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名4歲女童發燒,爸媽聽信偏方,用酒精擦身退燒,結果導致孩子住進了ICU
!
擦酒精退燒為什麼後果這麼嚴重?
科學的退燒方法是什麼?
接下來的內容
請大家認真看!
聽信偏方用酒精退燒,4歲女孩進ICU
“呀!41度了!”
這天晚上,4歲的曉月(化名)反覆高燒,吃了退燒藥也不見效。
心裡著急的曉月爸媽,猛然想起了老家流傳的“退燒偏方”:
酒精擦身!
他們翻出家中的酒精噴霧(濃度75%),把酒精放到洗臉巾上面,然後給她擦身子、擦額頭。

一番操作後,孩子的體溫真的降下去了,夫妻倆剛鬆口氣,結果一個小時不到,高燒又來了。

這次,他們有了“經驗”:只要高燒上來就擦酒精。

圖源:西部決策
一頓操作猛如虎,結果孩子高燒未退還吐了,看起來精神狀態也不太好,沒有力氣,說話聲音比較小,整個人蔫蔫的。

圖源:西部決策
夫妻倆這才意識到問題嚴重性,抱起孩子就直奔兒童醫院。
剛到醫院,曉月的病情就急轉直下,補液治療時,曉月陷入昏迷,被送入重症監護室!
檢查發現,原來曉月是急性酒精中毒,出現了嚴重代謝性酸中毒、大腦功能受損。

圖源:西部決策
所幸來得及時,一番急救過後,總算把孩子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近日複查時,曉月除了語速稍慢,沒有其他問題。夫妻倆懊悔不已,差點因為欠缺醫學常識,親手把女兒“送走”。
這件事引起不少網友熱議,評論區紛紛表示自己真的不知道用酒精退燒這麼嚴重!

所以千萬不要小看用酒精退燒的嚴重性,之前就有一對父母用工業酒精為兩歲兒子降溫致其死亡的慘痛案例:

擦酒精退燒,為啥後果這麼嚴重?
很多爸媽肯定會很疑惑,酒精揮發會把熱量帶走,孩子不就退燒了嗎?
你只知道,揮發的酒精能帶走熱量,但是你不知道,沒揮發的酒精會進入孩子的皮膚“作妖”。

孩子的皮膚比較薄嫩,血液迴圈旺盛。發燒時,全身的毛孔處於張開狀態,酒精更容易透過皮膚吸收入體內。
而且,孩子對酒精的耐受性較低,如果在孩子發燒期間反覆多次地用酒精擦拭或者溼敷,就會導致酒精在孩子體內越積越多。
非常容易引起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輕則:興奮、話多、喜怒無常;
重則:走路不穩、精神錯亂,言語不清;
更嚴重的,會出現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這5個退燒誤區,千萬別踩坑!
誤區
誤區一:38.5℃才能吃藥
|
|
|
|
|
|
誤區
誤區二:孩子睡著發燒要叫醒喂藥
誤區
誤區三:發燒捂捂出汗就好了

誤區
誤區四:刮痧退燒

誤區
誤區五:冰敷退燒
想科學退燒,牢記這四點
最近甲流高發,加上早晚溫差大,發燒的孩子很多。孩子一發燒,雖然不至於第一時間就跑醫院,可以先在家自行護理退燒,但想科學退燒,不需要花裡胡哨,只需牢記這四點:
1
物理降溫
上面老育提到,要不要給孩子吃退燒藥與孩子的精神狀態有關。如果孩子精神狀態好,就算體溫到38.5℃了,也不是必須用藥。
可以讓孩子多喝水,透過自然地出汗、排尿帶走身體的熱量。
也可以提高室內溫度後適當減少孩子的衣物,幫助孩子的身體散熱。

2
口服退燒藥
兒童口服退燒藥有兩種:泰諾林(對乙醯氨基酚),美林(布洛芬)。
3個月以上:推薦選用泰諾林;
6個月以上:美林/泰諾林,選一種用就可以了。

老育要提醒寶爸寶媽們,退燒藥不推薦混著吃,也不要加量吃。
給孩子服藥時,首先要注意劑量,建議遵醫囑或按照說明書要求使用;
其次,要注意用藥間隔。同一退燒藥應間隔4~6小時,一天不能超過4次。
3
使用退熱栓
如果孩子對口服退燒藥不耐受,也可以考慮使用退熱栓。
常見的栓劑有對乙醯氨基酚栓劑、小兒布洛芬栓,其使用劑量、頻率和口服劑相同。
劃重點:避免口服劑和肛栓劑同時使用。保險起見,這個操作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4
出現以下四種情況,儘快帶孩子去醫院
(1)發燒持續3天以上還沒有好轉的跡象;
(2)孩子精神不好,包括小嬰兒有時候哭鬧煩躁,不好安撫;大一點孩子老睡覺,特別沒精神,臉色不好;這種情況無論體溫高低,都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3)咳嗽在進行性的加重,比較頻繁,影響到日常的生活和睡眠,呼吸增快,甚至呼吸困難,聲音嘶啞,要小心喉炎,喉氣管炎,這種情況也要及時就診;
(4)出現意識障礙,驚厥,要馬上就診;
老育非常理解爸爸媽媽們看到寶寶發燒的焦急心情,但是為了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還是要科學育兒,勿聽信“偏方”。
感謝你讀到最後,點個“贊”+“在看”,並“分享”給更多人看。


文章好看就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