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方 “藝非凡 ” → 點選右上角“…” → 點選“設為星標★ ”,就再也不會迷路啦!
▲
本文轉自:世界音樂
穿一襲藍絲絨的她,太美。
奧斯卡頒獎禮,鏡頭掃到今年提名最佳女配的伊莎貝拉 · 羅西里尼,短髮優雅,穿藍絲絨衣服。
雖然在眾星雲集的坐席中真不算最驚豔的,但就是有種很穩定的美。
這是一場跨越了 40 年的 call back:這身藍絲絨禮服對應的是羅西里尼最著名的電影作品《藍絲絨》,當然今晚穿它的特殊意義也包括:
懷念前幾個月離世的《藍絲絨》的導演大衛 · 林奇。兩人共同成就了這部經典作品,也曾深深相愛。
看到羅西里尼穿藍絲絨媒體馬上 po 文,她回覆:
是的,我穿了藍絲絨,為了大衛 · 林奇。
兩人相遇的故事有點黑色幽默,又很美妙。
當時在《藍絲絨》的選角晚宴上,林奇被第一次見面的羅西里尼吸引,覺得她很像大明星英格麗 · 褒曼的女兒。並且真的用這樣的方式去搭訕:“嘿,你知道嗎?你看上去就像褒曼的女兒。”
就這樣羅西里尼成為了“多蘿西 · 瓦倫斯”,也和林奇彼此成就。
《藍絲絨》是林奇的第一部奧斯卡提名作品,也是羅西里尼職業生涯的里程碑。
她在電影裡扮演一名夜總會的歌手,電影中她的兒子和丈夫被罪犯綁架,以要挾她的性服務。
這個女性人物是情慾,母性,夢境的化身,幾乎也是林奇能量的最純粹投射。
從此以後想到藍絲絨,就能想起那種墜入夢境的,危險又美麗的感覺,還有羅西里尼的黑髮朱唇。
《藍絲絨》之後兩人都進入了新的事業階段。一個拍《雙峰》,一個繼續模特事業,相愛五年後兩人於 1991 年分手,但仍是親密知己。
看過《藍絲絨》真的難以忘懷當年,年輕的羅西里尼在夜總會的舞池中央吟唱同名主題旋律的樣子,好一個迷離深邃的世界。
Bluer than velvet was the night
Softer than satin was the light
40 年之後,72 歲的羅西里尼第一次提名奧斯卡獎,她以自己的方式懷念知己和愛人。而旁邊坐著的是林奇的另一位御用女主角勞拉 · 鄧恩。
今年年初,78 歲的林奇因病去世,羅西里尼發了一張兩人的合照。簡單兩句話,老派克制。
上面這張圖,羅西里尼旁邊的是勞拉 · 鄧恩,也是林奇的御用女主。
羅西里尼的歷屆戀人都是大才子,大文青,最著名的三位就是馬丁 · 斯科塞斯,大衛 · 林奇以及加里 · 奧德曼。
當然才子佳話只是羅西里尼的一小部分,看到她在典禮上自然老去的樣子,才想起這個女人是這樣美了一輩子,又是真正取悅自己地活了一輩子。
羅西里尼的媽媽是瑞典最著名影星英格麗 · 褒曼,爸爸是著名導演羅伯特 · 羅西里尼,曾經執導過《羅馬,不設防的城市》。
年輕的時候誤打誤撞成為了熱門模特,那時候的硬照真耐看,都是無可挑剔的雕塑顏。
44 歲的時候,她因為太“年長”被蘭蔻解僱,結果正好成了一個好好做自己的契機。
這些年羅西里尼自己寫了很多短劇本,拍了一部關於母親的紀錄片,還包括在《老友記》中客串羅斯的夢中情人。
她買了一個紐約小型有機農場,研究動物行為和保護,並訓練導盲犬,還馴養家禽。中途還一度因為牽鉛拉上背部而停止工作,務農這事兒女神是認真的。
後來蘭蔻又聘請她回去,但是羅西里尼本人早已淡然了,如今被說爛的話,她那時早已說過:
“那群男人總以為女人化妝是為了取悅和引誘他們……他們不明白,化妝保養對女性而言是一種取悅自己的遊戲。”
如果不看到羅西里尼,這些女星都是各有各的美麗,但是看見了一襲藍絲絨的她,那麼美人這個稱號,就只願意給她了。由內而外的心境,氣場實在是很強大。
羅西里尼總是記得媽媽褒曼曾經跟她說過的那句話:“假如一件事令你覺得快樂,那麼就是正確的事。”
那時的羅西里尼,看眼神就知道她這一生會怎麼活了,沒有什麼比快樂最重要的事。
做讓自己快樂的事,也擁有一件只屬於自己的,藍絲絨。
這套書與敦煌美術研究所合作,以當今最為專業考究的筆觸,將風化剝落的壁畫修復如新,還透過國際認可的“復原性臨摹”技術,還原了壁畫誕生之初的原始樣貌。
高畫質呈現十多個朝代深具代表性的400餘幅敦煌壁畫,一套書,就是一部流動的藝術盛宴!
有了這套書,真的能大大彌補你遠赴千里,卻看不懂、看不清敦煌壁畫的人生遺憾。
超大8開,巨幕級大開本,宛如“電影瀑布屏”,每一幀都經過專業團隊11輪苛刻調色,博物館級高畫質呈現,紋飾細節、壁畫肌理,一覽無餘。
還不惜成本設計了超清放大寬屏拉頁,細節分毫畢現。手機拍不出它萬分之一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