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紀40年代,一個案件震驚了整個上海灘:
一名柔弱女子謀殺親夫後將其大卸16塊,塞進了一個箱子裡,血水直接滲到了樓下。

樓下住戶發現不對勁後立馬報警,女子被當場抓獲,並對殺夫行為供認不諱。
按照當時的法律規定,女子被判處了死刑。
然而讓人匪夷所思的是:
在近半個世紀之後,一位記者卻在農場裡採訪到了依舊健在的這名殺夫兇手。
本該死去的人為什麼還活著?她當初又是因為什麼理由對枕邊人痛下如此殺手?

這個案子之所以再次得到關注,其實是因為章子怡和汪峰的離婚。
之前在兩人離婚的一堆新聞熱搜中,有人稱章子怡即將上映的新片《醬園弄》或成最大贏家。
“離婚的章子怡演一個肢解丈夫的女人”,極大地拉高了觀眾對這部電影的期待值。

作為故事原型,“醬園弄殺夫案”被稱為“民國四大奇案”之一。
而在案件撲朔迷離的背後,也一度引發了社會上大量有關家庭暴力和家庭女性地位的討論。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了解一下這個故事,為電影做一個前瞻。


嫁錯人的絕望主婦
故事要從殺夫兇手詹周氏的身世說起。
詹周氏原本姓杜,自小父母雙亡,由親戚養大,沒有讀過書。
9歲那年她被賣到上海一家當鋪當丫頭,從此改姓周。
17歲時主人家作主把她許配給詹雲影,21歲兩人正式結婚,她又隨了夫姓,成為詹周氏。

詹雲影身材高大,人稱“詹大塊頭”,收入穩定。
詹周氏期待過這個男人能夠給自己帶來幸福,不求大富大貴,能過上溫飽簡單的日子就足夠了。
可是這個希望在婚後兩個月就破滅了——
詹雲影不僅出軌了,還迷上了賭博和喝酒,並因此丟了工作。
賭場失意的他情緒也變得越發暴躁,幾天才回家一趟,回來就是睡覺打老婆。
詹周氏也反抗過,但換來的不是道歉,而是變本加厲的毆打和辱罵。

🔺電影《殺夫》
無奈的她只能選擇忍耐和逃避,只希望一天丈夫能回心轉意。
畢竟在那個年代,女人結了婚就得靠丈夫過日子。
可是沒有收入來源的兩人日子很快變得捉襟見肘,甚至連溫飽都成了問題。
為了幫補家用,詹周氏好不容易託人找了點門路,進到一間紗廠做女工。

可是當詹雲影知道她找到工作的訊息後卻大發雷霆:
“工作是藉口,就是為了出去偷會野男人!”
委屈的詹周氏不堪汙衊便和詹雲影吵了起來,結果被詹雲影痛打一頓,上不了班,工作也丟了。
苦於生計的詹周氏只能頻繁出入典當行,變賣家裡的東西換點小錢,可即便如此也無法改變有上頓沒下頓的困窘。
走投無路的她心灰意冷,甚至企圖喝消毒水自殺一了百了,但被鄰居送到醫院救了。

她不是沒有想過逃離,可是舊思想根深蒂固,那時候離了婚的女人猶如浮萍,自己若是離婚又該何去何從呢?
死過一回的詹周氏終於在某日凌晨,看著剛剛對她拳打腳踢後熟睡的丈夫,聽從了腦海裡的那個聲音:
“殺、只有殺了他,你才有超生的時候。”
於是,她揮刀砍向詹雲影,整整16刀。

🔺電影《殺夫》

“為殺夫者辯”
在那個年代,詹周氏無可非議地被判處了死刑。
可她究竟又是怎樣從死刑中被拯救出來的呢?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案發一個多月後。
當時和張愛玲一起被譽為“文壇雙壁”的蘇青,發表了一篇名為《為殺夫者辯》的文章。

