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攻略】博士後的職業選擇:死磕學術圈還是投身實業?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資訊,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近年來,隨著科技全球化與製造業的快速發展,博士後在完成學業後面臨著一個關鍵的職業選擇——是繼續留在學術界追求科研夢想,還是轉向企業尋找更廣闊的實踐平臺。這一選擇不僅關係到個人的職業發展路徑,也影響著他們未來的生活質量和社會貢獻方式。
圖源:pixabay.com
對於許多博士後來說,學術界一直是最具吸引力的選擇。這裡不僅是知識的殿堂,更是探索未知、推動科學前沿的理想場所。學術界提供了一個相對自由的研究環境,允許研究人員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專業背景深入研究特定領域。然而,學術界同樣充滿了挑戰。競爭激烈的資助申請過程、教學任務以及實驗室管理等非科研相關的工作佔據了大量時間,使得一些青年學者感到難以專注於科研本身。此外,“非升即走”的嚴格考核、職稱升遷渠道擁擠等壓力,也決定了並非所有人都能最終在高校或科研機構找到理想的職位。
學術內卷之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尋求一席終身教職之外的職業選擇。《自然》雜誌第二次全球博士後調查結果顯示,越來越多人發現,除了高校和科研機構等傳統的科研崗位之外,產業界、政府機構、創業公司等也都提供了大量工作機會。雖然,在這次調查中,僅有7%的受訪者選擇了進入企業。然而,也正是這些“少數派”令人意外地反饋了更高的滿意度,以及獲得更為優厚的薪酬待遇。
在製藥和生命科學公司中,博士後尤其受到青睞。在這些企業裡,博士後不僅能夠接觸到最前沿的技術和應用,還可以參與到從技術研發到產品轉化的完整流程中去。這類職位往往伴隨著更高的薪酬待遇和更明確的職業晉升通道。企業通常鼓勵員工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進行創新,並且支援他們在專業期刊上發表研究成果。這不僅有助於提升個人的專業聲譽,也有利於建立廣泛的行業人脈網路。
比如,全球性生物製藥企業阿斯利康在其位於美國、英國和瑞典的研究中心僱傭了超過120名博士後,職位為期三年。這些博士後不僅能夠學習新技能並探索新的科學目標,還享受著比學術界同行更好的薪資待遇。近四分之一的行業博士後年薪介於80,000至110,000美元之間。而這一比例在學術界僅為5%。
在企業做科研,究竟有多香?三名來自不同國家的科學家用自己的經歷證明,從事科研成果轉化也是大有作為的。
Annie Woolven 表示,在阿斯利康擔任博士後為她打開了新機遇之門。
圖源:阿斯利康
Annie Woolven是阿斯利康的一名系統生物學家。在此之前,她在英國伯明翰大學專注於代謝領域研究。她說:“雖然那份工作很有趣,但我覺得自己還是不適合。教學、資助申請、管理團隊——有很多與科學無關的事情讓我感到困擾。”Annie本來並不一定非要做博士後,直到她在英國劍橋的阿斯利康遇到了一個令她非常心動的專案。加入這個專案,意味著她的研究領域要從代謝組學轉向系統生物學。這個挑戰讓她感到興奮,“我能從中學到許多新技能,沒準這就是我想要的工作!”
Annie介紹,在阿斯利康,她不需要參與具體的管線研發工作。她的主要任務是發表兩篇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在標準工作周的模式下,如果她願意,可以用所有時間去寫論文而不必分心。此外,她還可以接觸到各個部門的人,與他們交流關於政策、法律、創業、科普等各領域話題,這讓她開闊了眼界,對於所在產業領域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
對於在大公司工作的好處,Annie認為,大公司可以為科研提供充足的資金,而且對於科技人員更為重視。明年她的合約即將到期,她說:“雖然我不確定接下來會在哪裡工作,但我想留在企業。對我來說,這絕對是個正確的選擇。”
Joe Parry 在默克公司擔任博士後期間對工藝化學產生了興趣。
圖源:Merck Sharp & Dohme
Joe Parry是一名有機化學家,目前在德國藥物貿易企業——默克公司做博士後。他認為,這段工作經歷帶給他的最大收穫是學到了全新的工具和技術,如超高效液相色譜質譜儀。
曾經在康奈爾大學研究有機金屬化學的他,在面臨畢業時渴望改變,希望體驗全新的生活和工作。於是,他“隨機”選擇了默克公司在美國的一個專案。在這裡工作期間,他對過程化學產生了興趣,著迷於尋找實用且有效的方法來生產新化合物。使用高通量實驗,他可以開發創新方法來解決化學中的難題。他說:“在Merck,博士後被嵌入到研究團隊中,經常被賦予探索性專案來開發新藥。這種不斷創新的挑戰相應產生很大的成就感。”此外,他還強調了走進產業需要重新投入學習的重要性:“你學得越多,整個過程就變得越容易。你不能太害怕失敗。” 
獲得免疫學博士學位後,Kate Carbone 希望更多從事基於實驗室的研究,並選擇在 Genentech 進行博士後研究。
圖源:Kate Carbone
Kate Carbone在美國生物科技公司——基因泰克從事癌症免疫學研究。剛畢業時,她像許多學生一樣,不確定自己下一步想做什麼。於是,她參加了學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並列出了一份正在做有趣工作的實驗室的清單,基因泰克公司的Ira Mellman實驗室就是其中之一。在面試中,她和實驗室負責人談得非常投機,並獲得了這份有近10萬美元起薪的工作。
她表示,在企業做博士後不僅讓她專注於基礎科學研究,還為她在學術界的職業生涯鋪平了道路。她說,雖然行業博士後不一定直接通向永久職位,但為未來的多種職業選擇提前做出了準備。
學界卷,但勝在安穩;企業高薪,但需要肩負重任。對於青年科研人員來說,產業圈和學術界各自有著獨特的魅力和發展潛力。究竟去哪裡更香?沒有定論。更多需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職業規劃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參考文獻: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4-04169-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