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煙火裡的財富:人人都能學會的管理會計思維

……………..。     
中歐經管圖書7月出品的《煙火裡的財富:人人都能學會的管理會計思維》,把成本、定價、決策、制度、價值鏈等硬核知識,融入煙火氣滿滿的生活場景中,幫助你建立管理會計思維,從容面對人生選擇,提升職場決策能力。
生活中,我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
  • 是花 1 萬多元買健身年卡划算,還是按次買划算?
  • 6·18大促,第二份半價,第三份免費,要不要入手?
  • 度假是選擇境內還是境外,自駕還是跟團?
  • 要不要暫時退出職場?如果退出,是居家還是繼續深造?
一聽到“會計”這個字眼,很多人想到的是財務會計和財報。但在企業裡,還有一種是專門幫助管理者做選擇的。它透過專門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幫助管理者識別成本,分析經濟效益,推動決策執行——這就是管理會計。
只有企業經營者需要懂這種思維嗎?顯然不是,我們生活中的吃穿住行、人情往來,工作中的就業選擇、職場交往,你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選擇,都包含對這門學問的運用。
中歐經管圖書7月出品的《煙火裡的財富:人人都能學會的管理會計思維》就是這樣一本人人都能輕鬆理解的書,它把成本、定價、決策、制度、價值鏈等硬核知識,融入煙火氣滿滿的生活場景中,幫助你建立管理會計思維,從容面對人生選擇,提升職場決策能力。(購買點選文末“閱讀原文”)
《煙火裡的財富:
人人都能學會的管理會計思維》
郭曉梅 著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24年7月
“羊毛”到底該薅不薅?
在生活中,有的人特別善於“薅羊毛”。例如,曾經有人用 29 元買個同城高鐵商務艙的票,有吃有喝有服務,還能將 45元盒飯打包。有的人則比較迷糊,聽到各種折上折,就用滿減入手各種“寶貝”,結果把家變成儲物間,來年還要花錢斷舍離,白白交了一筆智商稅。
到底怎麼正確地薅羊毛?成本意識尤為重要。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商品生產過程必然要消耗資源,成本就是一種資源的消耗。
假設你抽獎中了北京酒店三日體驗,是否正好去旅個遊?我們來看看:
  • 首先,來回的交通費用,在北京吃飯、買門票、交通等等費用,這些都是根據你旅遊情況會發生改變的成本,在管理會計中,我們稱其為變動成本
  • 其次,旅行箱、洗漱用品等用品,屬於無論去不去都早已存在的固定成本,也可以說是一種沉沒成本
  • 最後,因為去旅遊,原本這三天能做其他事,現在都做不了了,失去了潛在的收益,這叫做機會成本
變動成本、固定成本、機會成本……把這一項項成本算清楚,再去決定到底要不要薅這個羊毛。
你可能會說,知道了成本,也得知道收益啊!
有家酒店在開業時放出自助餐年卡12888元的活動。有人搶到了,曬了出來。有網友稱讚值得,但也有說不值得的。到底值不值呢?
經濟學上有邊際效用遞減之說,一頓飯,第一次吃是美味,接著吃還有點新鮮感,但如果天天吃同樣的東西,那麼顧客的體驗感就會大有不同。還有網友一針見血:“吃一年自助餐不得胖不少,第二年減肥很辛苦。”
這看似是一個大大的羊毛,但真的說起來,薅羊毛的人才是被商家薅的羊毛,不僅不一定能吃到那麼多次數,即使次數夠了,也很可能幫商家帶去額外的客源,更是幫助商家打了廣告,分攤了固定成本。因此,你可千萬要想清楚自己的收益到底是多少,有沒有傻傻地幫別人打工 !
現在,你避開了成本陷阱、收益陷阱。是不是這個羊毛可以薅了?NO NO NO!這套組合拳才剛剛開始。
我們去商超買油,經常能看到琳琅滿目的選擇,有大豆油、菜籽油等精煉純油,即單品種食用油,還有調和油。調和油是根據使用需要,將兩種以上經精煉的油脂按比例調配製成,也就是說,可以透過降低高價油的比重,增加低價油的比重,從而降低綜合成本。企業再把完成的調和油按接近高價油的價格出售。
衝著調和油會更好才購買,沒想到裡面卻有這麼多套路。市場上目前存在各種各樣的調和油,別被調和油前面的花生、茶籽、深海魚油等加大加粗的字詞晃花了眼,別被一些概念套住,自以為佔了便宜。要學會看成分、看配方,既要看大字,也要看小字。
看完這些套路,終於可以放心薅羊毛。這時候聰明的你一定會想到,商家有組合拳,我也可以來組合。於是找人一起分攤成本成為了合理的選擇。而分攤也是一門藝術。
共同費用要合理分配,關鍵是找到費用與分配物件之間的因果關係,即成本物件消耗費用多少的依據。
兩個同事拼單點奶茶:
由A發起拼單,A點了20元的奶茶,而B點了30元的奶茶。下單時,因為滿減可以使用A的5元優惠券,總計支付了45元。兩人應該如何分攤?
