這一方面的服務。但矽谷和北美很多公司真正意識到雲安全是剛需,差不多是 2019 年、2020 年。Wiz 就是在 2020 年初創立的。
現在回頭來看,其實 2018 年到 2020 年是進入網路安全和雲安全是最好的時機。其他公司要麼早了一點,要麼晚了一點,Wiz 時機是最好,沒有早早跟風,不需要教育客戶,唯一要做的是告訴客戶我的產品比別人好。雖然雲安全已經發展了 10 年,但大家真正開始形成付費意願,也就是近四五年的事,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Wiz 是出生在一個剛需的市場裡。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競爭者也不少,比如 Lacework,再比如 Orca ——Orca 現在也不錯,但是比起 Wiz 還遜色不少——此外還有 Palo Alto Networks、Zscaler、Fortinet 等大公司
可以說,2020 年是一個非常擁擠的時代,但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所以,很多時候大家不一定要做第一名,第一是 first mover,Wiz 連 second mover 都不是,它是一個 tenth mover。但現在它的年收入已經有 5 億美元,能在四五年時間裡達到這個體量,是非常不容易的。
聲動活潑
那 Wiz 突出的地方在哪裡?是在產品上面比競爭對手優異很多,還是它抓住了某一個市場痛點,別家暫時沒有類似的產品?
矽谷徐老師
首先,剛剛提到,Wiz 不是 first mover,所以說大家不要著急。今天做 AI 的時候,那麼多公司,大家可以不要著急。
第二,Wiz 的業務沒有做得很廣,比較專注。Palo Alto Networks、Lacework 等公司攤子鋪得比較大。從某種角度上,攤子鋪得比較大也有好處,採取的是平臺策略( Platform Strategy),不管客戶要什麼,我都有。
Wiz 是單點切入,把某一點做得非常好,然後把它的可用性、設計和使用者體驗做到極致。從成績上來講,我覺得這是正確的。現在做 AI 產品,大家都想把攤子鋪得很大,但最後成功的可能是在體驗上或某個單點上做得最好的。

