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守護村莊的“神聖之樹”,到虛實交織的夢境空間……
用四個風格迥異的專案叩開了 金斯頓大學、伯恩茅斯大學、提賽德大學 三所名校的大門!
那麼她的作品為何能征服頂尖院校?背後藏著怎樣的創作邏輯與技術巧思?
LING同學的第一個專案名為 Millennium Memories(千禧記憶),靈感來源於舊物中蘊藏的一代人的青春。
走進LING同學的工作室,老式收音機、泛黃的遊戲卡帶、復古相機擺滿桌面。
LING同學說:“這些不僅是物品,更是時代的眼淚;動畫也不僅是技術,更是情感的載體,讓記憶不再塵封。”
因此,她以“千禧一代”的集體記憶為切入點,調研了上百件懷舊物件,並受藝術家Jane Housham的展覽啟發,用3D建模技術重建舊物,
透過Maya建模與ZBrush雕刻,LING同學還原了物品磨損痕跡;並用Substance Painter賦予材質真實質感,讓舊物“活”了過來。
在作品展示時,LING同學在展廳內放置了一臺老電視迴圈播放90年代動畫片,收音機裡傳來鄧麗君的歌聲,牆面投影著詩句“May Annela從未離開”,使觀眾有一種穿越回童年的感覺。
LING同學的第二個專案——“神聖之樹”聚焦於傳統文化與生態保護主題:
“如果傳統文化是一棵樹,我們該如何讓它不被時光砍伐?”
LING同學以中國神話中的“神樹”為原型,設計了一個充滿東方美學的3D場景:
古樹根系化作卷軸,金色葉片與竹林、山川交融,危機時刻,古樹以生命力喚醒沉睡的土地。
在這個專案中,LING同學直面了不少技術上的挑戰與突破:
-
模型雕刻:在ZBrush中精細刻畫樹皮紋理,甚至模擬了風雨侵蝕的裂痕
-
材質渲染:透過Substance Painter疊加青苔、鏽跡貼圖,Marmoset Toolbag的光照系統讓場景如水墨畫般靈動
-
文化隱喻:掛毯上的甲骨文圖案、卷軸式的構圖,暗喻“文化傳承需紮根土地”
正因對建模到渲染的全流程進行了精準掌控,並在傳統元素數字化的過程中融入了對文化的深刻理解,
才讓LING同學將“生態保護”這個最為常見的選題玩出了新花樣,成功拿捏了考官的心。
LING同學的第三個專案是有關流浪貓的,她選擇用數字動畫敘事的方式引發社會的情感共鳴。
LING同學用半年的時間跟蹤記錄了校園裡的流浪貓,並結合資料圖表(遺棄率增長70%!),創作了這部充滿人文關懷的2D動畫。
在作品中,LING同學以熱鬧的跨年煙花作為開場背景,並聚焦在翻垃圾桶的瘦弱小貓身上,它透過雨幕望著窗戶裡的暖光與團聚的一家人。
在這部作品中,LING同學運用Toon Boom Harmony實現了毛髮的動態效果,Premiere Pro合成雨聲與提琴配樂,瞬間戳中淚點。
作品釋出後,當地動保組織主動聯絡合作,並推動校園設立“流浪貓救助站”,這也是LING同學創作這一專案的初衷:
“動畫不僅是藝術,更可以改變現實”,LING同學如是說。
第四個專案的設計理念是“模糊現實與夢境的邊界”,融合了VR技術和沉浸式體驗設計。
專案的名稱為“Dream Core”,靈感來自LING同學兒時反覆夢見的神秘花園:粉色雲朵漂浮在頭頂,星河在腳下流淌,穿過氣球拱門,耳邊響起空靈的音樂……
色彩方面,LING同學選擇以粉紫漸變為主色調,利用Marmoset Toolbag的漸暈效果強化“朦朧感”。
另外,LING同學還在其中設定了不少互動設計的觸發點,例如觀眾觸碰虛擬雲朵時,會觸發蝴蝶飛舞的動畫;燈光裝置隨腳步聲變換顏色等。
而“燈光瀑布”和“星空密室”也分別隱喻著易逝的美好和每個人心中的秘密。
就連伯恩茅斯大學的考官都忍不住稱讚該專案“將Dreamcore美學與VR結合,展現了極強的跨媒介能力。”
事實上,LING同學在申請本科時也是在文藍藝術學習作品集的,
當時,她曾用30天的時間突擊作品集,併成功拿到了包括倫藝在內的多枚英國名校offer:
當時,LING同學已經在國際高中接觸到了A-level藝術課程和部分專案製作的流程,但在真正著手準備作品集時,學習節奏還是跟不上該有的進度。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當時天天都在熬夜,卻依舊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然後就會導致第二天的內容跟不上進度;第二天再熬夜,第三天再跟不上,如此惡性迴圈。”
回顧自己的成功,LING同學也表示“大可不必學習她的經驗把時間壓縮到那種地步”,更早一些準備的話,作品其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申請本科時,LING同學的專案更多的還是聚焦於海報設計、裝置材料實驗等形式,思維路徑是簡單的“靈感——製作——落地”;
之後,LING同學入讀倫藝-LCC傳媒學院的 BA 品牌設計專業,其也是LCC的王牌專業之一。
LCC品牌設計旨在培養具有戰略性和創造力的視覺工作者,設計物件也不止於商業行為,還包括某個活動、某種現象等等。
在LCC,LING同學不僅學習到了平面設計與品牌設計的基礎方法論,更利用了倫藝的資源優勢,走出平面的範疇,學習到了更多元的視覺傳達方法。
學習期間,她也在不同的層面對作品集創作有了新的想法,比如:
比如在此次申請碩士時,懷舊、環保、流浪動物、夢境……這些主題其實並不少見,但LING同學卻找到了獨特的切入點,讓作品既有個人印記,又能引發廣泛的共情。
那麼作品集的主題究竟該如何選擇?又該怎樣找好合適的切入角度呢?
雖然都是視覺設計類專業,但品牌平面設計轉申動畫設計,還是要有過硬的技術作為敲門磚。
此次的作品集中,LING同學同時準備了2D和3D動畫專案,並且在2D專案中加入了故事版和分鏡指令碼,在3D專案中附上了高低模對比和貼圖分層,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都成為了證明自己的技術足以實現平穩跨專業的給分點。
從千禧記憶到未來夢境,LING同學的每個專案都包含了“靈感—調研—技術—成果”的邏輯鏈,
相比於本科作品集來說,LING同學的碩士作品集沒有做很多材料實驗,而是關注於情感的傳遞,拒絕“炫技”,反而獲得了不同名校考官的青睞。
為了幫助更多藝術生成功拿到國外動畫名校的offer,
本週六(3月22日),我們特別邀請了倫藝-聖馬丁學院背景資深視覺設計師——Mao,為大家帶來專題講座:
-
國外動畫專業的細分領域詳解
-
英美同申雙賽道時間規劃攻略
-
AI最佳化作品集秘籍+案例拆解
-
動畫幻夜院校推薦&就業前景
想像LING同學一樣穩拿本科/碩士offer?
對A-level和作品集創作一籌莫展?
想獲取專業的申請規劃指導?
歡迎掃碼新增 A*學長微信,
為你匹配最適合的藝術留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