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園弄》惹爭議,這鍋她不背

作者 | 天雅
上週末,我去影院看了《醬園弄·懸案》,很受觸動。
它取材於1945年真實發生的“醬園弄殺夫案”,未上映前備受期待,上映後又引發廣泛爭議。
爭議的點主要在於:演員陣容很強,虐女戲份太多,故事情節很散,人物背景沒有交待清楚……
由於不是專業影評人,我無法從劇情、角色和藝術創作上對它進行一一點評,
我只能以一名普通女性觀眾的視角去分享我的觀影體驗——
在觀影過程中,我的目光始終離不開章子怡飾演的詹周氏:
她在殺夫後一心求死的坦誠,在監獄中逆來順受的沉默,
她在警察局長嚴刑逼供下的束手就擒,以及在法庭中為生存所做的負隅頑抗……
這是一箇舊時代的底層女性,在婚姻中經歷了長期的暴力、剝削和羞辱後,豁出性命所做的一場博弈。
她看似一無所有,殺了丈夫後一心求死,
但在黑暗中窺瞄到一絲希望的火苗以後,她又會用盡全身力氣去為自己爭取活下去的權利,
她其實並不想死,她想好好活下去!
這是貫穿在詹周氏身上的女性力量;
也是千千萬萬身陷暴力囹圄、在夾縫中生存的女性們,內心深處共有的生之渴望。

電影中詹周氏的「生之渴望」

影片中的詹周氏,她的丈夫嗜賭成性,將家財虧空,並對她長期家暴。
為了維繫這個搖搖欲墜的家——
她曾一次次努力過,也曾一次次在看見一絲希望的曙光後,被丈夫無情地掐滅。
有一回丈夫賭輸了欠下賭債,被賭場扣押。
詹周氏拿著丈夫的皮鞋去抵押,將丈夫贖了回來。
她蹲在地板上給丈夫洗腳,好聲好氣地勸說丈夫戒賭。
丈夫立刻冒火,將她狠狠揍了一頓:“你有什麼資格說老子?”
還有一回詹周氏去紡織廠打工,賺錢替丈夫還賭債。
丈夫知道後立刻鬧到紡織廠,搶走她辛辛苦苦賺下的血汗錢。
她追著丈夫來到賭場,想拿回自己的錢。
丈夫將她從樓梯上踹了下去,一頓拳打腳踢,將她打得奄奄一息。
在長期的暴力和羞辱之下,詹周氏對丈夫絕望,對生活絕望,對未來絕望。