 Wiz 強調自己的客戶滿意度和技術表現遠超競爭者。|圖源:Wiz 官網

第三, Wiz 的創始人阿薩夫是猶太人,Wiz 有「以色列軍團」的風格。以色列軍團有一個特點是非常勤奮,也非常卷。這當然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不過他們做事的認真程度是很有感染力的。我們在以前的節目中也曾經介紹過猶太人的做事風格(可在各大音訊和播客平臺搜尋「科技早知道」收聽,本期標題為《 S6E30|從猶太人的教育到特斯拉的護城河,與馬斯克同學任宇翔的收官之談|矽谷徐老師》)
聲動活潑
Wiz 創始人原來就是微軟雲安全的老兵,很多人說他可能是在產品上發現了很多痛點,於是創辦了 Wiz。
矽谷徐老師
確實是有很多人這麼分析,可能這是一部分原因,但不會是 Wiz 成功的唯一或最重要的原因。不過像你所說,他在這個領域已經做得很好了,也熟悉客戶,肯定是有優勢的。但有這種優勢的人很多,最終能夠把一家初創公司做起來,還是靠一種創業精神。
阿薩夫是一個連續創始者,以前做過一個公司叫 Adallom,做的是資料安全,2015 年被微軟收購。他從被收購的第一天就說以後要做一家更大的,超級大的公司,所以他並不滿足於被谷歌收購。
▲ 創辦 Wiz 之前,阿薩夫·拉帕波特已經有豐富的創業和大公司工作經驗。|圖源:財富
聲動活潑
谷歌為什麼想收購 Wiz?
矽谷徐老師
現在雲計算有三大廠商,亞馬遜、微軟和谷歌。亞馬遜雲的體量大約是 1050 億美元,微軟雲是 800 億美元,谷歌雲是 400 億美元。如果按照現在的增長速度,即便谷歌增長的速度快一點,也永遠排在第三位。
雲服務的三巨頭當中,谷歌想要彎道超車。|圖源:TechCrunch
谷歌這種公司肯定還是有野心,想要突破。那怎麼突破?除了收併購,其實沒有太多的方法。幾個月前,谷歌想收購市場營銷軟體公司 HubSpot,不過也沒交易成功。
聲動活潑
谷歌收購 Wiz 報價 230 億美元,是多還是少?畢竟 2021 年時,Wiz 的估值只有 17 億美元。
矽谷徐老師
Wiz 現在的估值已經達到 120 億美元。所以 230 億可以從兩個維度上理解。一是估值已經這麼高了,公司增長也很好,收購報價比估值翻一番,在臺面上也合理,再高就離譜了。
另外,對於谷歌來說,現金放在手裡意義也不大,而既然一定要收購,那從策略上來說就要做大的,如果只是花個 10 億美元、20 億美元,那得什麼時候才能看到效果。
Wiz 現在的年收入是 5 億美元,那 230 億就是收入的 46 倍,假設明年收入能到 10 億美元,那就是 23 倍。23 倍也很貴,但已經可以接受了。
不過我個人還是覺得 230 億美元太高。歷史上 230 億美元的交易就不多,尤其是對於一家成立只有四五年的初創公司。一家公司前四五年發展很順利,接下來四五年發展怎麼樣,其實變數很多。當然,230 億美元對於谷歌這樣體量的公司而言還好。
聲動活潑
如何看待 Wiz 拒絕谷歌的收購?
矽谷徐老師
在 Wiz 拒絕之前,我就說這筆交易不一定會發生。因為以我對阿薩夫的瞭解,他的 ego(自我)很大,他希望保持公司的獨立性,自己帶領公司上市,而不是委曲求全。他在微軟下面待過,知道那是什麼感覺。
當然,如果收購成立的話,我認為對其他的安全公司而言是一件好事情。因為我不看好谷歌吸收公司的能力,Wiz 被谷歌吸收過去很可能就沒什麼發展了,而它競爭對手的市值會上漲。
不過如果我是阿薩夫,我會接受這筆交易。倒不是該不該接受,而是有了 230 億美元之後什麼事情不能做?可以再做 10 家公司。這不代表你的旅程結束了,只是把上一階段的資源最大化,然後用得到的資源再去做下一家公司。
當然,這也只是一種想法。每個人是不一樣的,而且對他來說,接受收購可能機會成本很高。因為如果接受收購,接下去一年半甚至兩年要等待漫長的反壟斷審查,這是一個很痛苦的階段,而且是不確定的,創業者都不希望經歷。
聲動活潑
Wiz 明年可能會上市,這樣看來拒絕收購的風險是不是更低一點?
矽谷徐老師
Yes and no。我覺得從某種角度上來講是對的。但假設一年以後上市,它是不是能夠拿到 230 億的估值,這是一個問題。即使拿到了,上市公司今後幾年都有不確定性。如果從理性去思考投資回報率、風險回報率,谷歌的收購是好的選擇。
聲動活潑
創業者本身可能沒有那麼理智。還有什麼影響了阿薩夫的決策?
矽谷徐老師
他從前被併購過一次,這個應該影響很大。另外,此前 Adobe 因為歐盟和美國等的反壟斷調查,放棄以 200 億美元收購 Figma(使用者介面設計軟體公司),對 Figma 多多少少有不好的影響。這對阿薩夫也是很重要的參考。
聲動活潑
而且就在 Wiz 做決策的時候,又出現了 CrowdStrike 因為更新讓全球非常多企業出現藍色畫面的事件。這件事會對 Wiz 的決策有影響嗎?
矽谷徐老師
CrowdStrike 的影響可能比 Figma 的影響要小。雖然 Wiz 和 CrowdStrike 都屬於雲安全領域,但它們做的事很不一樣,在技術、產品等方面都非常不一樣。大多數客戶如果用 CrowdStrike,也會用 Wiz。
安全軟體公司 CrowdStrike 引發的混亂,導致公司面臨集體訴訟。|圖源:福布斯
聲動活潑
CrowdStrike 事件對安全領域會產生什麼影響?
矽谷徐老師
現在還很難說。事實上,這次發生的事件以前經常發生,只是從來沒有這麼大規模。就藍色畫面事故而言,幾乎所有的安全公司都遇到過。只是人家是發生在 0.1%、1% 的客戶身上,CrowdStrike 是波及幾乎 100% 的客戶,這是一個很大的區別。所以,CrowdStrike 此次的事件不是一個安全問題,而是一個企業生產流程的問題。布了一個新東西,就直接讓 100% 的使用者去用。
另外,CrowdStrike 對這件事的善後處理不是很好,只給受影響的客戶 10 美元 Uber Eats 禮品卡。
從這兩件事看,CrowdStrike 的文化或管理好像出了問題。不過如果只是這一層面上的問題,那對整個產業,甚至是這家公司,都沒有太大影響。
聲動活潑
那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底層的安全防護是不是要分散給不同的公司?
矽谷徐老師
其實北美企業的安全從來就不集中,做安全的軟體公司想爭取的是成為客戶最大的服務商。所以現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分散,而是分散已經到極致了。
過度分散也會造成問題。對客戶而言,越分散,什麼時候更新,什麼時候決定更新等的相關流程就越複雜,出錯機率也就更大。

回到谷歌與 Wiz 的收購交易,就在剛剛過去的 8 月 5 日,美國聯邦法院裁定谷歌違反了反壟斷法——谷歌透過與裝置製造商和瀏覽器開發商合作,將谷歌搜尋設定為裝置上的預設搜尋引擎,這一行為抑制了其他搜尋引擎的市場競爭。
如果谷歌收購了 Wiz,那麼這起收購案無疑也會被放在放大鏡下審視,谷歌也有可能會在經歷漫長的審查和監管過後放棄收購。
你覺得 Wiz 拒絕被收購是正確的決定嗎?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交流。
以上內容整理自
聲動活潑旗下播客「科技早知道
想更深入瞭解科技前沿動態 
歡迎點選收聽
也可在各大音訊、播客平臺搜尋本期節目
監製/徐濤
編審/東君
編輯/Xinghan
 設計/Mori
排版/Xinghan
運營/George

更多有趣問題
歡迎來聲動活潑找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