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團|閨蜜孩子開學查出近視和脊柱側彎後,我對坐姿矯正器的思考有了大轉變

本週特別推薦的太子貓·黃金12°坐讀寫矯正器,今天截團。
閨蜜家孩子二年級查出近視的時候,她還安慰自己,說現在不利於眼睛的因素太多了,很難不近視。
但是這次六年級開學,又查出了脊柱側彎,她是真的坐不住了。
因為孩子是學校體隊的,天天跑步運動,從來沒想過脊柱會有問題。
好在去yi院諮詢後,現在還不用上支具和正骨。
yi生說回去就注意一點——坐姿就夠了,然後半年後再複查。
閨蜜說其實她家也用過正姿類的, 包括我之前研究過的,她也都入過,但總還是留有空子。
比如這個正姿帶,可以幫助開肩展背,但每天只能戴2小時,對於週末在家一窩一天來說,時間就有點短了。
還有這個坐墊,確實一坐進去就把腰託直了,但解決不了寫作業時脖子前傾的問題。
所以當這次閨蜜跟我說孩子脊柱側彎,讓我幫她再找找能有效正姿的東西時,也是給我個機會重新思考:到底孩子坐姿不正的原因在哪兒?
所以我這次給好幾個閨蜜佈置了任務,就是觀察孩子,都有哪些坐姿不正的情況。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是寫作業呢?還是要上天入地?
當然也不是每個孩子都擰成八道彎兒似的,最常見的還是這樣的↓

所以我也是讓閨蜜們記錄了孩子發生這些情況的頻率。
然後再分析,這些問題都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比如孩子一開始還能坐直,但沒多久就開始彎腰塌背、然後就是靠在桌子上,再過會兒乾脆趴桌子上了。 

用孩子的說法就是“累”,但根本原因還是後背和腰的肌張力低肌耐力不足導致的。
還有脖子前傾的問題,有的時候是因為課本擺的太遠看不清,有的時候是因為盤腿坐頭離桌面遠了。

而擰著身子歪頭,除了後背和脖子累的原因,還有可能是手的陰影,把要寫的字擋住了。

總之,一個問題的產生,背後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淺層的也有深層的。
所以我這次也是接受了一個現實,就是:想靠一個正姿工具解決所有問題,那是不可能的
而是要換個思路,就是找到一個工具,它要在做到解決高頻發生的問題,其實也就解決了大部分的問題。
而且這個工具,不能說孩子用兩次就不愛用了,或者一離開這個工具就打回原形了。(這都是我和閨蜜們一次次花錢買的經驗

所以我這次研究正姿工具,不是執著完美(不可能),而是就針對緩解高頻出現的問題,來考慮:
  • 之前的正姿工具像連體嬰的關係,離了工具就不行了
  • 坐不好的大部分原因,就是字看不清
👉之前的正姿工具像連體嬰的關係,離了工具就不行了
為什麼說以前的工具像“連體嬰”呢?我把它們分成兩類,給你們講講。
先說物理類的。不知道妞們聽沒聽說過“開背棍”,特別早的一種正姿工具,我閨蜜還用羽毛球拍模仿過。

這種方法最大的誤區,就是要求孩子坐成90°,這樣其實非常累,孩子不可能配合,連大人都堅持不了。
那深層原因的不合理,就是坐的太直時,身體重心是靠後的,而手寫字的力是向前的,兩個方向完全相反,肯定較勁。

而自然的寫字狀態,應該是身體微微前傾,同時胳膊還能自然落在桌面上(不是撐著)
所以後來又出現了在胸前隔離的工具,身體趨勢是向前的,確實也不那麼較勁了。

還有升級版的,即能擋胸、還能擋頭的。

但是❗️這又產生了新的問題,就是孩子會過於依賴工具,把身體重心全靠過去了,也沒有達到與桌子離一拳的距離。

後背長期沒有正確發力過,一旦撤了這個工具,反而塌背彎腰更厲害了。
更不用說,如果我不看著,孩子指不定“玩”出什麼花樣姿勢來。

那既然物理隔離不行,我後來又找過不少智慧類的工具。
有這種頭戴似的,檢測到坐姿不良就會震動,震的孩子額頭不舒服。

還有這種揹帶式的,帶子鬆了沒用、緊了卡腋窩。

而且這類智慧工具,越做敏感度越高,語音還挺大聲,頻繁提醒反而影響孩子專注力。

我就發現,這種智慧類的,反而是吃灰的更多。
那我這次在研究時,發現有一種工具是重新組合了物理阻擋+智慧提醒的優點,倒是個新的思路。
它的胸前支架不是給孩子去靠的,反而是內建了壓力感應器,孩子一靠上去,它就會發出提醒。

即解決了孩子對支架的依賴,也能起到提醒的功能。

‼️芊媽劃重點;關於“提醒”,確實是有兩面性,既降低對工具的依賴,但也確實對專注力有影響。
不過我和閨蜜試下來,都覺得前面那些,只要孩子不坐得板正,立馬就提醒,孩子說像“電子監獄”;
反倒是後面這種,孩子“玩”過幾次後,新鮮勁兒過了,就有意識的不主動去“靠”了,反而提醒的更少。

而且你看,這個支架也做到了與桌子隔一拳的距離,即使撤走,孩子坐姿也基本不變。
唯一就是❗️它只能感應前後壓力的變化,如果孩子是豎直的把下巴搭上去,它就檢測不到了。
👉坐不好的大部分原因,就是字看不清
那說完對正姿工具的新理解後,再來看正姿工具應該解決的另一個核心問題,就是要看得清
因為很多身體前傾、脖子前傾的問題,都是因為看不清鬧的。
一種是看不清遠端的字,只能靠前傾來縮短這個距離。

