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美國

《日本經濟新聞》近日刊登了其在美國當地記者撰寫的系列文章,題為“你不知道的美國”。
本篇以該系列文章的前四篇為基礎,和讀者朋友們聊聊生活工作類的美國話題。
馬薩諸塞州是美國教育重鎮,擁有哈佛和MIT兩大頂尖名校,圖為該州排名第一的波士頓拉丁中學,該校過去十五年裡平均每年有18人被哈佛大學錄取。
1、望而卻步的育兒費
跟中國家長一樣,美國家長對小孩放假一事也倍感頭大。
在美國極少有老人幫青年人看孩子的情況,因此每當學校放假時,家長都不得不為孩子尋找託管場所,同時還要精打細算應對高昂的費用。
美國公立學校假期很多,以紐約市為例,公立學校每年的上課天數僅為180天,少於中國和日本的約200天,且放學時間也更早。
美國小學生除了長達兩個月的暑假外,學期中還有約30天的假期,對於無法請假又沒有家人幫忙照顧孩子的雙職工家庭來說,唯一的選擇就是聘請保姆或讓孩子參加Camp,即商業性質的課外活動專案。
然而這些針對孩子的服務價格不菲,在紐約,一天(上午9點到下午4點)的托兒費用在180美元上下,以暑假兩個月計算將超過一萬美元。
總而言之,學校一放假家長就不得不承擔高額的額外支出。
紐約市的一所公立小學。美國教育有私立與公立之分,私立學校收費高昂,主要提供高階教育服務;公立學校免費,但也有學區的概念,一般都規定就近入學。
除了高昂的託管費用外,美國的保育費用同樣高昂——這其實不難理解,但凡涉及“靠人服務”的行業美國都很貴,物美價廉的主要是工業化製品。
根據日經新聞引述的報告,紐約市2024年家庭托育中心(私人經營的小規模託兒所)的嬰幼兒保育年均費用約合人民幣13.35萬元,大型托育機構的費用則高達人民幣19.07萬元。
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分別上漲了79%和43%,漲幅遠超同期紐約市的通貨膨脹率(20%)及平均時薪增長率(13%)。
許多國內的朋友一提美國就以舊金山灣區程式設計師的薪水為參考,動輒數十萬乃至上百萬美元的年薪,其實灣區和華爾街是全美最頂尖的兩大收入高地,普通美國本科畢業生的年收入大概在6、7萬美元上下。
扣掉稅和日常花銷,一兩萬美元對絕大多數美國人來說並不是小數目。
日經新聞引述了一位美國母親的話,稱“這樣的費用會讓家庭可支配收入大幅減少,甚至影響整體生活,心理上根本無法做好準備”。
這位受訪者來自東部康涅狄格州的四口之家,在孩子學齡前階段時,他們不得不靠信用卡支付保育費,累計債務高達15萬美元,即便如今小兒子已經到了小學畢業的年紀,他們依然未能還清債務,被迫推遲了大學學費儲蓄計劃。
說來有趣,聽生活在舊金山灣區的朋友講,當地有許多華人程式設計師的父母過去幫忙看孩子,看完自己的孩子後一些人便開始當月嫂或育兒嫂“接單”。
由於法律上屬於打黑工,這種結算都是用現金交易的(相當於稅後),月嫂每月報價在7000至8000美元上下,很驚人。
日經新聞稱,美國在發達國家中仍是少數人口持續增長的國家,但這主要是由於移民人口的增加,掩蓋了國內出生率下降的事實——即所謂的“隱形少子化”現象。
如果移民數量歸零,美國將很快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
前段時間有個很火的新聞,Trump要求聯邦僱員不得在家辦公,必須立即全職返回辦公室上班,對許多美國家庭來說,這意味著增加了一大筆育兒和託管的費用。
2、膨脹的信用卡債務
日經的報道稱,美國社會的通脹和高利率已經讓人們的承受力“接近極限”。
根據紐約聯邦儲備銀行釋出的報告,2023年10月至12月,美國信用卡債務總額達1.211萬億美元,創下自2003年有資料以來的最高紀錄。
持續的高通脹和高利率讓美國家庭經濟壓力加大,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依賴信用卡支付,並導致不良債務激增。
在美國,約一半的信用卡持有者選擇每月僅償還信用卡賬單的一部分,將剩餘餘額滾動至下個月再支付,這種做法雖然能在資金緊張時減少當月支出,但會導致未償餘額累積高額利息,從而加重債務負擔。
