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狂飈》,能同時看到張譯、張頌文,如同是給這蒼白一年的小小犒賞。
尤其是張譯的那張臉,一見之下,竟然有一種特別的親切感。
劇目目前剛播到第7集。
劇中有個很小的細節,讓我一下子聯想到胡鑫宇案:一個叫黃翠翠的小姐被沉屍江中,原因竟然是在黑社會大佬招待傘們的遊船上,黃翠翠私帶錄音筆上船。
是的,讓我走神的,就是這個錄音筆。
因為胡鑫宇案中,也有這麼一支錄音筆。
黃昏,一個16歲少年外出,手機身份證現金什麼都沒帶,身上只帶一隻錄音筆。
不帶手機身份證現金,有三種可能:不需要帶,不想帶,不能帶。
而通常錄音筆有兩個功能,錄音和放音。
胡鑫宇獨獨帶著錄音筆,他是要使用哪個功能呢?
依據有三:
1、小胡有“厭學情緒”;
2、曾聽同學談論過“從睢園圍牆一角翻越出校”;
3、失蹤前曾兩次登上5樓陽臺,向睢園方向張望。
有文章專門提出了警方通報的不妥之處(戳此檢視),我看僅上面的這個推測導向就很不專業。
就算小衚衕學有抑鬱傾向,就算同學曾談論過可翻出圍牆,但是僅憑兩次上陽臺,並向睢園方向張望,就推測是“自行出走”,這也太草率了吧。
我就想問:一個人站在陽臺上,如果他不是“眺望”,那麼他的目光該看向哪裡?看地面看腳尖嗎?
就算他真的眺望了,怎麼就一定是在找路,而不是在找人——當然我這也只是一種假想。
總而言之,一個15歲少年,就這麼神奇地人間蒸發了。
省市縣三級工作專班,做了大量工作,就是卻沒有一丁點的痕跡和線索。
你要說這是發生在21世紀的事,誰又能相信?
要知道消失了20多年的蘇榮枝,僅憑商場門口監控的一次掃射就被鎖定。
去年吉林越獄的那位前特種兵,已經那麼厲害了,仍然到處留下痕跡,並在50多天後被我方抓獲。
小衚衕學難道比這位特種兵還厲害?
小胡失蹤之際,正處於嚴密的封控時期,沒有手機身份證和錢,他到底是用什麼方式,躲過無處不在的監控和密不透風的核酸審查的?
總之到目前為止,警方能上的手段,似乎都用盡了,於是只能是人民群眾上場了。
一場“超5000人的冒雨拉網式搜尋”就此拉開,有人說可能是得到了什麼重要線索,也有人說更像當地的一場聲勢浩大的作秀。
我個人傾向於後者。
因為小胡並非窮兇極惡之歹徒,有線索為何不交給警方?毫無專業技能的運動似搜山,除了毀滅線索,我真想不出還有什麼作用。
群眾之外,還有大V。
前段時間,號稱“大嘴”的宋祖德跳出來,表示自己要親自去調查。
雖然對大嘴的民間調查並不抱希望,但有人樂於奔波並推動此事,也總是值得讚賞之事。
經過10天的調查走訪後,近日宋祖德開始密集發聲,核心思想就一個:有傘!
並且宋祖德還提到:他已經把相關材料寄往北京!








警方搞不掂的事,我不知道宋祖德可以做什麼,做到哪一步。
總之從10月14日胡鑫宇失蹤至今,事情已經過去了3個多月。
今天離除夕只剩5天,此案成為懸案翻過年去,已經成為大機率事件。
《狂飈》劇中,20年的案子,張譯歷盡悲苦,黑髮皆白,還在窮追不捨。
但願胡鑫宇案,年後還能保持應有的熱度,更願這個案子儘快水落石出,還胡家人一個交代,還14億人一個清楚明白……

2023年1月16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