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法庭檔案,Caltech已經同意支付1675萬美元,JHU也以1850萬美元的價格達成和解。
不過和解協議仍需得到提取訴訟的法院,也就是伊利諾伊州北部地區聯邦地方法院的批准。
劇情進展到這裡,17所被起訴的大學中,已經有12所達成和解,和解金累計近3.2億美元——
-
芝加哥大學:1350萬美元
-
埃默裡大學:1850萬美元
-
耶魯大學:1850 萬美元
-
布朗大學:1950萬美元
-
哥倫比亞大學:2400 萬美元
-
杜克大學:2400萬美元
-
達特茅斯學院:3375萬美元
-
萊斯大學:3375 萬美元
-
西北大學:4350萬美元
-
範德堡大學:5500 萬美元
-
加州理工學院:1675萬美元
-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1850萬美元
“這些和解的事實和金額證實了我們的指控,” 原告的首席律師之一Ted Normand說,“現在的目標是證明其餘被告所應負的責任。”
目前只剩康奈爾大學、喬治城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聖母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5所學校仍對這起訴訟提出異議。
康奈爾大學在宣告中表示,該校“將大力捍衛我們的記錄,證明我們是根據學生的資歷錄取他們的——不管他們的支付能力如何——並且是在進行個性化分析之後,提供的一攬子具有競爭力的、可以滿足他們經濟需求的援助計劃。”
聖母大學則表示:“我們仍然認為原告的主張毫無根據,我們將讓辯護律師為自己辯護。”
喬治城大學、MIT和賓大則不予置評。

相信細心的同學已經注意到了,在支付和解金的學校中,Caltech和JHU的賠款並不是很高,尤其是和範德堡、西北大學這種拿出四五千萬美元才能息事寧人的比起來,更是“實惠”不少。
原告也給出瞭解釋:
“加州理工學院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和解金額相對較小,是因為他們加入「568 集團」的時間比其他任何被告都短”——
加州理工學院於2019年加入,JHU於2021年11月加入。
熱知識:568集團在2022年1月被告上法庭,同年11月解散。

不過,雖然Caltech和JHU同意賠錢,但他們的態度和前輩們也是一樣的,如菌菌剛才所說——為了息事寧人。
都否認了自己存在不當行為,Caltech還表示,“將堅定不移地致力於確保學生的社會經濟地位不會成為接受加州理工學院教育的障礙。”


要理解這起案件,第一個重點就是明白學費是怎麼被學校「操控」的。
美國大學學費雖然貴,但很多時候你給學校實際交的學費(net price),並不等於標價。
這中間的差價就是學生接受的獎學金/助學金,收到的獎學金越多,實際支付的學費越少;反之,需要支付的學費就越多。
而獎學金/助學金也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大學們爭搶精英學生的手段,畢竟如果同時面對4、5所學校的offer,還是有不少人會選擇去補助給的更多的那所學校。

一些大學為了避免“賠本賺吆喝”,串通起來給候選人提供同樣的獎學金。
1991年美國司法部指控57所大學,因“抑制了價格競爭”而違反反壟斷法。涉案的八大藤校選擇支付和解金了事,而MIT卻提出異議並硬剛到底,最終在1994年讓國會對美國學校法案進行了改善——
該法案第568條規定,為了促進教育公平特別是保護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不允許大學對獎學金進行壟斷,但是實行Need-Blind政策的學校可以制定和使用共同的助學金標準。
隨後「568集團」也在1998年應運而生,集團內的28所精英大學共同制定了一套用給申請者的經濟援助的計算公式。

這裡就出現了本案的第二個關鍵點。
那就是想用同一套助學金計算公式,那得是真的實行Need-blind。
但根據起訴書,這些學校在錄取過程中考慮了學生的經濟狀況,根據家庭財富和捐贈歷史或能力做出了決定,往往錄取的是 “特殊利益名單” 上的學生,甚至與其他被錄取的學生相比,他們的成績都不達標。
9所院校被指控明確違反了Need-Blind政策,其他學校雖沒有直接參與,但也是“共謀”。
比如,Waitlist轉正時,賓大會優先考慮可以支付全額學費的學生(full-paying student)而不是需要助學金的學生,範德堡大學直接在官網中寫明是“need aware”的。

達特茅斯、聖母等大學使用了一個“招生管理系統”,來計算在滿足學校預算目標的情況下,能錄取多少名需要助學金的學生。這種方式毫無疑問限制了低收入家庭能夠入學的學生人數,所以也不是真正的Need-Blind。
而杜克大學每年有“幾百名”學生因為是潛在捐贈者家的孩子受到特殊關注;
喬治城大學招生辦主任曾表示,“最高法院大法官、參議員等的子女…會得到特殊照顧,因為這可能帶來機會”;
西北大學的校長甚至還曾親自審閱過大約550份申請,其中就有“富有捐贈者家的孩子”。

更過分的是,“大促先漲價後打折的套路”也被這些美國大學學去了:根據原告指控,這些大學還共同調高了學生要支付的淨學費價格。
該給的助學金打折給,還一個勁兒漲學費,你瞅瞅這都辦的什麼事兒!
2022年1月,就讀於杜克大學、西北大學和範德堡大學的5名本科生,將17所大學告上法庭,要求他們對自2003年以來就讀於這些學校的經濟援助受益人提供三倍的賠償,由此也開啟了這場拉鋸戰。
如今大部分被告學校都選擇了賠錢了事,剩下的五所學校還能“頭鐵”多久,又需要多少時間把價格談妥,我們一起關注這場北美留學屆意難忘後續。
Ref:
Forbes
Higher Education Dive
本文系授權釋出,From Stoooges三士渡,微訊號:StooogesEducation。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北美學霸君誠意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