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時尚企業對廢棄物的處理正面臨史上最嚴厲的法律和法規管控。
2025年1月1日,歐盟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EPR)正式生效,要求時尚行業對廢棄紡織品進行單獨收集,同時嚴格限制可再利用物品的銷燬;2025年1月22日,歐盟透過的包裝與包裝廢棄物法規(PPWR)要求“建立一個專門的廢棄物、二次材料和可重複使用材料的單一市場”(2026年8月12日生效);此前,2024年6月,歐盟的生態設計法規(ESPR)也已生效,要求企業從源頭將產品設計成耐用且可迴圈使用的……
目前,全球仍有超過80%的紡織品在被丟棄後不會被迴圈使用。在時尚領域踐行“迴圈經濟”,涉及生產和消費兩個方面,要求儘可能長時間地共享、租賃、再利用、修復、翻新和回收現有材料和產品,以此延長產品的生命週期。
在實現“迴圈經濟”的過程中,時尚企業面臨著一系列具體困難亟待解決,比如:
-
如何提高迴圈利用的經濟效益? -
回收各類廢棄物的技術難題如何克服? -
如何為回收廢棄物搭建暢通渠道? -
如何從源頭提高產品回收再利用的可能?
透過深入系統的研究,《華麗志》發現,為應對這些難題,一些大型時尚企業們紛紛採取行動,從以下維度尋找實現“迴圈經濟”的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
自建回收系統和渠道 -
投資初創企業,支援技術創新和商業化擴張 -
採購迴圈包裝,以實際行動推動可持續程序 -
開發生態設計工具或平臺,向全行業推廣迴圈經濟


自建平臺,推動庫存或剩餘材料的再利用
對大型時尚或奢侈品企業來說,生產過程中往往會積存大量剩餘面料,甚至一些面料從始至終並未進入生產流程。一方面出於庫存壓力,另一方面,奢侈品牌對產品原料的流向、產品的稀缺性、成本等的把控通常都十分嚴格,這導致企業往往寧可選擇銷燬這些從未使用過的優質材料,通常是焚燒或填埋,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和對環境的危害。
歐盟官方稱,EPR的施行“將促進創新技術的研發,推動紡織品領域的迴圈發展;並且將支援企業參與紡織品的收集、分類、回收和再利用,最終激勵生產商設計更多迴圈產品”。
事實上,在EPR制度推行之前,一些大型奢侈品和時尚企業就已經轉變思維,充分“復活”這些庫存面料或剩餘材料。
2024年底,德國奢侈服飾集團 HUGO BOSS(雨果博斯)成立了一家名為 Eightyards 的獨立全資子公司,致力於回收和再利用集團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剩餘材料,已於2025年1月正式開始運營。
Eightyards 官網現可以購買HUGO BOSS集團的優質剩餘面料,或與其合作,將集團的剩餘面料設計或再造為新產品。未來幾年,Eightyards 的使命是將自己打造成為時尚行業以外各個行業剩餘材料(如織物)回收和再利用的主要推動者之一。

LVMH集團早在2021年就推出了庫存面料轉售平臺Nona Source,這是業內首個用於“優質材料再採購”的線上轉售平臺,致力於鼓勵材料的創造性重複利用。
在Nona Source 上,以平均三分之一左右的價格,就可以買到LVMH集團旗下所有時尚品牌尚未使用的奢侈面料和皮革(具有版權和商標保護圖案和標誌的材料除外),包括絲綢、羊毛、棉、花邊、技術材料、高階時裝面料、皮革、針織品、運動衫、襯裡等數千種材料。

Nona Source 面向設計師和品牌出售,甚至是競爭對手品牌,比如Richemont(歷峰集團)旗下 Chloé(蔻依)和 Lanvin Group(復朗集團)旗下的 Lanvin (浪凡)等品牌。
同時,Nona Source 也線上下舉辦了多場快閃轉售活動,或與設計師合作推出膠囊系列,以此支援新興設計師的發展。2025秋冬巴黎時裝週,Nona Source 再次支援青年人才,為4位年輕設計師提供了優質面料。
Nona Source 不僅“變廢為寶”,也改變了奢侈品行業的陳規舊習,透過材料的流轉、迴圈,創造了一個更加開放的行業環境。

