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網上,壽司郎又名“壽司界迪士尼”,一是因為點餐像玩遊戲,二是因為排隊猛如迪士尼。
壽司郎店門口也有一塊預估等待時間的螢幕,網友拍的照片裡,“等180分鐘以上”頗為常見。
對熟悉壽司郎的人來說,這都不是事。去年8月,壽司郎的北京首店開業當天,排號超過1700桌,有網友吐槽,中午12點半就已經排到600多號了,硬等到下午4點半才吃上。下面評論區像玩“疊疊高”,排6個小時、8個小時,甚至有10個小時的。今年4月2日,西單大悅城店的排隊系統被擠崩了,一度暫停線上取號。
如果你將這種狂熱歸結於“北京是美食荒漠”,那實屬偏見了。今年4月10日,壽司郎在廣東珠海開店,隨即有人透露,自己排了10個小時,把午飯熬成了夜宵。天上飛的地上爬的都吃遍的廣東人,最終也逃不出壽司郎。

此外,廣州、成都、重慶、蘇州等地的壽司郎門店,均有上演排長隊。
黃牛也沒閒著,將一個號炒到40-300元不等。由於壽司郎店員會檢查手機取號是否為截圖或錄屏,他們還編寫了一個假的取號小程式。

壽司郎於1984年在日本成立,是一個回轉壽司品牌,於2021年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在廣州開設首店。但自2023年日本啟動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汙染水排海後,國內大量日料店受到輿論影響,進入“至暗時刻”。同時,爭鮮、禾綠等回轉壽司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多年,此品類難再刺激國人的好奇心。
到底,是誰在排隊6小時,吃一頓回轉壽司?

“8元一碟三文魚”
“有這毅力,做什麼都會成功的。”排隊吃壽司郎的人,已成全網最受尊重的群體之一。連日媒都感到驚訝,報道了北京門店的排隊盛況。

|日本電視臺新聞截圖。
瀏覽探店帖子,“實惠”是最多人提及的詞。
壽司郎的常規選單中,有近一半是價格最低的紅碟,為10元;價格最高的黑碟為28元,但僅有5種壽司。在不同時節,壽司郎會推出不同的限定菜品,如5元/8元的白碟壽司、8元的三文魚、10元的金槍魚大腹、8元的焦糖鵝肝,以及各種打折活動。
大眾點評顯示,壽司郎的人均價格為89-147元,但也有不少美食博主會使用“80元吃到扶牆”的表述。
創新菜品也帶來味蕾刺激。以廣州地區的壽司郎選單為例,光是金槍魚和蝦的手握壽司就有20種,包括香蔥赤蝦壽司、牛油果熟蝦壽司、炙燒金槍魚配柚子醋蘿蔔蓉壽司等等,但最出圈的還屬馬肉系列,從馬肉刺身,到生馬肉配柚子醋蘿蔔蓉,一份馬肉你能嚐出超5種味道——即便網友的評價兩極分化。
另一個高頻詞是“好玩”。
壽司郎在經營一種邊吃邊玩的模式,每張桌配備電視一樣大的螢幕,提供給顧客玩遊戲和抽獎贏盲盒,消費積分也可換限量公仔——壽司郎的萌抱IP系列逐漸發展成熟,這些公仔造型均以壽司為靈感,各有自己的名字,如玉子咕咕雞、三文魚小白熊、章魚小萌羊等。

小紅書上超3000篇壽司郎公仔筆記下,沒有人再去討論“600積分(消費約600元)換一個公仔掛件值不值”,集齊12個公仔掛件已然常態化;用6666積分(消費約6666元)兌換大號公仔抱枕的人,亦不在少數。
二手交易平臺上,壽司郎的大號公仔抱枕最高標價為1150元。

有人開玩笑稱,壽司郎其實是一家賣公仔的公司。據母公司FOOD&LIFE COMPANIES的歷年財報,壽司郎的成本率保持在45%-50%,高於普通餐飲業30%的成本率均值。壽司郎仍能實現低價的原因,除了依靠精密計算的流水線來提高出餐效率和降低廢棄率,或也有IP業務在助力獲客。
玩笑的聲音多了,開始有人抱著迪士尼的公仔去壽司郎互動。他們透過擺拍公仔吃壽司的圖片,營造出了樂園氛圍,無形中進一步推高壽司郎的認知度。
壽司郎和迪士尼,兩家毫不相干的公司,在中國產生了莫名的交融。

“0幀起飛的營銷”
傳播層面上,壽司郎的走紅,是有一點子玄學在的。
2022年已經出現在壽司郎日本地區選單上的馬肉壽司,近兩年搭載獵奇心理與“職場牛馬梗”在中國市場獲得討論聲量。“當代牛馬,品牛馬人生”背後,給馬肉壽司貼上了自嘲與玩梗的標籤,某種程度上,其具備了成為社交工具的條件。
更多網友第一次聽說壽司郎,是因為2021年的“鮭魚之亂”。
當年3月,中國臺灣各地民政局播報,近幾日內有超300人申請將身份證名字改為“鮭魚”。原來是壽司郎推出了限時優惠活動:姓名與“鮭魚”同音、同字、同順序者全桌免費(如王鮭魚)。
起初,還有人吐槽“誰真的會叫鮭魚啊”,不料話音剛落就遭背刺,大街上一夜之間出現了林鮭魚先生、吳鮭魚善先生、董家鮭魚女士、廖鮭魚小姐……改著改著,網友們發現重名太多,只能繼續加字,於是便有了“劉品漢帥鮭魚”“丘榮耀鮭壽司郎”“謝漩渦鳴人鮭魚”以及“張鮭魚之夢”。

