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內向型的專業人士相比,外向型專業人士更有條件建立社交關係,對嗎?畢竟他們性格外向,可以更加自如地與陌生人交談。
錯了。與上面這種流行觀點相反,每個人都可以掌握與他人溝通的藝術。溝通不是與生俱來的天賦,而是可以學習的技能。即使是最內向的內向者,天生羞於與人接觸,也能學會建立人際關係。
我們為自己所在的組織 Lehigh@NasdaqCenter開展了一項研究,調查了來自各行各業的450名專業人士,尋找對人際交往技能有影響的因素。我們發現,無論年齡、性別、職業生涯所處階段和外向或內向程度如何,所有人都可以培養起人際交往技能,加速自己的職業發展。
我們的研究確定了以下五個關鍵要素,可以促使內向者去社交。
一、認知靈活性
我們的研究表明,認知靈活性——即根據不斷變化的情況迅速調整自己思維的能力——可以提升你去社交的可能性(在我們的研究裡提升了19%)。原因在於,認知靈活性越高,你就越想尋求新的資訊,並且願意接受不同的觀點,因此更容易維持已有關係並建立新的聯絡。
研究表明,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一些簡單的改變,比如走不一樣的路線去上班,或者換個新的地方工作,都可以迫使大腦調整思維方式以適應新環境,進而提升認知靈活性。玩電子遊戲等活動,特別是那種需要快速決策和多執行緒任務的活動,可以訓練大腦最佳化思維過程,提升認知靈活性。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練習冥想也能提升在不同任務間切換和靈活反應的能力。比方說,在社交活動中,你可以更好地處理與其他人之間的互動,應對不同性格的人,對社交線索做出有效反應。
二、關注趨利
在競爭中,人會分為兩類:關注趨利(努力追求積極的成果)或關注避害(努力迴避錯誤和消極的後果)。關注避害的人會擔心別人沒有興趣跟自己交談,也害怕嘗試加入談話會遭到拒絕,因此不願社交。我們的研究表明,關注趨利、想要獲得勝利的人更能成功社交(在研究中成功的比例高出17%)。
傾向於避害的人可以採取行動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首先參加社交活動,包括線下和線上活動。設定社交目標,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已經取得的成就,絕不要把拒絕當作是對自己整個人的否定——要記住,社交嘗試不成功,或許只是因為需求不匹配。在社交網路擴大的過程中關注自己的進展。成功建立的聯絡數量會發揮積極的作用,激勵你繼續前進。

三、自我感知到的力量
你如何評價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或者說你自己感知到的“社交自我效能”——對你的幫助或許超過你是否擁有客觀上的硬性社交能力或天賦。這種自我感知基於你對自己社交成功的信心,會對你的行為產生深刻的影響。簡言之,如果你相信自己會社交,你就會真的變得更善於社交。
自我效能感可以提升人們參與社交活動的積極性(在我們的研究中提升了25%)。要培養自我效能感,就要在社交活動之前覺察自己的情緒,儘可能地減少壓力和焦慮。用積極的自我對話取代消極的想法,對自己說“我能做到”“緊張也沒關係”“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把與自己性格相似並且成功建立了人際關係的同輩作為榜樣。向善於社交的人尋求一些鼓勵性的反饋,讓自己增強信心,比如問“我做得怎麼樣”或者“我有哪些地方做得好”。
四、堅持下去
成功建立人際關係也跟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一樣需要堅持。堅持不懈可以提升你的社交前景(在我們的研究中提升了51.5%)。越是堅持人際交往,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
記住要堅持,每週安排時間社交,即使只有一兩個小時也可以。重要的是規律和持續。具體社交方式——見面、電話、郵件或——取決於你的喜好,不過一定要堅持。即使遭到拒絕、遇到挫折,也要堅持下去。長期堅持下去,耐心和投入最終會讓你熟練掌握人際交往技巧,積累足夠的社交資本獲得成功。
五、關注未來
你在時間上的關注傾向——分配給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注意力——對人際交往決策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對你的人際交往行為有影響。我們發現,在三種主要型別裡,關注未來,即思考以後會發生的事情,可以提升人際交往意願(在我們的研究裡提升了12%)。
如何將自己的時間傾向調整為關注未來?投入更多時間思考自己的未來。越是明確地關注未來,就越能制定具體的短期和長期目標,並且朝著希望達成的結果前進,預測潛在的挑戰和機遇。建立起“人際網路能幫助你到達目的地”的意識。研究你要去參加的活動、開辦活動的組織和可能參加活動的人。練習如何開啟對話和在電梯裡交談。這樣一來,你就能更好地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減少自己對人際交往的焦慮。
學會轉換思路,避免過於關注避害,相信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堅持發展專業方面的人脈,並且關注未來。在這些方面循序漸進,會對你的社交意願和能力產生很大的影響。這點既適用於內向者,也同樣適用於外向者。每個人都可以實現成功的人際交往。
關鍵詞:#職場
維利·達斯(Willy Das)、莎曼薩·德瓦爾特(Samantha Dewalt)| 文
維利·達斯是Lehigh@NasdaqCenter的科研人員,Lehigh@NasdaqCenter是理海大學(Lehigh University)和納斯達克創業中心(Nasdaq Entrepreneurial Center)的獨家教育產業合作專案。莎曼薩·德瓦爾特是Lehigh@NasdaqCenter董事總經理。
朔間 | 譯 周強 | 編校
推薦閱讀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 聯絡方式
投稿、廣告、內容和商務合作
↓點選閱讀原文進入哈評中文網,獲取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