投資第三方創業公司,支援紡織品回收技術和商業化的發展
在產品生命週期結束後,絕大多數紡織品會在被丟棄後焚燒或填埋處理,Ellen MacArthur 基金會報告給出的數字是驚人的80%。
其中一部分原因在於紡織品回收技術的不成熟,以及回收再利用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並不高。
不過,越來越多大型時尚企業參與到了廢棄產品的回收中,尤其是快時尚領域,每年產生的廢棄服裝數量驚人。在EPR制度生效後,大量產品無法再直接焚燒或填埋,這也讓快時尚企業早早佈局,投資相關的初創企業,加速紡織品回收技術的研發和迴圈產品的商業化程序。
就在3月,Zara的母公司 Inditex集團剛剛投資了兩家回收混紡織品的初創公司。
其中一家英國生物科技初創公司 Epoch Biodesign,專門開發了人工智慧增強型酶技術,能夠對混合成分的塑膠和紡織品(比如尼龍、聚酯纖維等)進行“生物回收”,特指其回收過程在低溫、大氣壓下進行,且不使用有毒催化劑和溶劑。
Epoch Biodesign 在剛剛完成的A輪融資中籌集了1830萬美元,計劃在在12個月內將其多學科人員團隊擴大一倍,主要包括化學家、生物學家和軟體工程師等,並且加快其位於英國的生產工廠的建設,預期於2025年投入使用,在2028年初實現商業化材料供應。

Inditex集團投資的另一家公司是美國紡織品回收創業公司 Circ。Circ 特別針對滌棉混紡物開發了一套專利技術,這種型別的紡織物迄今為止仍是行業內面臨的主要挑戰,面料佔比很大,但目前只有不到1%被回收利用。Circ 還與 Zara 第二次合作,推出了只使用100% CIRC® LYOCELL 纖維的系列。
Circ 在3月剛剛完成最新一筆2500萬美元融資,正著手啟動其首家工業規模的混紡紡織品回收工廠。

另一家快時尚巨頭H&M集團參與成立了紡織品回收公司 Syre,專門針對聚酯纖維這種石油基材料,進行大規模的從紡織品到紡織品的回收再造。
Syre 的目標是在10年內在全世界開設12家工廠,滿負荷運轉下可生產超過300萬噸的聚酯纖維。H&M集團曾與Syre簽署承購協議,在未來7年內向 Syre 採購總價值6億美元的產品。
目前,Syre 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回收工廠正在建設中,預計今年年中投產,年底面向客戶商業出售。

H&M集團還是主打環保纖維的芬蘭紡織品技術公司 Infinited Fiber Company 的最大股東,Inditex集團、阿迪達斯、Bestseller 、日本迅銷集團董事長柳井正旗下的資產管理公司 TTY Management、韓國戶外運動服裝製造商 Youngone d和日本戶外運動集團 Goldwin等大型時尚和運動集團也是其股東。
Infinited Fiber Company 利用其專利技術,可生產出完全從含棉的紡織品回收再造而來的 Infinna™ 纖維素纖維,達到與原生棉花類似的觸感。
2024年10月起,Infinited Fiber Company 開啟擴大規模,著手在芬蘭西北部城市Kemi建設第一家商業規模的Infinna™工廠。公司聲稱,工廠大部分的預期產能早已在幾年前就售出,包括早前與 Inditex、Patagonia、PANGAIA、H&M 集團、BESTSELLER、PVH Europe 和 Lindex 等公司簽訂的承購銷售協議。

上圖:Infinited Fiber Company 合作品牌
加拿大瑜伽運動品牌公司 lululemon(露露樂蒙)也參投了一家專注回收塑膠的企業——澳大利亞環保技術創業公司 Samsara Eco。該公司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合作研發的生物技術透過利用酶將紡織行業常見的合成纖維——尼龍66和聚酯材料分解成原始結構,使其能夠被重新利用以生產新的原生級材料,而無需依賴石化原料。
2024年7月,Samsara Eco 宣佈和全球主要的尼龍66生產商 NILIT 合作,在東南亞興建一座尼龍66的回收工廠,生產高效能的再生尼龍66,將於2026年底投入運營。
去年年底,Samsara Eco 又宣佈研發出能夠回收紡織行業常見的另一種合成纖維——尼龍6的酶,將在位於新南威爾士州Jerrabomberra的試驗基地檢測該技術的效能,該園區將於2025年中期開放。