根據美聯儲資料,截至2023年11月,美國信用卡的平均利率高達21.47%,接近自199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越來越多的人無法按時還款。
在信用卡使用高度普及的美國,信用卡貸款在銀行貸款中佔比高達9%,遠高於日本的不到1%。
信用卡貸款是美國銀行業的重要利潤來源,但同時也意味著消費者面臨沉重的經濟負擔,尤其對於那些金融知識不足的低收入人群。
總的來說,過去幾年美國的經濟狀況是富人越來越富有,低收入群體則遭受進一步剝削,由此加劇了社會經濟的不平等,並衍生出深刻的政治矛盾。
1993年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的片頭有一段曼哈頓景色,在當時的國內引起轟動。
3、高昂的醫療費用
美國的醫療系統比國內要複雜許多,一般剛到美國的人都會迷糊一陣子,分不清東西南北。
在美國,醫療系統和保險系統是高度繫結的,許多沒有保險的人或因保險不涵蓋治療部分的人經常無力承擔高昂費用,這時一些人會選擇前往海外接受相對便宜的醫療服務,被稱為“醫療旅遊”。
以種牙為例,在美國治療八顆牙(根管治療並安裝假牙)的費用高達4.5萬美元,而一般牙科保險的年度最高報銷額度僅為3000至3500美元,遠遠不夠支付所需的治療費用。
日經新聞引述了一位美國患者的話:
“在哥斯大黎加,治療費用總計1.2萬美元,即使加上機票和住宿費也僅相當於在美國開銷的三成。我的牙醫告訴我國外治療很危險,不建議去,但最終治療非常完美,我覺得自己作出了正確的決定。”

儘管美國的醫療技術世界領先,但其惠及的範圍極為有限。世界銀行的資料顯示,美國的平均壽命在七國集團(G7)中處於最低水平,甚至低於古巴和厄瓜多。
除了費用高昂外,美國人看病時還要擔心保險公司拒賠的問題。
美國的公共醫療保險僅覆蓋老年人、殘疾人和低收入群體的一部分,大多數人必須購買私人保險或透過僱主提供的團體保險。
許多人因擔心失去保險而不敢換工作,甚至有人在被診斷出重病後遭解僱,最終無力支付醫療費用而失去生命。
即使有保險,高昂的保費也讓人難以承受,根據非營利組織KFF的調查,2024年美國家庭平均醫療保險費為2.55萬美元,比2019年增長了24%。
此外,保險公司的審批愈發嚴格,導致許多患者無法獲得必要的治療,拒保比例逐年上升。
2024年12月,美國最大的醫療保險公司之一聯合健康集團(UnitedHealth Group)旗下的聯合醫療保險CEO在紐約曼哈頓被當街槍殺,兇手隨後被警方逮捕。
警方發現現場的彈殼上刻有“deny(拒絕)”“defend(防衛)”“depose(證詞)”的字樣——這些詞通常出現在批評保險公司拒絕支付醫療費用的言論中,因此兇手也被認為是出於復仇心理而行兇。
令人震驚的是,這起聳人聽聞的槍殺案件竟在民間引發共鳴,一些人將兇手視為英雄,還發起了眾籌為他支付律師費。
支持者在網站上留言:“感謝你努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讓貧困者受益。”
槍殺美國保險公司CEO的Mangione是1998年出生、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的高材生。被槍殺的聯合醫療保險CEO所在公司拒賠率在2022年達到22.7%,三年內上升了14個百分點。
4、勞動時間超過日本
日經新聞稱,很長一段時間裡日本人比歐美更勤奮的觀點深入人心,然而根據統計資料,2019年美國勞動者的年均工作時間約為1765小時,超過了日本的1691小時。
由於日本兼職比例上升,整體勞動時間有所下降,儘管如此,也不能再簡單認為日本人比美國人更勤奮。
事實上,與德國(1386小時)或法國(1505小時)等工會勢力強大的國家相比,美國勞動時間更長,勞動者請假更難。
許多中國人為了逃避國內所謂的“卷文化”選擇帶著孩子到海外,這種做法無可厚非,但需要注意的是,避卷最好到澳洲、紐西蘭和部分歐洲國家,而不是美國。
其實美國一直是發達國家裡最卷的一個,甚至是那種“自驅型的卷”。
有人說海淀是中國卷王聚集地,那灣區就是美國的海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