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精緻生活之挖野菜

#挖野菜#又又又又上熱搜了。
這次不是戀愛腦調侃局,而是真·打野局了。
喚醒中國人骨子裡的挖野菜基因,只需要一個春天。
短短一年時間,從質疑王寶釧,到理解王寶釧,到成為王寶釧。
滬上年輕人的社交密碼
過去的社交標配是靜安寺的咖啡館,Citywalk再來個小資Brunch,沒個千百塊下不來,現在挖野菜社交成本為0。經濟下行,年輕人開始對著賬單嘆氣,一杯咖啡都夠一週的買菜錢了。
於是就有人拿起一把剪刀和小鏟子,走向大山。
小紅書@langdon:淺嘗春天,野蔥炒蛋
走向綠化帶,走向馬路邊那群人已經不正規了,哦也可能是被攆怕了。
現在都是正規軍,主線任務徒步,支線任務挖筐野菜,特殊劇情社交or相親。
有人跟Crush約會一起去挖野菜,被網友辣評這是最高誠意邀約,“他好好啊,居然帶你挖野菜,關係一般的我都不會帶他們知道具體位置的。”
也有那不開竅的只想著挖挖挖:“只願逆風如解意,香椿落滿地。”
如何把野菜挖「高階」?
可能把剛從美蘭湖挖的馬蘭頭分你一把,比露營搭帳篷,起範兒喝咖啡更能社交破冰吧。當然了,一向精緻的魔都年輕人連挖野菜都要相當講究。
網友@彩虹屁屁:曬出自己的裝備進階
入門級——趁手的小剪刀、手套和塑膠袋,沒有特別準確的目的地,趕著遇,就是單純地想體驗一下挖野菜這個過程的快樂。
但是識別野菜是否可食用才是需要謹慎的,缺乏種植常識的年輕人就不得不求助於某些識圖軟體了。
@野草子:挖到“巨型”野蔥
進階版——購入比較專業更趁手的鏟子、精緻透氣網兜或者舒服揹著的小籃子,再備一本植物大全書。文明科學採摘,並且拿回家還能下飯。
水煮野菜、野菜餡大餃子、炸野菜天婦羅、野菜火鍋都是可以給自己的每日食譜增添點新花樣。
有那沒做好準備工作的,迷迷糊糊的「打野」別打對家紅buff裡了,挖野菜挖到農民菜地裡了。
高階版——不止裝備線上,路線專業。甚至自發組織團隊組活動拉群聊、共享野菜地圖、季節指南、食譜指南,現在小紅書上一堆週末打野的活動,報名參與人數是隻增不減。
@NUSIGN
關係好的直接拉你進群聊隨時共享更新野菜的具體位置(即時定位版)。
每個定位下都有那磨拳擦掌的年輕人直奔目的地,開挖!
本是一項的省錢活動,有人曬出了1980元的「進口金剷剷」德國鈦合金的鏟子,有人還跟著專業植物學家組隊打野。
從裝備上就不難看出,隨著熱度飆升,挖野菜已經不是單純的挖野菜了,魔都人的精緻範開始提起來了。
說好的鬆弛感呢?怎麼挖個野菜也要這麼卷?
人均營銷聖體的上海

挖野菜之所以能火可能是因為年輕人更想貼近自然,更鬆弛的生活方式而被大家討論熱議甚至付諸行動。而魔都人民卻把挖野菜這麼簡單的活動都能包裝的極為「高階」。
但其實仔細想想,是不是很多從魔都引起潮流的行為,你哪哪都能找到平替?甚至可能在十八線縣城也是幹一樣的事。
Citywalk,不就是出門消食。飯後經常會沿著海邊吹吹風,溜溜食,隨便走走停停啊,換個名詞一下子高大上了起來,地圖攻略社交媒體一展示立刻「高階」起來了。
起來要精緻的喝杯咖啡,精緻擺盤擺拍一下,約上好友悠閒地吃一家Brunch。
老家親戚問:Brunch是什麼?
答:早午飯一起吃
親戚:買兩個包子去吃麵條?
一時竟無言以對……
照片來看,Cityride確實很帥奧!@大夢夢的夢
還有戶外活動,曾經的「早C晚A」是早Coffee晚Alcohol,現在的早C晚C是騎行。露營,徒步也根本不是隨便玩玩的,裝備才是硬通貨。
不得不佩服魔都精緻的年輕人,比起享受吃喝玩樂本身,更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分享到社交平臺,他們製造一種對外展示的精緻的自我,是一種當下流行的社交貨幣。
有@網友曬出:跟著「詩經」挖野菜
可能會有人覺得上海人民是不是用力過猛了?“鬆弛感”早已不知不覺中變了味,在層層包裝營銷下,成了另一種形式的“販賣焦慮”?
然而,在2024年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資料中,上海憑藉88366元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坐全國第一。那麼,經濟下行的現在,富人帶動下消費也沒什麼不好吧!
撰文 踢踢
編輯 回收不鏽鋼臉盆
排版 紫蘇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