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SiC,難兄難弟

👆如果您希望可以時常見面,歡迎標星🌟收藏哦~
碳化矽(SiC)曾被譽為電動汽車與新能源領域的“神奇材料”,在高壓高溫環境下展現出超越傳統矽材料的卓越效能。尤其在新能源汽車電驅系統、充電樁、工業自動化和AI伺服器電源領域,SiC被認為是未來十年最具潛力的材料革新方向。然而,隨著市場對SiC需求的放緩、資本開支的壓力上升以及中資企業的迅猛追趕,美國兩大SiC巨頭——安森美與Wolfspeed,正雙雙陷入生存與轉型的十字路口。
安森美的困境與轉型
安森美作為全球領先的SiC半導體生產商之一,近年來的業績波動揭示了其在市場上的艱難處境。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公佈了令人失望的財報,營收為17.2億美元,同比下降近15%。這一成績遠低於分析師的預期,反映出安森美在多個業務部門的收入均出現下滑,尤其是電源解決方案和模擬訊號領域,分別下降了16%和18%。
更為嚴峻的是,安森美對2025年第一季度的前景預期並不樂觀,預計營收將下降至13.5億至14.5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16.9億美元。安森美股價年內已暴跌超過37%,顯現市場對其基本面的深刻擔憂。
安森美年內股價走勢情況,截止時間4/2/25
與此同時,安森美還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尤其是來自中國和歐洲的SiC廠商,持續在成本和技術上對安森美形成壓力。在電動汽車領域,儘管安森美的SiC晶片在續航和效率方面具備一定優勢,但市場的需求波動,特別是在電動汽車銷量疲軟的情況下,使得安森美的增長動能大打折扣。
為了應對這些困境,安森美採取了戰略收縮併購進攻這樣“邊削邊攻”的博弈
安森美宣佈了一項重組計劃,裁員9%,預計將削減成本,並希望透過這一舉措應對需求下滑和收入減少帶來的衝擊。該計劃預計將導致2025年產生5000萬至6000萬美元的費用,進一步表明安森美在2025年初仍需承受不小的經濟壓力。
除了裁員和重組,安森美還積極尋求透過併購來實現增長。去年,安森美還以1.15億美元從Qorvo收購SiC JFET業務,強化其EliteSiC產品線。
2025年初,安森美又向市場投下重磅炸彈——計劃以69億美元現金收購Allegro Microsystems,目標是透過整合Allegro的先進電源管理和感測技術,增強公司在汽車和工業市場的技術競爭力。儘管Allegro董事會認為這一提案不合理,但這也反映出安森美在目前形勢下采取的一種“進攻性”策略——透過收購來拓展市場份額,提升技術實力,從而在全球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
可見,安森美並未在技術上“躺平”,而是在資本受限的環境中尋求精準投入,意圖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然而,收購的談判過程往往充滿不確定性,這也讓安森美未來能否成功實現這一併購計劃,成為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此時,安森美不僅需要解決自身內部的困境,還需面對可能因併購未能如願而帶來的額外風險。
在製造佈局方面,安森美一直在朝著更偏向Fab-lite模式轉型。透過整合9座工廠、關閉低效產能、購入紐約DeWitt工廠、轉向利潤更高的晶片自研製造,安森美意在實現“有選擇性的垂直整合”,擺脫對外包廠的不穩定依賴。尤其是在SiC生產前段(襯底+外延)和終端封裝上,該策略意圖實現效率提升與成本最佳化。
Wolfspeed:技術先鋒,陷入深度“生存危機”
曾經的寬禁帶半導體先驅、全球首家商用化SiC晶圓的企業Wolfspeed(前身Cree),如今卻成為“高速失控”的代表。前瞻性太強,可能也是原罪。
自1991年推出首片SiC晶圓以來,其在全球寬禁帶半導體領域獨樹一幟。然而,這家公司近年來的轉型,卻並沒有獲得成功,至少目前看是這樣的。2021年,公司完成從照明和射頻業務的剝離,All in SiC戰略,押注高壓功率器件未來。這一戰略雖然在方向上具有長期前景,卻伴隨著極度激進的資本開支、持續運營虧損、管理層的混亂以及金融結構的崩塌。
2023-2025年間,Wolfspeed幾乎是用整個公司在押注未來的碳化矽需求—Wolfspeed押注200mm SiC晶圓的“技術曲線超車”,投入高達數十億美元擴建紐約Mohawk Valley和JP Materials工廠。但未來遲遲未至,現金流卻已透支。
雖然該公司宣稱是“首家實現200mm SiC商業化”的企業,但新工廠面臨的晶圓供應不足、稼動率低、良率爬坡慢等問題令量產進度嚴重落後,最終令公司陷入財務深淵。
2024年全年,Wolfspeed營收不到9億美元,淨虧損超過6億美元。更糟糕的是,Wolfspeed目前已揹負超過50億美元淨債務,而市值甚至不足10億美元。
Wolfspeed過去五年股價走勢和市值情況,時間4/2/25
為了維持運轉,公司不斷選擇“高利率債務+平價增發”的模式續命:
