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頂尖學者回國,全職加盟北大,出任院長

來源:北京大學
據北大官網,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王存玉已任北京大學臨床醫學高等研究院院長一職。
此前,王存玉教授為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 (UCLA) 牙學院和工程學院傑出教授,口腔和系統健康科學系主任。
王存玉簡介:
公開資料顯示,王存玉 1963 年出生於江蘇省興化市,曾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 牙學院副院長、口腔生物學和醫學系主任、講席教授。同時他是 UCLA 工程學院教授,腫瘤研究所和幹細胞研究中心的成員。2011 年當選為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2013 年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王存玉在分子訊號, 轉化醫學和口腔醫學領域主要從事三個方面的研究, 包括: 分子訊號和癌症轉移治療、慢性炎症和感染的分子調控、幹細胞特性的分子和表觀遺傳調控和顱面再生, 並取得了國際同行公認的創新性研究成就。他發現的透過 NF-κB 轉錄因子調控癌症細胞死亡的理論具有里程碑意義, 被《科學》雜誌列為 1996 年生命科學十大發現之一, 為抗腫瘤藥物 Velcade 的臨床前開發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並且繼續指導著腫瘤的臨床治療研究。
王存玉在包括有國際影響的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 110 多篇,文章累計被引 60,000 多次。獲得美國立衛生研究院優異獎和國際牙科研究會傑出科學家獎等 10 多項。作為第一位來自大陸的學者,2011 年當選為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2013 年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這樣評價:王存玉在腫瘤細胞的耐藥機理、頭頸腫瘤的發生機理、炎症與感染以及骨、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等方面的基礎與轉化醫學研究領域取得了國際公認的成績,對中國醫學科學基礎研究和科學基金管理工作提出了許多中肯的意見和建議。
近年來, 研究方向有所調整, 主要從事成人幹細胞和骨衰老的分子和表觀遺傳機理, 腫瘤幹細胞和腫瘤免疫治療, 以及靶向腫瘤藥物的研發。他曾任國際牙科研究會的傑出科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美國 NIDCR 科學顧問委員會和多家研究機構的科學顧問。他幫助創立了口腔領域的科學雜誌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他培養的學生分佈世界各地, 獲得 Irwin Mandel 傑出導師獎。
北京大學臨床醫學高等研究院
北京大學臨床醫學高等研究院(以下簡稱 「 高研院 」)於 2023 年 8 月 15 日正式成立。作為北京大學的獨立實體研究機構,高研院致力於打造一個國際一流的綜合性臨床科技創新中心,集 「 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臨床應用和人才培養 」 於一體。透過加強頂層設計和醫教研統籌管理,構建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的多學科交叉研究體系,開展高水平的臨床與基礎研究,推動醫學研究模式的創新,促進前沿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為國家醫學科技自立自強的創新體系建設貢獻力量。目前,高研院已整合了北大醫學的多種臨床醫學創新交叉研究平臺,包括臨床研究所、生物醫學工程系、醫學資訊學中心、精準醫療多組學研究中心、臨床醫學+X 平臺、醫工交叉平臺等。高研院擁有強大的臨床醫學交叉學科師資隊伍,在交叉學科研究、臨床醫學技術、管理和服務等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高研院旨在架起 「 基礎創新與臨床應用 」 之間的橋樑,打通前沿基礎、臨床研究與醫療實踐的兩個埠,力求打造一個卓越的臨床醫學研究平臺,為推動醫學科技進步和提升人民健康水平貢獻力量,併為 「 健康中國 2030」 戰略的實施提供堅實的支援。

倡導理性閱讀,離夢校更近一步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那就點個「在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