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留學與其他專業留學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作品集對錄取結果有“一票決定權”:
“語言差了一點、背景差了一點,但因為作品集十分出彩而被破格錄取”的案例,在每所藝術院校都屢見不鮮。
然而,不同國家、不同院校、不同專業,對作品集的要求皆不相同,
如果用一樣的作品集申請所有院校,很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
今天我們就以英國倫藝-坎伯韋爾和美國帕森斯的室內設計專業為例,
看看英美院校對於作品集的要求有哪些不同?應該如何應對?
坎伯韋爾室內設計本科專業對作品集的要求,總結下來主要包括:
-
頁數不超過30頁
-
要展示出探索和發展創意的能力
-
需要包含對設計的批判性思考
-
作品要展示出申請者的空間思維
-
作品集可以包含繪畫/攝影/模型等任意媒介
再來看美國帕森斯設計學院,對室內設計本科專業的作品集要求主要包括:
-
頁數在8-12頁之間
-
作品集可以包括繪畫/雕塑/服裝/動畫等任何形式
-
內容不一定是室內設計,可以有其它的嘗試
-
儘可能展示藝術實驗的經歷
除了基礎的作品集之外,申請帕森斯的學生還可以選擇提交 Parsons Challenge 專案:
透過對比不難看出,兩校對於作品集專案數量、內容、範圍的要求都有明顯的差異:
倫藝-坎伯韋爾更注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更注重設計迭代的過程,因此在作品數量上卡得也比較松;
帕森斯則更注重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對作品的闡述能力,因此對作品集的內容主題並不做太詳細的要求。
不過在作品集媒介上,英國和美國院校都表現出非常開放的態度
,即使是申請空間類專業也不是非得建模不可,各種自己擅長的藝術表現形式都可以應用到作品集中。
除了明確標出的要求之外,風格上的差異往往是作品集最明顯、卻最難量化和把控的差異。
來自坎伯韋爾的 Thu Nguyen 的作品“Nowhere Office – Where Is My Office? ”,對未來辦公室空間的內部設計進行了大膽的想象。
在模組化辦公系統的背景下,多數單位都會根據辦公空間的功能和預期用途,將辦公空間戰略性地劃分為不同的區域或區域。
分割槽在不同的區域之間建立邊界,有助於建立一個組織良好和高效的工作空間,但也阻礙了跨部門溝通交流的合作機會。
Nguyen 透過調研 Bürolandschaft 的設計理念,巧妙地在模組化辦公系統中,利用傢俱、植物來對辦公空間進行分割,
使模組化的辦公系統既能有不同的活動區域,保持小團隊的凝聚力;又能允許一定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從而適應大團隊不斷變化的需求,接收整個團隊的最新動態。
Bürolandschaft 的設計理念始於二戰後的歐洲,它讓那些限制想象力、僵化固定的辦公室佈局一去不復返,並且還引入了“可定製工作空間設計”的模式,能允許企業根據動態的需求隨時最佳化佈局。
Nguyen 在設計中使用了木結構和跟蹤系統,從現有的混凝土樑上懸掛鋼板,讓所有的牆壁可以根據不同人物的使用方式發揮功能。
這些牆是用彩色氣凝膠玻璃建造的,保證一定私密性的同時,打造了一種穿過不同辦公模式的感覺。
無論是開放式協作區、私人辦公室、會議室還是休息區,這些牆壁都可以根據安排實現需要的佈局。
除了對 Bürolandschaft 設計理念的調研之外,Nguyen 的作品集中還添加了許多時間軸、設計迭代和過程中的sketch;
這些輔助的部分看起來十分潦草,但卻展示了 Nguyen 思維的迭代更新,對細節的不斷推敲,而這些也正是英國考官最想在作品集中看到的部分。
這是一個傳統的男性專屬領域,在中東和北非地區,它甚至被用來創造對女性的權利。
說實話,這樣的設計在阿拉伯國家落地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並不妨礙同學們進行大膽地暢想。
這個專案將議會重新定義為一個為女性提供自由和隱私的空間。它提供了一種替代性的家庭結構,來弱化當前阿拉伯社會對女性的各種限制性操作。
透過將該專案設計成一個支援系統——包括兒童保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服務——使用該空間的女性將有機會把議會當作社會、政治和文化的起點,專注於自己,
從而,這個空間將能夠創造出溫暖和安全的氛圍,為女性提供一個機會,讓她們感受到高度的意識自由。
而在另一個專案中,學生設計了一個陳列室作為 Wanted Design 品牌的永久展廳空間。
該品牌以舉辦展示世界各地設計師的活動而聞名,而這個展示區域毗鄰晚宴空間,方便與會設計師參觀,在其他時候,這個空間可以用於會議,或者只是在購物時休息。
與傳統的落地牆不同,這個空間的木結構從天花板和地板層疊而上,相互作用,在整個空間中創造出彎曲的動態。
學生在展廳中使用這些形式,呈現出一種全新的方式來吸引客戶參與購物或參加 Wanted Design 的活動。
今天我們只是以倫藝和帕森斯舉例,實際上,不同院校之間都有各自的風格喜好與不同的申請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