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戈斯迴歸模里西斯,英國膝蓋獻給美帝

全文2101,圖片6張,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文章首發於“有理兒有面”(youli-youmian),歡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轉發。
公眾號及其他平臺轉載請在後臺留言。

當地時間5月22日,英國首相斯塔默簽署了一項“歷史性協議”——正式將查戈斯群島的主權移交給模里西斯,宣稱結束了英國長達兩個世紀的殖民統治。然而,剝開這層光鮮的外交辭令,真正的圖景卻格外刺眼:這是一次赤裸裸的新殖民交易,是一場包含權力與金錢的博弈

要理解查戈斯群島主權爭議的本質,得先看透大英帝國的“祖傳手藝”。
1814年,英國從法國手中搶下模里西斯及附屬的查戈斯群島,自此開啟了對這片印度洋要衝的殖民統治。1965年,眼看模里西斯的獨立浪潮勢不可擋,英國耍了個“分家”的花招:強行將查戈斯群島從模里西斯剝離,成立“英屬印度洋領地”,並給了模里西斯300萬英鎊的“買島費”,威逼其簽字畫押,不然別想獨立。
可這還只是序幕。
第二年,英國便與美國簽訂秘密協議,將查戈斯群島中最重要的迪戈加西亞島以租賃形式交予美軍,期限50年,用作軍事基地。為了讓美國人“住得安心”,英國幹了件極其骯髒的事:用毒氣燻椰子樹、以及用斷水斷糧的方式,強迫島上2000多名原住民離開家園。
那些流離失所的查戈斯人和他們的後代,如今還在模里西斯、塞席爾的貧民窟裡掙扎,英美卻在島上修基地、起跑道、造監聽站,把整個群島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軍事堡壘。

而如今,在國際社會眼裡,這些伎倆已經玩不下去了。
2019年,國際法院以13比1的壓倒性投票裁定英國對查戈斯群島的控制違反國際法,要求其在半年內將主權歸還模里西斯。聯合國大會也緊跟其後,通過了116票支援的有關決議。
面對國際社會的壓力,英國上演了一齣“拖字訣”。
他們先是聲稱“需要時間協商”,接著在2023年宣佈設立“世界最大海洋保護區”,試圖將查戈斯群島變成“生態禁區”以規避主權問題。這種“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態度激怒了非洲國家,非盟甚至威脅要對英國實施貿易制裁。
真正讓英國坐不住的,不是道義壓力,而是法律後果。
2024年,模里西斯一紙訴狀遞上國際海洋法庭,控訴英國在查戈斯專屬經濟區非法捕魚,賠償金額高達20億美元。英國外交部的內部檔案後來遭到曝光,斯塔默私下直言:“再拖下去,我們可能要輸掉褲衩。”
於是,文章開頭的這份協議就誕生了——雖被包裝成“平等合作”“歷史和解”,實際上卻是一紙不得不籤的投降書。

但是,查戈斯群島對美國來說,遠不止是一串散落在印度洋的礁島那麼簡單。那裡有美軍在整個南亞、中東和非洲東岸的戰略支點——迪戈加西亞軍事基地。
迪戈加西亞不僅是美軍在該地區最大的空軍與海軍基地,也是情報、監控、空襲和後勤的關鍵節點。過去二十年間,這裡支撐了美軍對阿富汗、伊拉克、葉門、加沙等地的所有軍事行動,是名副其實的“帝國扳手”。該基地駐紮著約2,500名人員,其中大部分是美國人。
這樣一個重要節點,美國怎麼可能“旁觀”英國歸還主權?事實上,它不僅沒旁觀,還主筆了劇本。

這份所謂的“歷史性協議”,早就交由美方逐條審閱,並獲得批准——英美之間,甚至連殖民地的“歸還姿勢”都需要對錶協商。
斯塔默政府將協議吹噓為“雙贏”,但細看條款,英國在美國面前的卑微一覽無餘。表面上,英國保留了對迪戈加西亞基地的“控制權”,但實際上,所有軍事決策仍由美軍主導。
協議條款居然規定:模里西斯若要開發群島中任何非基地島嶼,必須事先獲得英國批准——而英國早已私下向美國承諾,“任何開發不得影響基地安全”。一句話,島雖是模里西斯的,決定權卻在美國手裡,而透過英國轉達。殖民面具摘下了,指揮權照舊繞不開白宮。
同時,為了不太難看,英國每年向模里西斯支付1.01億英鎊,期限長達99年,名義上是主權過渡期的補償。而美國繼續獨佔基地,卻分文不出,還藉助英國向模里西斯施壓,要求“合理降價”。
英國執政黨掏錢當孫子,連反對黨保守黨都看不下去,公開批評斯塔默政府“出賣尊嚴”。

更加露骨的是時間線:協議簽署前一個月,美軍B-52轟炸機已進駐迪戈加西亞島,開展“例行輪換訓練”;同期,美國國務院批准了基地升級計劃,包括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預設模組。所有動作都表明——美國從未打算讓出這塊島嶼,甚至連象徵性的“抽身”都沒有考慮過。
英國國防大臣更在下議院毫不掩飾地表示:“迪戈加西亞是我們在印度洋的眼睛和拳頭。”一句話戳破所有外交辭令:所謂“移交”,不過是換個說法。
這套操作堪稱新殖民主義的模板:英美聯手,一個做掩護,一個佔便宜。英國出面籤協議,背鍋出錢;美國坐收漁利,還能順便裝作“全球秩序的守護者”。
簽字當天,倫敦高等法院外抗議聲四起,查戈斯流離者手舉舊地圖,向法庭喊話:“主權是我們的,不是他們的遊戲!”但法官以“國家利益”為由,駁回了最後一刻的臨時禁令,允許政府如期簽字。抗議者的悲憤釋放出一個訊號:所謂“歸還”從未觸及當年被迫流放的核心創傷,也從未還給他們真正的家園。

一筆交易,三方落座,模里西斯依然難談真正收回主權。
不過這份協議的簽署,卻也撕開了英國“后帝國時代”的遮羞布。它既不榮耀,也不體面,與其說是“外交智慧”,不如說是“國力衰微”的必然結果,現在的大英帝國,只能靠在美國地板上悄然下跪苟延殘喘。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   揭   秘|   探   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