《醬園弄·懸案》截圖

後來經算命宋瞎子點撥,她找到了一個通向未來的出口——
將丈夫殺死,讓他死無全屍,無法投胎,以此斬斷她和丈夫下輩子的情緣。
她照做了,並抱著“殺人償命,一死了之”的心態,在警察的審訊中對自己的罪行供人不諱。
表面上,她是在自尋死路;
但實際上,她是在尋求一條通往下輩子的活路。
她被關進了監獄,一心等死,卻偶然得知一位名為“西林”的女作家,正在寫文章替她申辯。
且透過獄友她得知,西林也曾像她那樣遭受丈夫家暴,但採取了另一種處理方式:
與丈夫離婚,並將丈夫的家暴惡行公佈於眾。
那是她第一次知道,原來面對一位家暴的丈夫,女性也可以透過自己力量為自己爭取活路的。
《醬園弄·懸案》截圖
她重新萌生出了對生的渴望——
她在法庭上推翻了自己之前的殺夫供詞,曝光了警察局長對她嚴刑逼供的惡劣行徑,為自己申辯。
隨後面對警察局長持續的威脅與折磨,她不再被動地順從與妥協,
而是用盡全身力氣去反抗,與逆境抗爭,甚至不惜為此豁出性命。
影片的最後,她用自己的堅持等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也等來了一張對她死刑的赦免公告書。
現實中詹周氏的「生之絕望」
當然,影片的情節或多或少有藝術加工的成分,
而現實歷史中的詹周氏,遭遇則比影片呈現的更曲折、更坎坷。
她自小是孤兒,9歲被養父母賣到典當行當丫頭,21歲被老闆娘許配給典當行的夥計詹雲影。
左:詹周氏 右:詹雲影,圖片源於網路
婚後,詹雲影不僅嗜賭、家暴,還跟一個丫頭私通,導致對方懷孕,被東家驅逐,隻身前來尋求幫助。
詹雲影不但不援助,還時常毆打她。
詹周氏於心不忍,勸說丈夫手下留情,並協助丫頭生下孩子,為她們母子找到安身之所。
從這件事的經過來看,詹周氏並非心腸歹毒之人;
相反,她對落魄的弱者懷有同理之心,且願意伸手給予援助,即便對方是她的情敵。
那她後來為什麼會走向「殺夫尋死」的不歸路呢?
原因就像文章前面所說的,丈夫嗜賭成性,屢勸不改,還長期對她進行家暴。
最早研究家庭暴力的先驅、美國心理學家雷諾爾·沃柯博士曾提出受虐婦女綜合症」——
它是指長期遭受伴侶暴力虐待的婦女表現出來的一種特殊行為模式,
存在“暴力迴圈”“習得性無助”兩大特徵。
她們遭遇家暴後,曾透過各種方式求助,改善自身處境,
但,無效!
從而令她們陷入一種「無論我怎樣努力都無法擺脫暴力」的絕望,
絕望之下,她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忍,
直到某一天忍不了了,就採取一種過激手段,透過自殺或將伴侶殺死來終止這種暴力迴圈。
《醬園弄·懸案》劇
詹周氏就像是這一種情況——
在丈夫長期的羞辱和虐待下,她曾吞下毒藥想了卻殘生,但被鄰居發現後救活。
求死無門,她只能繼續求生。
她向鄰居借錢,打算沿街賣醬豬肉補貼家用,但錢卻被丈夫搶走,再次輸光。
案發前夜,詹雲影賭後而歸,面對妻子的幾句抱怨,他如往常那樣大罵毆打,持續近兩小時。
隨後他倒頭睡去。
詹周氏望著丈夫熟睡的背影,屈辱、憤怒與絕望湧上心頭,她拿起廚房裡的菜刀,對準丈夫狠命砍去,共碎屍16塊……
這是一個在婚姻中長期遭受凌辱的舊時代底層女性,在極度絕望之下的理性崩塌和憤怒報復。
就像女作家蘇青在《為殺夫者辨》裡所寫的:
“她(詹周氏)是舊腦筋的女人,擺在她面前只有兩條路可走,不是自殺便是殺人!”
圖片源於《申報》截圖

