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普通人賺錢的風口”來了?AI時代讓中產父母別「雞娃」:誰信誰傻

“賺錢風口”一波接一波,“收割鐮刀”一茬接一茬,獨立思考能力未必能讓你暴富,但至少可以不至於返貧。
作者:黛西;本文來源:公眾號“天賦一餅”(ID:tf1bing)。原文標題:《又一個“普通人的賺錢風口”來了,中產父母的教育執念該放下了?》。
這兩天經常刷到一些影片,教人怎麼用AI做自媒體,批次仿寫爆款,每天產出20條口播影片,輕鬆漲粉10萬。還信誓旦旦地說,可以騙過原創稽核,不會被平臺判抄襲。
目測現在最火的賽道,就是告訴你,AI是“每個普通人的賺錢風口”。用Deepseek賺錢的課程也遍地開花,名字都很直球:如何用好Deepseek,實現月入5萬/10萬/50萬/100萬。具體實現多少萬,那要取決於你願意v我多少錢。
感覺全世界把AI用得最溜的,就是這些大聰明瞭。“鏟子理論”果然誠不我欺——當風口來的時候,不要搶著去挖金礦,而是賣鏟子給挖金礦的人。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很容易就被這些“AI知識博主”鏟了。
我作為一個六年“老自媒體人”堅信,內容如果是靠AI編碼解碼產出的,它就失去了獨特性——因為你能想這樣做,別人也能想到,而且大機率比你更早想到。
在這個資訊氾濫、內容高度同質化的時代,“產出內容”這件事本身不具備任何價值,內容的獨特性才是價值。獨特性來自人獨有的情感、生命體驗、觀察視角,這些是AI學不會的。
最近還經常聽到一個觀點說,AI語言能力這麼強大,Deepseek文筆超過了99.99%的人,中產家庭的教育執念該放下了,沒必要讓孩子吭哧吭哧閱讀,寫作,學英語了。反正你讀再多的書,寫再好的小作文,把英語學再溜,也大機率不如AI厲害。有這功夫,還不如雞一些AI不會的能力。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小時候,我去一個女同學家玩。她家是做生意的,那個年代家裡就買了電腦。當時我站她身後,看她坐在電腦前,點開一張張國外的風景照片,帶我“開眼界”。那時候我心裡想,哇,有了電腦,以後誰還出去旅遊啊!直接在家看照片就行了!
現在的AI,就好比是那個時代的電腦。大家覺得它能閱讀寫作,能回答問題,以後孩子就不需要親自閱讀,寫作,思考答案了。就像當年的我覺得,電腦裡都有現成的照片了,以後就不用親自去一趟了。現在所有人都會說,看照片和親自去,那能一樣麼!
同理,讓AI閱讀寫作給答案,和親自閱讀寫作思考問題,能一樣麼!AI可以告訴你答案,但它無法代替你獨立思考的過程,也沒法讓你透過閱讀和寫作,把一些能力長在自己身上。
我認為在AI時代,閱讀和寫作能力不僅不貶值,反而會更重要。Deepseek的文筆確實好,但你要知道,除了詩人作家,普通人的寫作和“文筆”關係不大,更多是邏輯思考能力的鍛鍊,從資訊整理,到邏輯梳理,從觀點提煉,到表達組織。
寫公眾號六年了,要論文筆,我覺得自己也就剛及格。
不是謙虛,這一年半準備書稿,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折磨出版社編輯,她們說黛西,你的稿子幾乎每句都得改,不然不符合出版讀物的標準。她們還是客氣了,其實就是病句多,還有很多隨心所欲的倒裝句,因為我是山東人畢竟。
但是這樣的文字發在公眾號上,你們都說愛看,很顯然不是衝著“文筆”來看的,而是看文字背後的認知和觀點。
這就是今天保持閱讀和寫作的意義,本質上是一種認知途徑,和保持思維銳度的磨刀石。
你應該在網上刷到了不少Deepseek熬的心靈雞湯,特別優美,特別感性,特別催人淚下。但是看多了,又會覺得缺了點兒啥。
為什麼呢?
因為AI打動你的是文筆,而文筆這東西就像奶油蛋糕,甜,但容易膩。能觸及到一個碳基生物內心深處某根神經的,一定不是文筆和詞藻,而是生活體驗上的共鳴。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讓AI畫一張關於“快樂”的畫,它會給你堆砌一堆彩虹、笑臉、氣球這些元素。看起來確實非常快樂,但也非常程式化,作為人你會覺得少了點什麼。
你讓它畫100張關於“快樂”的畫,它也不會想到,快樂可以是《寒假作業》被表哥的鞭炮炸飛了。
快樂也可以是翻出幾年沒穿的大衣,一掏口袋,掉出來了兩百塊錢。
快樂還可以是某天做了個夢,夢到一覺醒來還是小時候,父母都還年輕,長大是一場夢。
AI永遠沒法自己想象到“快樂”還有這些模樣,因為這些全都來自人類對生活的真實感受。而AI缺乏的,就是對生命的直接體驗。無論是創作還是繪畫,真正的創意是沒法透過程式生成的,它只會藏在人腦的溝溝壑壑裡,和回憶碎片裡。
和AI聊天的過程中,我還發現一個問題,如果過度依賴AI的決策,尤其是孩子們,價值觀是會跑偏的。
網上很多人在問Deepseek一個問題,怎麼短時間內暴富。
比如昨天剛在小紅書上刷到的:我手裡有1萬塊錢,怎麼讓我在一年內賺到60萬?
AI還真敢教,它先算了下年化就是5900%,然後根據市場資料,用演算法告訴你,有哪些商業模式可以達到這個年化目標。
比如它會告訴,去註冊多少個殭屍店鋪,用自動發貨機器人空手套白狼。
它會告訴你,把外國博主的影片翻錄翻譯剪輯,搬運到自己的號上引流套利。
它甚至會告訴你,發展大學生當線上,用校園牆裂變賣高fang,抽成50%。
但它不會告訴你,這樣賺到的錢,燙不燙手。
而如果你在閱讀過程中,去探尋“怎麼賺錢”這個課題,你會得到的答案是,錢是這個世界給你打的欠條,當你為別人提供了價值,自然會得到金錢上的回報,所以賺錢的問題本質是,如何讓自己成為這個世界的價值提供者。
AI確實為人提供了很多誘惑和捷徑,我也相信未來沒有人能離開AI,就像今天的人離不開手機電腦。
人和AI的關係,也會慢慢走向兩極分化。一類是把AI當工具的人,一類是AI的工具人。
AI工具人,就是那些在“普通人的賺錢風口”裡做夢的人,短期內也許會嚐到一點甜頭,但屬於是我在這個影片裡聊到的,AI最容易淘汰掉的人群之一。
把AI當工具的人,用AI加持自己的核心能力,並且懂得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因為AI時代更需要人對資訊的鑑別能力。
“賺錢風口”一波接一波,“收割鐮刀”一茬接一茬,獨立思考能力未必能讓你暴富,但至少可以不至於返貧。
作者:黛西,旅居德國16年的高知媽媽,畢業於慕尼黑工大金融系本碩,公眾號「天賦一餅」創始人,童書策劃人,閱讀推廣人。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天賦一餅(ID:tf1bing),焦慮時代的一股清流,育兒界的“人間清醒”,分享德國教育理念,社交情商培養,給孩子帶來精神食糧,為父母點亮一道光。二次轉載請聯絡原平臺。
▼精英說今日影片推薦
“在看”我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