那如果桌面有一定傾角,就能縮短遠端字的視距。
所以我很早就給芊芊用上了能傾斜桌面的書桌,感覺她也更容易保持坐直的狀態。
不過換桌子還是比較大的投入,我也找了平替方案,就是在桌上放個傾斜小桌板,也是一樣的作用。

雖然沒有大書桌的多角度可調,但主要就為寫作業的話,我覺得一個固定角度就夠了。
此外,還有另一種看不清,是看不清手底下要寫的字。
我之前有個誤區,覺得要把書本放在身體正前方。但此時左前側的燈光,還是會在手底下產生陰影,孩子想看清,就不自覺的向左歪頭了。
所以現在再選擇的話,我傾向於用這種支架靠左的,這樣書寫區自然就在身體偏右了。

孩子書寫時,作業還是放在桌板正中,但左前的燈光打過來,剛好沒陰影。

那像我閨蜜很多都用上了大路燈,光線是從上方打過來的;或者像這種補光,也是補的上方的光,都有手下的陰影。

那就不如選一個,能從支架這側反向補光的前置光源,消除陰影的效果更好。

那同樣有前置光源的話,我當然是選這種可調角度的更好。

以上就是我做的全部功課了👆
不過按照我現在的正姿思路,閨蜜家的普通桌面得配齊三樣東西才夠。

但如果選這種三合一的,就方便多了。

這種支架自帶壓力感應器,搭配語音提醒,能避免孩子產生向前靠的依賴。

還有計時提醒功能,每隔30/45分鐘,就讓孩子起來休息遠眺一下。

桌墊一側抬高了12°黃金角度,遠端的字也能拉近到一尺距離,身體前傾的情況好多了。

閨蜜還說,孩子不在家時,她把筆記型電腦放在上面用,也感覺脖子不那麼酸了。

而且還是自帶閱讀架的,放課本、字典、平板都可以。

桌面也挺寬大,閨蜜說孩子做A4的卷子,再加一張草稿紙,是夠用的。

‼️但也要提前勸退下:
它畢竟只是個小桌板,比正常書桌小很多,所以大孩子用時,會有胳膊肘露出來的情況,但閨蜜們的孩子覺得對寫字舒適度影響不大。

如果正姿器懶得研究了,也可以入芊媽同款👇⻓按圖⽚識別下圖

如果自己選我前面總結的經驗你們可以參考,我踩過的坑,你們選的時候可以先過濾掉哈

除了前面說的關於正姿的核心思考,我特別推薦它的原因還有:

  • 一體式設計帶閱讀架,坐讀寫全考慮到了
  • 桌面設計滿滿都是亮點,沒有一點空間浪費
👉 一體式設計帶閱讀架,坐讀寫全考慮到了
前面說了坐和寫的姿勢,這塊兒我就重點說說同樣可心的閱讀書架。
和我早先用的書架相比,首先它是有抬高的,閱讀時低頭和前傾的問題就少很多。

還有我用過的這種細腿支架,書太沉時,每次翻頁都會小晃。

不如我現在這款,用的是專利阻尼器

這麼大的辭海放上去,都穩穩當當的。

而且我以前閱讀架的書夾設計,很多都不能單手翻頁。

而現在這個,單手翻很輕鬆。

而且兩個書夾的間距也是可調節的。

放A4課本、大繪本都沒問題。

👉 桌面設計滿滿都是亮點,沒有一點空間浪費
接下來再說桌面的設計,也是讓我一直研究一直驚喜。
比如桌板上印的握筆姿勢提醒,孩子寫作業前,先依著比劃比劃,自查下有沒有勾手、立筆的問題。

還有前面說到,孩子的書寫位置,是比身體中線靠右點的。那怎麼確定書本擺放位置對不對呢?
只要孩子身體對著支架,書本對著這條凸起線,就對了。

還有閱讀架的兩邊,幾乎不會擺到書本,那也不能浪費,做成了兩個筆槽。(筆直接放在傾斜桌墊上會滑落)

此外,桌板放在光滑桌面上,會不會移動的問題,它從兩點上解決了。
一個是利用彎折邊條,卡住桌子邊緣,向前就推不動了。

這個設計,同時還能適應不同的桌子。

另一個是在墊腳下,裝了防滑墊,左右移動的情況也解決了。

同時,桌板的承重,也是達到25Kg,寫字不會上下震動。

我閨蜜們現在都入了這款正姿器,說真的後悔為什麼沒有早用上,哪怕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也對孩子身體發育有一定改善。
如果正姿器懶得研究了,也可以入芊媽同款👇⻓按圖⽚識別下圖

如果自己選我前面總結的經驗你們可以參考,我踩過的坑,你們選的時候可以先過濾掉哈

END

另外,我每週會在圈裡分享我最近的家居、收納、裝修(對,我又開始裝修了

)以及我的小日子。

感興趣的妞,可以長按識別👆加芊媽小助手,她會第一時間給大家同步我髮圈的內容~~
下面芊媽的服務號【芊媽的i陪娃小店】,可以接收到訂單查詢一鍵聯絡客服等服務。(直接單擊👇)關注後,右下角可一鍵聯絡客服
🛒本週芊媽推薦好物

👉閨蜜孩子開學查出近視和脊柱側彎後,我對坐姿矯正器的思考有了大轉變(點選下圖👇看我詳細分析)

👉閨女起夜用的360°雷達感應夜燈太香了,走近它就亮/背光大屏/起床睡覺鬧鐘組合(點選下圖👇看我詳細分析)
點開芊媽的公號名片👇
點選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這樣我就不會因為只會寫乾貨,而把你們弄丟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