當代殺夫女性的「兩種畫像」
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勞佳琦,曾在2015年深入監獄去訪談女性暴力犯罪人(包括部分殺夫者)。
她發現,女性暴力犯罪人大致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弱勢者”的犯罪。
就像詹周氏一樣——
她們在入獄前普遍生存環境惡劣,身處社會底層,文化程度低,沒有穩定工作,家庭和個人的經濟狀況都欠佳。
關於這一類人,我們其實很好理解。
她們缺乏教育,認知不高,能力不強,且在成長過程中,她們可能還遭受過身邊人的惡意欺辱。
當她們婚後遭受伴侶的暴力時,她們可能意識不到這是個問題,因為她們從小就是這樣過來的。
即便意識到了,她們也不一定能找到有效途徑去擺脫困境,只能日復一日地默默忍受著,直到哪一天忍受不下去了,在絕望中走向極端……
比如在張桂梅記錄片裡,她曾經講述過:
“大山裡有一位母親,因不堪忍受丈夫虐待,找來哥哥把丈夫打死,她自己也進了監獄服刑。”
《醬園弄·懸案》劇照
另一種是“正常普通人”的犯罪。
她們自身和家庭條件都不錯,在入獄之前,她們是非明晰,擁有良好的規則意識,無不良嗜好,
但作為家暴的受害者,她們找不到合適的方式救濟自己,直至以一種最激烈的方式了斷對方和自己的人生。
在接受穀雨實驗室採訪時,勞佳琦教授講述了一位獄中女犯人的案例:
她是一個家境非常好的女性,父母是國內頂級大學的教授,且非常寵愛她。
在人生40歲之前,她過得非常順遂、幸福。
直到後來,她嫁給了一位富有的男性。
對方婚前對她很好,經常開車帶她到處去玩;但婚後,對方就立刻變了樣,經常家暴她。
關於丈夫的暴力行徑,她從來沒有跟身邊人(包括父母)說過,也沒有向警察救助過,
因為她放不下“面子”——
她覺得自己是從體面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她不允許自己忽然以一個受害者的角色出現。
後來在一次丈夫的無端家暴中,她腦袋突然一片空白,將水果刀扎進了丈夫的胸口,殺死了對方……
2005年,《女子監區調查》採訪河北女監某位以暴制暴殺夫入獄的婦女
其實,無論是弱勢犯罪者,還是正常普通人犯罪者,都存在一個「共性」
如果沒有在婚姻中遭遇暴力,她們本可以更好地活著,
但很不幸,她們身陷暴力囹圄卻找不到出口,被迫走上了「殺夫自斃」的不歸路。
著實是一件令人唏噓的事情。
打破暴力囹圄
我們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現實歷史中的詹周氏,遭遇充滿了坎坷與不幸,
但與此同時,她又是幸運的,因為時代沒有遺棄她。
當年殺夫被捕入獄後,社會上很多人同情她的遭遇,替她申辯,爭取死刑的延緩執行。
後來經歷了一系列社會動盪時期,她的判刑也從死緩變成有期徒刑15年。
刑滿釋放後,她與一名炊事員結為夫婦,兩人共度了30年時光。
丈夫去世後,她獨自一人安享晚年。
1990年,一名記者輾轉找到她——
那時她已經成為了一個精幹且健談的老太太,每月領著百餘元退休金。
談及兩段婚姻,她淡然表示是緣分使然。至於殺夫事件,她始終迴避談及,擔心這段過往對後代不利。
她一生無子嗣,但收養了若干個乾兒女。
這是現實中詹周氏的一生。
晚年的詹周氏
2015年結束了監獄的調查訪談後,勞佳琦教授回到北師大開設了一門通識課程《犯罪通論》。
這門課的宣語是:
每個人都是潛在的犯罪人,每個人都是潛在的被害人,每個人都是犯罪的利益相關者。
這三句話是她在監獄對女性暴力犯罪人群裡進行深入調查後,最大的感觸。
它讓我想起了電影《醬園弄》中的兩幕:
一幕是——
詹周氏被丈夫從賭場樓梯踹下,沿街拖行數米,一頓拳打腳踢,
旁邊坐著一群正在慢悠悠吃飯、喝茶的市井小民,他們漫不經心地看著,卻沒有一個人出面勸阻這場暴力。
另一幕是——
警察局長找房東夫婦調查詹周氏殺夫案,
夫婦兩人一唱一和,添油加醋,將人命關天的事當八卦來談,
而對詹周氏過去的遭遇,即將面臨的死刑,他們毫不關心,
甚至,房東太太還說:“被打,肯定是那女人有問題,我老公咋就不打我呢?”
《醬園弄·懸案》劇照
表面上,這部電影講的是丈夫對詹周氏的家庭暴力,以及警察局長對詹周氏嚴刑逼供的暴力,
但實際上,它還暗示著詹周氏在殺夫前後,其實還經歷著一場明裡暗裡、無處不在、集體參與的暴力:
那是由一群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冷漠民眾對她豎起的一道「冰冷的牆」,令她求生不得,求死無門。
也正是這樣一種集體的冷漠與沉默,使得暴力囹圄中的受害者們深陷絕望,最終走上殺人或自殺的不歸路。
而要打破這樣一種暴力囹圄,則需要我們從打破沉默,為暴力受害者發聲開始。
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初衷所在——
《醬園弄》口碑撲街了,這是他們電影人的事情;
但透過「詹周氏」的遭遇去反思、去警醒,
去探索如何更好地保護家庭暴力中的女性受害者,讓她們好好活下去,

則是我們當下每一個社會人共同的議題。

作者:天雅,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專業,廣州心協三級心理諮詢師,自體心理學長程在讀。本文原創首發公眾號:武志紅(IDwzhxlx)。
文章參考資料:
1.穀雨實驗室《殺夫女性的真實畫像》
2.徐平《醬園弄殺夫犯生死之謎》
3.蘇青《為殺夫者辯》
4.十點人物誌《〈醬園弄〉原型,一樁震驚上海灘的殺夫案》

🌟預約週六晚7點直播🌟
你是否經常感到迷茫虛弱無力?
渴望活出清爽有力的自己,卻
對外無法釋放攻擊性
對內嚴重自我攻擊
⏰ 7月5日(週六)19:00
主播童童分享如何找回主體性,重啟人生
無回放❗立即預約不錯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