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達利歐那句“現金就是垃圾”,顯然已經不適用於當下。恐慌時分,人們依然相信“現金為王”。
與美股十天內4次熔斷相對的,是美元指數(USDX)在10天內連續升高,3月18日升破100大關,為2017年4月以來首次。連續幾日美元指數還在持續走高,最高點觸及103。

儘管美聯儲近期採取了兩次降息的鴿派政策,並沒有攔住美股的下跌,美元的表現卻超過此前預期而愈發強勢。與此同時,黃金和美國國債等傳統避險資產也失效。市場普遍認為,這凸顯了當下金融市場避險情緒之強烈、對美元流動性訴求之迫切。
“支撐美元走強的,是美國股市投資者賣出其他國家資產後,將現金帶回美國的動作。”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徐高19日表示。他還指出不是美元出現流動性危機,而是美股。

簡單來說,美元在疫情爆發的情況下指數依舊走高說明了美元在本次疫情中表現出了非常強的避險屬性,可以說美元資產是當下避險資產的首選,根源在於美國在金融市場急劇下跌造成美元的流動性緊張,並且向其他金融市場傳導,美國股市投資者在對現金的渴求下,賣出其他國家資產轉入美國。美元上漲意味著其他貨幣下跌,這是反向走勢。
因此,適當配置海外資產對未來的財富增值是很有必要的,為了確保自身財富的升值保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配置美元資產和美元保單。
那麼究竟應該購買什麼樣的美元資產呢?
其實在這短短一個月內,我們都看到幾乎所有金融產品都出現了10-40%的下跌。昨天傳出訊息說橋水基金也出現了流動性問題,其公司也迅速做出了回應。相信在過去一個月,能高枕無憂睡個安穩覺的投資者少之又少。
在這樣的局勢下,美國的指數型萬能壽險就體現出了它特殊的結構性優勢。
指數型萬能壽險掛鉤標普500指數,但它是保底的,只漲不跌。也就是在經濟下行的年份,最差收益是0。而在上漲的年份,賬戶則會隨著指數增長而增長。
保底結構有什麼優勢呢?


以某個區間的波動舉例,藍色表示上漲12%和下跌12%的區間,紅色表示隨著市場而波動,綠色表示IUL產品只漲不跌。
假如我們的賬戶中有1000元,如果2020年金融危機下跌了30%,2021年經濟回暖上漲了13%,那我們在兩年後的賬戶餘額是:1000 * (1-30%) * (1+13%) = 791,賬面虧損20%以上。
這就是為什麼一次金融危機後,往往需要好幾年才能恢復元氣的原因。
而指數型萬能壽險的賬戶中,由於保底結構的原因,在同樣兩個年份中的賬戶表現為:1000 * (1+0) * (1+13%) = 1130,同樣的經濟環境下,保險賬戶中的餘額增長13%。
一個簡單的數學悖論就是,當賬面虧損50%後,如果再上漲50%,我也只能回到原始本金的75%;只有等到上漲100%後,賬面才能再回到原始的金額,而這中間所產生的時間成本無法估量。
所以我們說,美國的指數型萬能壽險(IUL),不僅僅是提供了美元資產的配置方案,更是一個穩健的、有極其可觀收益的金融產品。

詳細諮詢,掃描下方的二維碼聯絡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