| 網友分享的身份證圖片。
壽司郎也沒想到,有朝一日會被顧客推上英國《衛報》、英國廣播公司(BBC)、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華盛頓郵報》等國際媒體。
亦由此在內地市場擁有了姓名。據不完全統計,當年有央視、光明網、澎湃新聞、中國新聞網等超18家權威媒體機構,以及數家自媒體,對此事進行了報道或分析。

| 央視對“鮭魚之亂”進行了報道。
“鮭魚之亂”發生6個月後,即2021年9月,壽司郎正式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在廣州東方寶泰購物廣場開出首店,並在4個月內在廣州連開3家店,且都天天排隊。廣州壽司郎餐飲有限公司董事松田一成曾在當年透露:“從東方寶泰店開業以來,高峰期有超過300人在排隊等候,日均800人到店。”
“一場0幀起飛的營銷。”後來,有網友總結“鮭魚之亂”之於壽司郎的意義。
但並非所有輿論都是正面的。
日本於2023年8月啟動的核廢水排海行為,給中國日料市場帶來打擊,有的日料店營業額腰斬,有的趕緊與日本供應鏈撇清關係,有的直接倒閉……
壽司郎的客流量也曾受影響。其在此前多篇傳播稿件中以“原裝進口”為主打招牌,另在2023年廣州門店一名工作人員在接受採訪時提到,有部分產品來自日本。
因此,在2024年上半年,有不少網友發帖提及壽司郎沒人排隊的現象,“以前基本要排兩三個小時,現在可以想去就去了”。
母公司FOOD & LIFE COMMPANIES亦在2024財年中期財報和前三季度報中坦言,由於進口限制和核汙染水的排放,中國大陸的消費者數量明顯減少,考慮到中國內地市場疲軟,壽司郎採取選擇性開店的策略。
從目前的排隊盛況來看,壽司郎早已緩過來。“功臣”除了價效比優勢與玩樂經營模式,較強的抗風險能力也有功勞。
早在2017年,元気壽司母公司就以379億日元,收購了壽司郎母公司近40%的股份,並建立了一家合資控股公司,達到共同管理兩個品牌在亞洲市場的店鋪。母公司聯手,無形中讓壽司郎擁有了堅硬的後盾。

擴充套件不均衡
壽司郎同樣是一個存在消費錯位的品牌。
它的火爆,主要發生在華南、華北的在一二線城市,在其他地區的認知度一般。當北京網友排隊排到腿抽筋時,小紅書上有超4萬篇筆記的主題為:“壽司郎是什麼?”
母公司FOOD & LIFE COMMPANIES的2024財年半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前6個月,壽司郎內地市場營收為56.9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6億元),佔海外總營收的13.7%。相較之下,同一報告期內,中國香港市場的營收為153.1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1億元),佔海外總營收的36.8%。
這背後是壽司郎在內地市場擴張乏力。2021年9月至2025年3月26日,壽司郎在內地市場僅開出50家門店,其中有28家在華南地區(廣州、深圳等城市),華北地區的北京、天津各有4家店,上海則沒有店。整體規模不夠大,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壽司郎的天花板高度。
同一時間裡,中國市場下的日料品牌在加速回血,將可能擠壓壽司郎的發展空間。
紅餐產業研究院釋出的《日料品類發展報告2025》顯示,2024年我國日料市場規模為690億元,同比上升2.2%,預計在2025年將回升至700億元。
網路聲量方面,截至2025年3月,抖音平臺“日料”相關話題的影片播放量超1億次的有6個,其中“日料”話題熱度最高、影片播放量達171億次。
同樣截至3月,全國日料門店有超5.4萬家,處於上升趨勢。而這些“壽司郎友商們”呈現出更為明顯的下沉趨勢。紅餐大資料顯示,相較2022年和2023年,2024年的日料店在一線/新一線城市的門店數佔比下降了,在三線/四線的佔比提升了,這無疑給壽司郎的擴張程序施加了壓力。
何況,低價策略不難想,高性價比的日料品牌不只有壽司郎。
同樣為回轉壽司品牌的濱壽司,人均價格也在85元左右,今年3月也推出了大鮮蝦壽司8元、溫泉蛋烏冬麵10元等優惠活動;N多壽司、鮮目錄壽司、池田壽司等,則把人均價格已將人均價格壓到了35元以下。
《日料品類發展報告2025》顯示,在國內市場,人均消費在80-100元的壽司店佔比僅7.9%,人均消費35元以下的壽司店佔比高達53.7%。這意味著,壽司郎的價效比優勢正在被內卷磨蝕。
網上,在一篇壽司郎生馬肉壽司的測評帖子中,有一句話寫道:“體驗是挺新奇的,但可能不會吃第二次了,還是三文魚這種傳統的東西適合我。”
新鮮感褪去後,人們是否還願意為一頓壽司排隊6小時?壽司郎還要創造出新的賣點才行。
參考資料:
介面新聞《壽司郎挺進北方市場,但在內地它不是很賺錢》
介面新聞《壽司郎為什麼總排長隊?》
紅餐產業研究院《日料品類發展報告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