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以來,全球資產市場經歷了一輪過山車行情。儘管2月開局強勁,各類資產紛紛衝高,但月末卻風雲突變。黃金、比特幣、美股科技股均從高位回落,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大幅下行。
在高盛交易員看來,這種劇烈波動背後,醞釀著新一輪的市場風暴——週一美股市場,可能出現劇烈的軋空行情:
“週一將是痛苦的空頭擠壓日,因為風險資產可能會大幅上漲,不僅僅是因為週末的加密新聞流。”
上週,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100指數分別下跌0.98%和3.38%,但正如高盛頂級交易員John Flood指出,實際感受比資料顯示的更為糟糕。高盛的“Meme股票籃子”繼前一週大跌10.05%後,上週再跌6.79%;長期動量股票籃子繼前一週下跌8.58%後,上週下跌4.03%。

然而,Flood強調,2月28日星期五收盤時市場展現了積極訊號。2月底養老金再平衡需要購入約130億美元股票(同時賣出130億美元美國國債),這幫助吸收了CTA(商品交易顧問)約200億美元的標普500指數拋售,在週五交易最後10分鐘表現尤為明顯。

在對沖基金大規模做空後,市場動量指標已降至十年來最低水平,這往往是反轉的前兆。同時,多項積極因素正在累積,可能催化市場突然上漲,讓空頭投資者措手不及。

對沖基金大規模做空創下近年紀錄
資料顯示,上週美國多空對沖基金總槓桿率下降1個百分點至206.5%(3年來的第98百分位),淨槓桿率下降3個百分點至53.5%(3年來的第55百分位),這是自2023年9月以來最大的周度下降。
高盛指出,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多空基金經理剛剛經歷了自2022年10月以來最糟糕的7天(下跌2.84%),年初至今僅上漲0.98%。上週美國市場的名義空頭賣出量(高度集中在宏觀產品上)是過去5年來第二大規模(幾乎與2022年9月持平),位於第100百分位。

這種高強度的做空行為,使得市場的總槓桿率出乎意料地居高不下。
高盛宏觀交易員Paolo Schivaone認為,除非有確鑿證據表明美股趨勢即將逆轉,否則軋空行情將繼續主導市場。他強調,目前5天動量回報率處於過去10年來的第3個百分位,這意味著動量策略(MOMO)在當前環境下將提供非常可觀的回報。
結合週末的幾大利好訊息,Schivaone預計,週一風險資產可能會出現劇烈上漲,從而引發痛苦的軋空行情:
地緣政治緩和:“北溪2號”可能的重啟,或導致歐洲天然氣價格下跌,利好風險資產。 貿易摩擦降溫: 美國暗示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關稅可能低於25%。這可能引發新興市場風險資產的反彈。 德國財政刺激: 德國新政府迅速設立了兩個4000億歐元的特別基金,分別用於國防和基礎設施建設。 Bessent的訪談: 美財長Bessent在週末的訪談中強調,透過控制10年期國債收益率來降低通脹,關稅是實現這一目標的路徑。
此外,比特幣自上週五低點以來上漲了20%,進一步助推了市場風險偏好。

市場“痛點”:追逐Beta,擠壓空頭
綜合來看,市場正處於一個微妙的平衡點。一方面,空頭倉位高企,動量指標反轉,技術面和訊息面都指向軋空;另一方面,宏觀經濟資料喜憂參半,通脹和就業資料仍存在不確定性。
正如傳奇交易員Jesse Livermore所說:
“大錢不是靠個別波動賺來的,而是靠把握主要趨勢賺來的,不是靠解讀盤面,而是靠評估整個市場及其趨勢。”
在高盛交易員看來,市場將尋求最大的“痛點”,追逐Beta,擠壓美股空頭。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市場情緒和倉位變化,警惕潛在的軋空風險。
⭐星標華爾街見聞,好內容不錯過
⭐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不代表平臺觀點,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覺得好看,請點“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