作為離婚後從家庭出走的女作家,蘇青從女性角度出發給予詹周氏很多同情和理解,也將案件上升到婦女解放和社會問題的層面:
“這場悲劇,是數千年封建禮教——尤其是夫為妻綱——所造成的,是新時代女性爭取男女平等道路上的一次有力的抗爭。”
“如果就此扼殺,女性解放的期盼將重新陷入茫茫黑暗而不可得……”

蘇青還特地舉了一個例子,是詹周氏幫詹雲影處理小三一事:
小三名叫蘭喜,是一戶人家的丫鬟,因為懷了詹雲影的孩子,被主人趕出來,就去投奔詹雲影。
結果,詹雲影居然讓詹周氏幫他處理這件事。
而詹周氏則把蘭喜送到醫院裡,把孩子生下來送給鄰居養,又把蘭喜許配他人。
蘇青認為,從這件事可以充分看出,詹周氏是“狹義的,大方的,處事井井有條的”。
殺死詹雲影,完全是被逼無奈。

一石激起千層浪,越來越多女性作家關注此事並開設了專欄,以此聲援詹周氏。

甚至還有一位不知名的外國嬤嬤出庭做了假證,稱詹周氏已有身孕。
如果要判死刑,就要等到她把孩子生下來。
誰知這一等,便等來了柳暗花明。
幾個月之後,抗戰勝利,大赦天下,詹周氏從死刑改為了無期徒刑。
再緊接著又是1949年解放戰爭勝利,詹周氏再次獲得減刑,改為有期徒刑15年。

刑滿釋放後,詹周氏便一直留在蘇北大豐的“上海農場”工作。
43歲時她再婚,也恢復了自己的名字:周慧珍,不再是詹周氏了。
1990年曾有記者前去採訪她,當時的她年近80,身體硬朗,和鄰居們關係很好,還認了很多幹兒子乾女兒。
至於當年,她一字不提。直到去世,她也再沒回上海,沒回醬園弄。


被婚姻困住的女人們
周慧珍的悲劇,是底層女性的悲歌,也是一個時代女性的悲歌。
即便是作家蘇青本人,條件比周慧珍好很多:書香家庭、才貌雙全,16歲考入國立中央大學外文系。
後來因為結婚退學,還生了5個孩子,卻依然遭遇過丈夫毒打。
為了自救,蘇青不惜淨身出戶、隻身前往上海,才避免了另一場悲劇。

所以她的勇敢發聲,是為自己鳴不平,也是為更多女性爭取尊重和平等。
如今上海的醬園弄已經消失,醬園弄殺夫案則重新回到我們的視野中。
詹周氏的悲劇,依舊時不時在這片土地上發生著。

比如2003年,在丈夫暴力下生活了12年的農婦劉拴霞將丈夫毒死。
不過,包括公公在內的全體村民都為她求情,最終她被判有期徒刑12年。
2005年,上海一名營業員因不堪忍受吸毒丈夫的毆打,在與丈夫的搏鬥中用尖刀將其刺死。
最終,她因故意殺人罪被判有期徒刑14年。

🔺影視劇截圖
家暴問題層出不窮的背後是父權社會中男性控制女性的一種形式,也是性別權力結構失衡所產生的社會問題。
這些現象根深蒂固,想要改變很難,因此才更需要我們持續不斷關注、努力推進。
醬園弄殺夫案不僅僅是一起普通的碎屍案,它留給我們的思考還有很多。
比如女性的自主獨立、離婚的自由權利、婚姻中的不平等。

家暴並不會輕易消失,它只是比以往任何年代更隱蔽,甚至改變了形式,變成冷暴力或者精神控制。
但慶幸的是,敢於反抗的女性越來越多了,法制也將越來越健全。
她們在爭取自由時,不會再把殺戮作為唯一的抗爭方法。
應該有那麼一天,如果有人在家中受到暴力威脅,她可以確定,走出門來,就能獲得幫助。

你期待《醬園弄》這部電影嗎?對於這個原型案件,你有什麼想說的呢?在評論區分享一下你的看法吧~
點個在看,轉發出去為那些仍然處於茫茫黑暗的女性發聲和抗爭!
*注:文章配圖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