  • 與Apollo簽署了利率近10%的融資安排,獲取20億美元融資。
  • 今年1月,公司以每股7美元發行了近2800萬股,僅籌集2億美元,但也導致股本稀釋超過22%,幾乎等同於向市場承認:我們活著,但你們的股份不值錢。
  •  最新股價已跌至2.7美元,暴跌逾52%,創下27年最低點,而其可轉債轉股價遠在47美元之上,意味著這些債務根本無法正常轉股。
面對持續虧損與債務雪球,2024年11月公司董事會罷免CEO Gregg Lowe,今年3月底,Wolfspeed才迎來了其新任CEO——行業資深人士 Robert Feurle。Feurle上一份工作是在歐洲半導體公司 ams-OSRAM AG 擔任該公司光電半導體業務部門的執行副總裁。在此之前,他曾擔任晶片製造公司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的總經理。
儘管與賓士、雷諾、Lucid等多家EV整車廠簽下了SiC供應協議,但客戶延遲拉貨、車市萎靡與中國廠商價格戰,讓其前景變得撲朔迷離。
在營收增長乏力的背景下,Wolfspeed 大幅削減2026年資本支出預期,從12億美元降至3億美元。此外,公司被迫叫停德國30億美元工廠專案,標誌著其海外擴張計劃的全面擱置。幾個月前,公司還計劃與ZF Friedrichshafen合作建立歐洲最大的SiC基地,但如今也不了了之。這雖然是“止血”之舉,但也意味著公司正被動放棄技術領先的投資節奏。
Wolfspeed還希望靠CHIPS法案撥款7.5億美元“續命”。但在特朗普公開表示反對《晶片法案》、並呼籲廢除的政治環境下,這筆政府撥款能否兌現存在極大變數。CFRA分析師直言,若政府撥款落空,Wolfspeed將“必須實施毀滅性重組”,甚至難以避免違約風險。
作為曾經“SiC之父”的Wolfspeed,如今成了資本市場最具爭議的半導體公司之一。普通股投資者在這場燒錢競賽中已幾乎失語,而未來公司若不能徹底翻身,則可能被邊緣化出SiC主賽道。
“難兄難弟”:美國SiC的結構性挑戰
無論是安森美的DeWitt新廠,還是Wolfspeed的Mohawk Valley超大晶圓線,都遭遇了資本週期與需求週期的錯位。兩家公司都在2021-2023年高漲期進行激進投資,擴建產線、推進技術升級。然而,2024年電動汽車需求下滑,產業鏈庫存高企,令其原本的資本規劃暴露出嚴重錯配問題。安森美還可依靠“利潤高+併購增長”穩住局面,而Wolfspeed則已深陷債務泥潭。
國內SiC企業的崛起,也讓SiC市場的競爭愈發白熱化。無論是天科合達的襯底、斯達半導的MOSFET,還是比亞迪半導的系統整合,中國廠商正以超快速度趕上技術差距,同時以更具優勢的成本結構進行價格壓制。特別是在國產車廠更偏愛國產供應鏈的大趨勢下,兩家廠商的長路徑正面臨實質性挑戰。
儘管美國有《晶片法案》支撐,但其政策不確定性、撥款效率低、配套設施分佈鬆散,據悉,美國商務部晶片計劃辦公室(CPO)約 80% 的員工已被解僱或被要求辭職。導致安森美與Wolfspeed都難以真正形成產業叢集優勢,遠不如中國“車芯一體”戰略協同。而且,兩家公司在晶圓材料上仍有一定比例依賴日歐裝置與材料,對“自主安全”也缺乏完整保障。
SiC作為一種高效能半導體材料,憑藉其在高溫、高壓和高頻領域的優異表現,廣泛應用於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5G通訊等領域。隨著全球能源轉型和電動化程序的加速,SiC的需求將持續增長。未來SiC市場的競爭將更加依賴於技術創新、生產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總結
安森美與Wolfspeed,這兩位美國SiC的“先鋒戰士”,正在市場風暴中共同承擔著技術變革者的代價。從重組、裁員到收購提案,這些舉措表明,安森美和Wolfspeed在透過精簡運營和創新投資來實現市場重啟。他們不僅要面對外部的市場冰點與中企挑戰,更要對抗內部的戰略瓶頸與資金焦慮。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仍是全球SiC路線圖上不可忽視的力量。
END
👇半導體精品公眾號推薦👇
▲點選上方名片即可關注
專注半導體領域更多原創內容
▲點選上方名片即可關注
關注全球半導體產業動向與趨勢
*免責宣告: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援,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絡半導體行業觀察。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4084期內容,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半導體第一垂直媒體』
即時 專業 原創 深度
公眾號ID:icbank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點“在看”分享給小夥伴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