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年春晚必玩梗,今年人工智慧作為當之無愧的主角,勢必也將成為春晚熱梗之一。
春晚將怎樣玩AI?我們讓熱門大模型們大膽開麥。AI小品、AI歌舞、AI魔術……各家大模型放開想象力,給出了五花八門的預測。
而預測之後,我們還考驗了一下大模型的文藝功底。我們想看看,要是它們來做春晚導演,能不能融合AI元素,創作一檔好玩好看的春晚節目。
結果是,至少部分模型的表現超出預期。尤其是這兩天當紅明星DeepSeek,大概會成為很多文藝創作者的必備工具。
1
今年春晚會怎麼玩轉AI?
春晚可以怎麼結合AI,玩轉AI熱點和熱梗?從技術應用到節目內容,各家大模型產品都給出了全面預測。
技術層面,大模型普遍看好春晚將採用的“XR+數字孿生+VP”等技術,比如透過AI跟蹤技術,即時監測演員的位置與動作,幫助生成與表演互動的虛擬特效。
內容上,語言類和歌舞類節目都可能融入AI元素,比如小品中出現AI助手與人類互動的場景,展現AI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和影響;歌舞節目透過AI生成的虛擬舞美效果,讓舞臺更加奇幻、絢麗。
不過怎麼把AI熱點、熱梗做一番改編、創新,是不小的挑戰。畢竟春晚最重要的就是好玩、好看。
DeepSeek展現了豐富的想象力,它提出可以AI作為春晚節目編劇,比如在小品彙總設定一個“AI居委會主任”的角色,用資料分析調解鄰里矛盾;或是來一場AI吐槽大會,設定虛擬AI主持人(但竟然用黃仁勳、馬斯克舉例),調侃下“00後整頓職場”。

“包餃子”是春晚熱門話題,Kimi覺得,可以讓AI助手參與到春晚的包餃子環節,來引發一系列搞笑的誤會和衝突;也可以由人類扮演AI角色,用人的誇張表演和幽默表演,展現AI的“人性”和魅力。

AI在家庭場景中的應用越來越普及,豆包預測,春晚的小品或相聲可能出現AI在家庭場景裡的有趣故事。比如AI智慧音箱聽錯指令、AI掃地機器人給人搗亂,這樣便可以用幽默的方式展現AI與生活的融合。春晚也可能以“數智化”為背景,講述一家人在智慧家居環境下過年的故事,展現AI帶來的便捷和小煩惱。

通義提出了AI在生活裡更新鮮的玩法,比如AI拜年、AI算命、AI猜燈謎,還可以設計AI與人類的才藝比拼或合作,比如讓AI繪畫與人類畫家對決,讓AI作曲跟人類音樂家合作。

文心一言的答覆規規矩矩,有理科生氣質。它也看好利用AI技術生成劇本、歌詞或舞蹈動作,此外它還猜想,可以透過AR(增強現實)或VR(虛擬現實)技術,將虛擬角色與真實演員融合在舞臺上,創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例如,可以設計一個以蛇年為背景的虛擬世界,讓演員在其中進行表演。

智譜清言給出了一大把猜想,除了前邊提到的,它預測春晚會涉及AI魔術表演。之前魔術師劉謙在春晚上的一句“見證奇蹟的時刻”給不少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要是AI來表演魔術,效果或許能更上層樓。此外也可以把AI反詐融合到春晚節目裡,編排AI反詐小品,或者設計AI反詐知識互動。


1
大模型能策劃好春晚節目嗎
看來泛泛而談的春晚預測難不倒AI,但如果創作一檔具體的春晚節目,它們能做好嗎?緊接著上述預測,我們讓各家大模型結合AI與社會熱點,設計了更具體的春晚節目思路。
還是由DeepSeek打頭,它一眨眼寫出了小品《AI編劇的團圓餃》,既吸收了趙本山、趙麗蓉等經典小品臺詞風格,又把春運搶票、催婚、加班等社會痛點具象化。劇本不僅“笑中帶淚”,而且體現“科技向善”。有衝突、有反差。有金句、有昇華。所以即便篇幅較長,我們也在這裡做一次完整的分享。
今年的春晚導演未必留意DeepSeek,但之後的文藝創作,恐怕會越來越多向它借力。
kimi設計了互動環節:《AI幫你測性格》。其思路是透過AI技術,幫現場觀眾進行MBTI性格測試,瞭解自己是i人還是e人,並且它根據i人e人的不同特點,給出了匹配各自性格的小遊戲。i人組可以玩拼圖,e人組可以去跳舞。看來遇到公司團建,AI也能幫上忙。

豆包給出了一段《AI添亂》的相聲表演。有逗哏,有捧哏。掃地機器人拖著拖鞋亂跑,空調和淨化器的亂戰,都被它寫成了段子。雖然效果離人類大師還有不小的距離,但這段故事完整、清晰。


通義完善了《AI才藝大挑戰》,繪畫、音樂、舞蹈,都可以由AI和人類一起完成。
比如繪畫,可以先請一位知名的人類畫家現場作畫,展示其獨特的繪畫風格和技巧,再由AI系統根據相同主題和風格進行現場創作,之後由藝術家評委、現場觀眾評委團對雙方畫作給出點評,再由場外觀眾進行投票評比。這樣的比賽不僅有趣,還能提升螢幕前觀眾的參與感,可以說通義的考慮很周到了。

文心一言策劃出了一場《靈動蛇舞》的舞蹈表演。
在古老傳說中,蛇象徵著智慧與靈動。在蛇年春晚觀賞融合AI技術的蛇舞,應該是賞心悅目。虛擬舞者的動作和表情都可以透過AI演算法即時調控,來配合真實舞者。透過AR技術,觀眾還可以在手機或AR眼鏡中看到虛擬舞者與真實舞者的靈動互動。

最後來看看智譜清言。AI與魔術結合大有可為,智譜清言設計了四段魔術表演,還給出了具體的技術參考。比如面部識別技術,可用在讀心術上;即時資料處理技術,可用在AI瞬間移動和預測未來上。
總之有了AI加持,人人都可以更輕鬆地表演魔術,或者揭秘魔術了。倒是AI本身的發展,正在成為最神奇的魔術。





點個“愛心”,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