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哈佛的生存取決於捐款。學校的科研、獎學金、職業發展專案經費都需要富豪捐贈者的慷慨解囊。作為回報,這些金主的子女在錄取時會心照不宣地得到特殊關照。
這種招生政策是否合理?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哈佛對於捐贈者的錄取偏好一直飽受爭議。這給人的感觀肯定不佳,畢竟每當哈佛錄取一位肯尼迪家族成員時,總會有一批才華橫溢的寒門學子不得其門而入。然而,批評者往往忽略一個關鍵事實:哈佛的捐贈錄取與傳承錄取偏好完全不同,後者對學校財政的貢獻有限,而前者直接帶來大量的真金白銀。金主爸爸們早在孩子遞交申請的數年以前,就向哈佛投入數百萬乃至上億美元的資金。

這些資源投入對哈佛產生不容忽視的積極影響。數年前,億萬富豪倫納德·布拉瓦特尼克向哈佛醫學院砸出2億美元資助前沿生物醫學研究。戴維·戈爾夫婦則樂捐1億美元給到奧爾斯頓校園建造藝術和研究中心。這些捐贈造福了包括哈佛學生在內的無數社群成員,並惠及他們的子孫後代。相比巨大的社會效益,讓少數富家子弟入讀哈佛真算不上太大的犧牲。
這些資金的相當部分用於助學金撥款,這意味著捐贈者錄取透過降低學費,為貧困學生創造了更多接受哈佛精英教育的機會。
此外,該錄取政策的弊端事實上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嚴重。批評者可能會指責富家子弟搶佔了其他人的名額。但事實並非如此!透過研究“學生公平錄取組織訴哈佛”案所公開的六年招生資料,我們發現在所謂的“院長關注名單”(Dean’s Interest List,這份名單涵蓋包括哈佛主要捐贈者親屬在內的VIP申請人)中,共有1,000名學生——摺合每年平均167名學生獲得特別錄取,而哈佛每年的本科招生名額約為1,600,佔比僅為10%。
此外,院長關注名單中,近三成的學生本身就非常優秀,即使沒有捐贈加成也能憑自身實力入讀哈佛。最終,真正因捐贈受益的“非應得”學生,每年只有區區117人。
儘管該名單中的學生絕大部分為白人,但這100多人完全不足以改變哈佛新生的種族構成比例。資料顯示,即便完全取消捐贈者錄取,哈佛新生中的白人比例最多下降2%,而黑人、西裔和亞裔佔比的增幅分別不到1%。下圖為詳細資料對比:

當然,我們很難測算捐贈者錄取對哈佛新生社會經濟多樣性產生何種影響。因為校方沒有披露申請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然而,我們可以合理假設影響應該頗為重大,因為只有非常有錢的家庭才有資格名列院長關注名單之中。
即便如此,更大的社會不平等其實體現在另外一個層面:對於絕大多數院長關注名單之外的學生,有錢人的錄取機會遠超寒門學子,這是因為他們能上更好的學校,請得起最好的補習老師,參加收費昂貴的課外活動。相比之下,每年因捐贈獲益的100多人,其負面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美國精英高校從來不是完全憑成績擇優錄取學生!除了捐贈者親屬,哈佛在招生過程中還會照顧校友子弟、體育特長生和教師孩子。相比上述群體,捐款為學校帶來好處的肉眼可見!與其假裝視而不見,還不如對捐贈錄取坦誠相對,甚至可以提高門檻,讓金主爸爸們捐出更多鈔票並明確規定這些超額資金必須專門用於資助弱勢群體學生。這樣,哈佛不僅能保證自己的財務健康,還能更好地促進教育公平。
因此,傳承錄取和運動員特招政策完全可以取締,但哈佛不能也不應該的得罪那些願意慷慨解囊的富豪家長。尤其當國會威脅不再向哈佛注入聯邦資金並對捐贈基金收益徵收鉅額稅款時,學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捐贈者。失去海量金錢的支援,耗資巨大的精英教育很難惠及更多的普通人。
美本早申資料大揭秘

翠鹿升學榜2025早申資料報告如何領取?
點選下方名片
關注“視角學社”公眾號,
後臺對話方塊傳送“資料報告”(不是評論區哦~)
獲得完整版報告領取方式!
更多精彩
相關閱讀:
考上哈佛的殺手
兒時被診斷髮育遲緩,如今卻從哈佛畢業,他的故事不完全是勵志
作者:Grace Lang,原載:哈佛校報(The Harvard Crimson),該媒體創立於1873年,系哈佛大學的官方學生報紙,長期關注校園事務與社會熱點。本文版權歸屬作者/原載媒體。
喜歡本文?歡迎掃碼加入視角&翠鹿公益交流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