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易中天
來源:易中天
文章已獲授權
導語

孫權與士族、名士的矛盾衝突,在曹操、劉備、諸葛亮那裡同樣存在。因為魏、蜀、吳三國,都是由非士族出身的人建立的。他們也無意建立一個士族地主階級的政權。這就決定了他們的建國之路不會平坦,也決定了他們的政權終將滅亡。那麼,他們的道路有什麼相同與不同,魏、蜀、吳三家又為什麼會同歸於晉呢?
01
曹魏
“初平元年春正月,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同時俱起兵,眾各數萬,推紹為盟主,太祖行奮武將軍。”

〇曹操 方佳翮繪
第一種是隻認大屋頂,不認裝修工,也不讓他搞裝修,孔融就是。
第二種是認屋頂也認裝修工,還幫一些忙,但希望他裝修成原樣,再還給屋主,荀彧就是。
第三種是你搞裝修我也搞裝修。表面上幫你搞,實際上自己搞。等到事情做得差不多了,再告訴你房子其實應該像我說的那樣蓋,陳群就是。
02
孫吳和蜀漢

〇孫權 方佳翮繪

〇劉備 方佳翮繪

〇諸葛亮 方佳翮繪
1
第一,諸葛亮的政治理想和治國理念,是依法治國。
依法,就不能“依人”;法治,就不是“人治”。這就和士族階級的理想、理念相悖。士族是要“依人”,是要搞“人治”的。豈止是“依人”,而且是依家族之聲望、門第,完全“無法無天”。所以,蜀漢表面上是繞道而行,實際上也是逆流而上。但以曹魏之強大,尚且不能不放棄努力;以蜀漢之弱小,又怎麼抗爭得了呢?
2
第二,蜀漢不但是一個“非士族政權”,而且是一個“外來政權”。
3
第三,諸葛亮過高地估計了他政治理想的號召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