因為是兩人拼單才達成的滿減,所以可以按照比例,5元的優惠券A可以拿2元,B拿3元。但因為優惠券是A的,並且是由A下單並下樓去拿,所以可以考慮A多拿1元,也就是A優惠3元,B優惠2元(當然,現在很多APP都有優惠自動分配功能)。
為了準備分配,需要對費用做細分並採用多種標準進行分配。在實際操作中,也要考慮多種分配的資訊處理成本,還要考慮分配方式對人的行為的影響,二者兼顧。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每年臨近春節,各大飯店的年夜飯預定量上升,很多家庭在大年三十會選擇外出就餐。那麼,到底是在家自制還是在外面吃更划算?
這種生活中“自制 vs 外包”的決策,和企業決定零部件是自產還是從外部供應商採購,是異曲同工的,也都可以用到管理會計中的一個工具:相關成本分析。
假設你一個人的早餐是酸奶(200 克),水煮雞蛋一個,麵包一個。我們來看看這筆帳:
  1. 外購:酸奶 4 元,水煮蛋 2元,麵包 2 元,合計 8 元。
  2. 自制:麵包還是外購2 元;蛋一次性買了一盒 10 個,共 15 元;酸奶是用酸奶機做的,買了 1 升的鮮牛奶(可以做出 1000 克酸奶)14 元,買了酵母一包 1 元(可以用 5 次 ),攤下來單份早餐合計6.5元。
這麼一算,好像是自制更便宜些,但這麼算真的對嗎?自己做的話,可能從前一天晚上就要開始準備,第二天一早就要起來;煮蛋要花電費和水費;還有煮蛋器和酸奶機的錢。
這麼一算,反而是去早餐攤買更划算。但這麼算是不是還有問題?這個煮蛋器,如果你半年前就買了放著沒用,不管你煮不煮,煮蛋器發生的成本都不會改變。因此,對於DIY這個決策,它就是不相關成本,而雞蛋費、電費仍是相關成本;最後你發現早晚也花不了多少時間,算下來,可能還是自制更划算。
以上的分析都是從經濟賬來算,現實中的決策不總是如此,需要加上其他對你重要的因素(或許是非財務的),綜合來判斷:也許衛生和健康對你來說最重要;也許公司樓下的早餐攤格外好吃。但相關成本分析的關鍵在於,識別出真正與決策“相關”的成本,而不是把所有成本都算進來。
同樣,在企業裡,什麼業務自己做(自制),什麼業務轉移出去給供應商做(外購或外包),在決策時不僅僅要考慮成本,還需要考慮對企業戰略的影響。例如,質量因素。這點,很多品牌的經歷都可引以為鑑。
除了“自制 vs 外包”的決策,什麼時候該“斷舍離”,也可以用到相關成本分析。
在生活中,當我們想到“斷舍離”時,往往想的是捨棄時的“爽”,但在商業場景中,有時候你需要學會識別真假虧損,避免放棄有利的機會。
2020 年,航空公司收入銳減,全行業陷入鉅虧狀態,航班不斷被取消。可是,有一家航空公司卻倔強地飛著,它就是廈門航空。難道這家公司不怕虧損?不是的,關鍵在於它會算賬,還會算精細賬。
在航空公司的主要經營成本中,通常“航油 + 折舊(租賃)+ 人工 + 起降”佔據 8 成左右。其中,對於每個航班,燃油費、起降費等為變動成本,而人力成本、折舊租賃等為固定成本。
在正常情況下,航班的損益,要把上述成本全部扣除來看,但是在行業不景氣時,航班能飛與否,往往只看航班收入–航班變動成本後是否大於0(在管理會計中,叫做貢獻毛益)。
可是,當客座率直線下降的時候,這個數字似乎還是負數呀,那不就不能飛了嗎?廈門航空是怎麼算的?
比如,某航班原來客座率高的時候,飛一趟收入 15 萬元剛好保本;當客座率下降時,收入只有 10 萬元,從表面看,會虧損 5 萬元。可是,不管飛不飛,飛機租賃費等固定成本都會繼續發生,所以這是不相關成本,不用考慮。
而在行業不景氣時,變動成本還是原來的水平嗎?燃油費因為客座率的下降而下降,民航基建基金預期下調,飛機維修費今年不需要付現金,也不用考慮。其他種種加起來,變動成本會比原來減少 5.1 萬元。所以,飛的話,成本其實不是原來預計的 15 萬元那麼多。
還有,別家航空公司都不飛,你飛了,有剛性需求的客戶會怎麼選擇?肯定是哪家飛找哪家嘛。所以,還會有一部分的機會收入。考慮這些之後,預計的虧損沒有那麼大,甚至小有盈餘。廈門航空勇敢地起飛了,而結果也是令人欣喜的。
******
白領要不要種菜,如何撿漏,還有長期投資、做大蛋糕……就讓我們一起用管理會計思維探索這個充滿煙火氣的現實世界吧。
或點選“閱讀原文”購買書籍
關於“中歐經管圖書”
“中歐經管圖書”品牌於2008年創立,致力於出版高水平、原創性、前瞻性的商業管理作品,已累計出版圖書120餘種。我們是專業的商業圖書出版服務平臺,為企業和個人提供從策劃、組稿、編輯、出版、設計、營銷、結算的一站式服務。圖書出版合作專案諮詢,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