上圖:Samsara Eco 的支援方
專業運動品牌迪卡儂集團(Decathlon)也透過旗下 Decathlon Alliances 投資了紡織品回收創業公司 Recyc’Elit。
Recyc’Elit 開發了一項突破性的材料分離技術,可從材料中回收聚酯、氨綸和聚醯胺,其技術讓公司能夠從紡織廢料中獲得再生紡織品,將於2025年建成首個示範系統。

美妝產品的包裝可持續
包裝的可持續是“迴圈經濟”的另一個重點關注的問題,歐盟於2025年1月22日通過了包裝與包裝廢棄物法規(Packaging and Packaging Waste Regulation,以下簡稱PPWR),將於2026年8月12日全面實施。
PPWR法規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專門的廢棄物、二次材料和可重複使用材料的單一市場,促進包裝的回收利用、重複使用和二次罐裝,作為一次性包裝的替代品”。
PPWR法規要求適用於歐盟市場上的各類包裝及包裝廢棄物。在這方面,美妝品牌們早已紛紛投資化妝品包裝的回收利用,比如:
-
LVMH 集團旗下的美妝部門 LVMH Beauty 和陶氏公司合作,將難以回收的混合塑膠廢物被轉化為迴圈塑膠 SURLYN™,用於產品包裝,比如 GUERLAIN(嬌蘭) La Petite Robe Noire香水(下圖左); -
雅詩蘭黛集團(The Estée Lauder Companies Inc.)釋出了關於化妝品玻璃回收的研究成果,明確了設計化妝品玻璃包裝的關鍵回收標準(下圖中); -
L’Oréal(歐萊雅集團)透過旗下風投基金 BOLD 收購了法國生物工業解決方案供應商 Carbios 的少數股權,其特殊工藝能夠使用酶回收PET塑膠;今年2月, Carbios 宣佈獲得法國政府支援的4250萬歐元資金,用於建設位於法國 Longlaville 的首家工業規模工廠; -
歐舒丹品牌L’OCCITANE en Provence 也與 Carbios 聯手打造了一款100%回收PET透明包裝瓶(下圖右)。

從源頭創造迴圈的“生態設計”
產品生命週期後的回收難題,讓業內思考,如何從源頭出發,在設計中融入迴圈和可持續思維,減少後續的龐大困境。
對此,歐盟也出臺了生態設計法規(ESPR),要求企業到2030年12月31日,將產品設計成耐用且可迴圈使用的,併為其配備數字護照(digital passport),追蹤其生產步驟,為消費者提供保養或維修的關鍵資訊,並禁止銷燬未售出的商品。
開雲集團(Kering)就和法國包裝解決方案提供商CITEO+聯手開發了一種生態設計工具,用於減少供應鏈中的一次性包裝。集團致力於到2025年消除B2B和C2C運營中的一次性塑膠包裝。目前,集團下已有一些品牌嘗試了一些解決方案,比如Gucci 從2019年開始在物流中改用可重複使用的塑膠箱,聖羅蘭採用FSC認證的萊賽爾(lyocell)材料替代皮具產品的塑膠包材等等……
開雲集團還支援 Gucci品牌推出了“義大利第一個迴圈奢侈品中心” Circular Hub,用於設計和製造迴圈產品,最大限度地利用回收材料製造具有耐久性、可修復性和可回收性的產品,覆及範圍從原材料、設計到生產最佳化、物流的多個環節,比如牛仔回收專案、再生農業專案、無廢料計劃等等。
Circular Hub 將把推行過程中積累的技術、專利和經驗,首先推廣給品牌的義大利原材料供應商和製造商,包括700多家直接供應商和3500家子供應商,之後將擴充套件到開雲集團旗下其他品牌,並最終向整個行業開放。
Gucci 的一位發言人表示,其“目的是讓越來越多的供應商和行業合作伙伴參與到超越奢侈品和時尚供應鏈的開放創新環境中”。

|圖片來源:各公司官網
|責任編輯:朱若愚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更多 可持續發展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