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巨大的交通樞紐預計日均客流量約36萬人次,由包括11臺24線規模的鐵路客站(銜接廣湛和京廣高鐵、京廣鐵路、廣清城際)、6條地鐵線和3個巴士總站構成,並與鐵路站場上蓋開發約17萬㎡和車站周邊約50萬㎡的辦公、商業、服務式公寓等業態進行了一體化的開發。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株式會社日建設計

Transit Loop:綠環
高鐵軌道通常採用地上形式,以儘可能地壓縮成本和降低環境負荷。但這樣一來,也會造成城市的割裂。為了消除這種割裂,白雲站從地下2層地鐵出站大廳到高鐵線路上空,建造了綠環這一立體的步行網路。綠環周邊鄰接城市開發和公共空間,形成了站城一體化的基礎。




Grand Canopy:花瓣
“什麼是以人為本的車站” ?
經過反覆討論,最終車站立面採用了花瓣,這一約30m懸挑的大屋簷設計。在這個以廣州市市花——“木棉花”為靈感的大屋簷下,遮蔽著廣場、散步路、遊玩場和跑道,是向周邊居民和車站使用者開放的公共空間。
支撐花瓣的結構由2根沿著花瓣輪廓線的鋼柱構成。箱型鋼柱省略飾面材料,作為花瓣的框架暴露在外,將強有力的結構直接作為外觀設計予以呈現。


花瓣的結構體由地下4層地鐵站臺的柱子支撐。考慮到其荷載限制,花瓣採用了PTFE膜材料,以實現結構和外裝的輕量化。膜這種材料不僅易於加工,也便於運輸,因此對製作尺寸的限制較少。透過使用長達30m的膜材,實現了無縫的木棉花立面。
花瓣底部安裝有上照燈,在夜間可以根據主題向花瓣膜上投影不同光線,使車站在城市中呈現出豐富的姿態。花瓣宛如舉行畫布,人們的活動在其襯托下成為了主角。這一人城交融的場景,正是新時代車站的立面與城市的象徵。


Station Core:光谷

西側光谷 ©yangmin/mintwow
光谷沿南北方向佈置,因此總是光線充足,是一個視野開闊。同時為了兼顧採光和遮陽,我們在分析全年太陽角度的基礎上,沿著拱梁配置了3種角度的百葉,以實現最佳的採光效果。我們在人群容易停留的中央部分儘可能地製造陰影,人流移動較多的兩側扶梯周圍則儘量保證採光確保明亮。


這是一個人群被光引導的空間。雖然是地下2層,但直射和漫射光會隨著早中晚的推移形成光影變化的環境。光谷就在這些細微的變化中歡迎著來到這座城市的人們。
這裡是站城一體化的出發點,也是人們舒適旅程的起點。
專案團隊|陸鍾驍、丁炳均、馬驌驦、手錢光明、石澤英之、馮淇欽、野村哲、高木義雄、劉超
發文編輯|Wenjin
稽核編輯|Yibo
主編 |Sherry L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