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除夕,只剩下短短2天了。
各大高速開始堵車,路上每個人都帶著濃濃的愛與思念。
堵在路上的人,心急;等在家裡的人,心更急。
最近一對姐弟倆無意間被監控錄下的感人對話,在全網刷了屏——
“姐,我真激動。咱爸和咱媽明天就要回來了,所以我現在可激動。”

圖源:新華社
稚嫩的童音,真摯的期盼,讓無數網友隔著螢幕偷偷抹起了眼淚。
為了生活,我們走過很多路,最期盼的那條還是回家的路。因為團圓,是中國人最樸素的浪漫。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在春節如期回家團圓。
燈火闌珊下的外賣小哥、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高鐵飛機的乘務員……他們默默堅守著崗位,心裡滿滿裝著對家人的思念和團圓的期盼。
華為手機首支新春賀歲電影《圓圓的餃子》,用華為Mate 70 系列的鏡頭,對準了一對即將留在異地過年的父子——
爸爸張灣,是千千萬萬運輸從業者中的一員,是位長期行駛在路上的大貨車司機。
兒子張圓,是許許多多普通小學生中的一員,趁著放寒假,陪爸爸來到海南島“冒險”,尋找運費高的活兒。
沒想到的是,父子倆“撲了個空”,無活可幹。不願空車返鄉的張灣,打算帶著兒子異地過年,等候下一次時機。

因為沒來過海南島,一開始,兒子張圓很興奮。
父子倆一起寫福字、辦年貨、趕海抓螃蟹……玩得不亦樂乎,將貨車裝扮成了充滿年味的“小家”。
但氣氛在他們面對面包餃子時,忽然低沉了下來。
張灣注意到了兒子的異常,望過去,他看到一滴眼淚正好落在了兒子手邊的餃子皮上,碎成了幾瓣。

“想家了?”
兒子搖搖頭。

“那就是想媽媽了唄?”
兒子繼續搖搖頭。

張灣看著咬緊牙關、佯裝堅強的兒子,陷入沉思。海風湧起,貼在貨車上的福字隨風輕輕舞動。
“不知道媽媽今天有沒有吃餃子……”

聽出了兒子聲音裡的猶豫,那一刻,張灣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回家過年。
就這樣,他們踏上了返鄉路。

可等待張灣和兒子的,卻是一場與時間展開的賽跑。
第一關,是臨時買春運的票。
從海南島要離島,父子倆和大貨車需要坐船離開。張灣開著車奮力向前,坐在副駕的兒子拿著手機不停刷著搶票頁面:
“搶到票了!”

這時候,貨車的表顯示14:20。距離除夕的0點,還有不到10個小時。

等他們開到登船口時,天色已經漸暗。

順利上船,經過一段時間的航行後,船外的天色已經接近全黑。

船一靠岸,父子倆穿越人群迅速下船。
可緊接著,就遇到了第二個難題——
越心急越容易出岔子,顧著趕時間的他們,將孩子揹著的書包不小心落在了船上。

等父子倆掉頭回去尋找時,卻發現書包不見了。孩子額頭上,沁出了一層細細密密的汗,因為書包裡裝著一份非常珍貴的禮物。
好在,書包沒丟,只是被交給了工作人員。拿到書包的孩子發現禮物還在,立刻轉頭就跑,根本顧不上檢查其他東西是否完好。

濃濃的黑夜中,大貨車的車頭燈照亮了那條回家的路。
此刻,時間已經悄悄來到了23:08,距離除夕剩下不到1小時。

第三關,是路上竭盡全力“衝刺”。
貨車窗外的煙花陸續燃起,除夕倒計時不斷迫近。

狹小的車廂內安靜到只有呼吸聲,孩子從懷裡抱著的書包裡,小心地拿出了那份珍貴的禮物——
一盒父子倆合力包的、煮好要送給媽媽的餃子。

一邊要忙著趕路,一邊更要注意安全。
23:59,貨車才剛到高速路口,前面甚至還有輛車排隊在等著過收費站。
觀眾的心跟著揪了起來:他倆恐怕是趕不上團圓了。

0:00,除夕的鐘聲響起,那盒餃子被遞給了收費站的收費員。

正當人們以為,父子倆沒能趕上這個“團圓”年,贈人玫瑰手留餘香之時,影片也迎來了最巧妙的“伏筆”,感人的反轉時刻到來——
收費員正是孩子的媽媽,她也是默默堅守在崗位上的一員。
所以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比賽,他們成功趕上了,團圓了!

