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脾胃這東西是越慣越弱的,越是底子差的,越不能只盯著精米細面吃。
真正會吃的人,早就把南瓜、紅薯、小米、玉米這些加到主食裡面了。
既是優質的粗糧穀物,也是甘味食材的代表,還能符合春季要“減酸增甘”的食養思路。
而在做麵食這件事兒上,玉米粉就是要比小米更有存在感。
好處是不用攪碎,直接拿來和麵就可以了。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要要用細玉米粉,否則做出來還是挺粗糙的。
玉米粉和南瓜也屬於黃色食物,都說“黃色入脾”嘛。
加上甜滋滋南瓜,連糖都不用加了,做出來照樣很好吃。
還是烙餅、做饅頭就沒意思了,玉米麵還是做窩窩頭更經典。
配菜是應季的芹菜炒肉,後來我回家做了一回薺菜炒肉的也很好吃。
其實也不僅是南瓜,紅薯、土豆這些根莖類的食材,蒸熟了都能拿來和麵。
和玉米麵一起攪拌,因為我用的南瓜泥水分還是挺多的,就不用額外加水了。
加酵母要等著麵糊沒有那麼燙手了,溫溫熱的程度才了可以。再把麵粉加進去,一起攪拌均勻。
今天這種麵糰還是很好揉的,不硬也不粘手,我建議你們就給它放到揉麵墊上,反覆多揉搓一段時間,揉到麵糰足夠光滑。
揉好的麵糰你就分成這樣一大一小兩塊,給它們分別搓成長條。
切劑子、再揉圓,這塊都不用我囉嗦了,即便是這種小麵糰我也建議你們多揉一會兒,表面更光滑,蒸出來也會更漂亮。
大一點的麵糰,你們給它整理成窩窩頭的形狀,一點點給它做好造型,保證周圍厚度基本一樣就行。
給窩窩頭裡面刷上油,塞上揉好的小麵糰,就可以給窩窩頭繞著麵糰的大小,重新去調整窩窩頭的造型。
重新做好造型的窩窩頭送進蒸鍋,靜置發酵到1.5倍大。
發酵好的窩窩頭直接就開火,水開計時再蒸15分鐘,熟透關火之後繼續燜3分鐘,就不會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