《圓圓的餃子》在此刻也成功點題,既代表張圓不遠千里給媽媽帶去的餃子,又代表著努力奮鬥在工作第一線的普通家庭,這份團團圓圓的溫暖。
如此真實,如此樸素,卻又直指人心。
中國人歷來重視春節,幾億人同時遷徙,只因在意團圓。可打動人心的從來都不是那些宏大敘事,而是一個個普通人在生活中實實在在的真摯情感。
無論路上有多坎坷,那條讓人期盼的回家路,都在前方召喚著我們。


每一個在路上的人,又何嘗不是張灣父子?這支影片,華為想獻給每一位走在回家路上的人。
舉起手機,我們也可以記錄下自己奔赴回家的歷程——從春運搶票,到打包行李、購置年貨禮物,再到起個大早踏上漫漫回家路、披星戴月回到家與親人相聚……
就像這支影片,全程使用華為Mate 70 系列創作拍攝記錄。如果不明說,單看影片專業電影級的畫面,很難發覺是手機拍攝的。
在父子倆寫福字的店裡,光源被四周密集的春聯所遮蔽,光線條件非常複雜,拍攝容易出現顏色失真的情況。

而熟悉攝影的人都知道,紅色是比較難拍攝的一種顏色,容易曝光、色彩溢位……很難還原,尤其是“年味紅”更甚。
可在《圓圓的餃子》中,那抹紅被完美還原,所拍即所見。
這便是,華為 Mate 70 系列紅楓原色影像的力量。搭載150萬多光譜通道的紅楓原色攝像頭,採用多點多光譜技術,保證了色彩不溢位。

不止於此,華為Mate 70 系列在還原色彩之外,還帶來了更多令人驚喜的鏡頭表達。
整部賀歲片中,因為劇情是在與時間賽跑,所以有不少場景都處於暗光環境。
尤其是在人物沒有面光燈的情況下拍攝,人物面部和環境暗光的曝光很難達到平衡。
華為Mate 70 系列在《圓圓的餃子》中,絲毫沒有受到現場光源的限制。暗光環境下的拍攝,人物的面部特寫依然清晰可見。

更值得一提的,是華為Mate 70 系列的AIS影片防抖功能。
在父子倆返回船艙尋找書包的過程中,涉及到了奔跑的鏡頭。視覺的穩定性在此刻非常重要,稍有不慎容易讓觀眾感覺到暈眩、畫面呈現模糊。
再看這整個鏡頭,混亂、複雜的特殊環境,並沒有影響到畫面質感。
人物腳部的動態追蹤,以及從背後同步移動的手持拍攝,都是一氣呵成,非常絲滑。

華為Mate 70 系列在影片能力方面,可以說實現了“跨越式的升級”。
因為除了運動防抖,華為Mate 70 系列依託AI電影質感引擎,在AI影片降噪、AI即時HDR、AI色彩引擎能力等方面,實現大幅提升。
比如,父子倆趕海抓螃蟹的鏡頭。
從俯瞰海岸線的大長焦鏡頭,推近到孩子踩進水裡的近景特寫,從遠距到微距,畫面的對焦距離控制非常靈活。

在整部賀歲片中,多次都出現了類似的拍攝方式。
鏡頭上一秒拍攝的,是在車廂裡煮餃子的父子,車廂玻璃遠處地面的遠景。
下一秒,就推近到了孩子手部湯勺裡的餃子特寫,微距裡的食物還冒著熱氣。
此刻,真實生活中的情感與細節被傳遞了出來,生動、豐富,滿含人情味。

當然,華為Mate 70 系列這次的攝影創作,最大的亮點在於讓我們也被激發出了創作欲——
賀歲片解鎖了更多的拍攝視角,類似收費站、貨車廂等狹小的空間,手機拍攝的優勢在此刻盡顯。
同時,手機創作的便捷,還極大降低了拍攝的門檻。我們在生活中,也是在和時間“賽跑”,每個瞬間都無比珍貴。
就像賀歲片最後的花絮片段,許久未見的親人張開雙臂、竭力相擁。無需千言萬語,這一瞬間即是永遠。

華為首檔賀歲片,讓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科技的進步、情感的表達,更有華為對每個普通人生活點點滴滴的持續關注。
Life is a movie,人生如戲,人生即是一場更大的電影。
我們也可以做自己人生電影的記錄者,那些真實感人卻又不常被注意到的日常相聚細節,都值得被好好記錄。

或許,這也是刷屏級優秀大片頻出的華為,能被網友親切地譽為“華為影業”的原因。
相比網友口中,蘋果2025的賀歲片像“好萊塢的中國故事電影”那種LALALAND(愛樂之城)式“歌舞”表達,華為首部賀歲片足夠走心。
因為華為知道,團圓才是中國人在意的“年味”,回家才是中國人看重的“情誼”——
華為在意,每一箇中國人、每一箇中國家庭的團圓時刻。
團圓,永遠是中國人最樸素的浪漫。
這個春節攜手華為,隨手記錄你的回家路,給首個非遺春節滿滿的儀式感。用影像與天南海北團圓的家人,築起感情溝通的橋樑以及溫暖的世界。
五湖四海的中國人,匯聚進入同一個新年。無論回不回家過年,即便是隔著手機螢幕遙遠影片,也一定要團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