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鼓勵孩子重點閱讀的幾類書,尤其強調了它!寒假是讀這類書的好時機

尹建莉老師說過,決定一個人一生過得好不好,向上流動還是向下流動,內在的幸福感多還是少,因素確實很多且大部分不可控
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卻是可以控制的,那就是閱讀
又到寒假了,正是孩子們有大量自由時間,可以投入閱讀的好時機。
粉絲群裡很多寶媽都在要給孩子的書單,趁快遞還沒停,早些給孩子備下足夠的書。
什麼樣的書,
是值得推薦給所有孩子,
適合一讀再讀、讀很多次的呢?
尹老師曾在《從“小”讀到“大”》中寫到了,鼓勵孩子重點閱讀的幾類書。
其中,著重提到的就是科普類讀物
在小學高年級和初高中階段,閱讀科普讀物非常重要。
一,經常閱讀科普讀物的學生,會是一個善於觀察的學生,更會對知識產生穩定的興趣。
二,現代科學發展速度驚人,日新月異,而學校又不可能把新概念、新知識及時地補充到教學大綱裡去。因此,閱讀科普讀物能擴充套件孩子的視野,增加好奇心。
三,閱讀科普讀物,有助於學生對學校所學的基礎知識的理解。
引導孩子閱讀科普讀物,最好從其身邊的事物做起。
看電視,可以找電視機的工作原理;
坐汽車,可以買一些汽車結構原理的書。
總之,科技知識充斥我們的生活,家長要學會無痕地引發孩子的興趣。

——尹建莉

北大考試研究院的院長說:“寧可招5歲愛提問的孩子,也不要只會埋頭做題的學霸。”
教育心理學家傑羅姆也說:好奇心是一個人學習的動機,好奇心越強的人,行動力和創造性也更強。
說到科普,很多雜誌大戶首先就想到了一本雜誌,就是讓孩子們迷戀到忘記玩手機的《萬物》。
但是你們知道嗎?
少兒科普雜誌的天花板——《萬物》,出書了!
推薦家有8-15歲孩子的可以直接閉眼入!

話不多說,先上幾張圖大家感受下。
這套書和市面上其他科普書最大的區別,就是太前沿了!
不管知識內容還是插圖水平,都走在當下科學研究的前端。
不誇張地說,這套書甚至能比很多科普書先進50年!
你給孩子買的科普書,快看看是不是已經過時了?
我們已經開始跟孩子討論如何尋找外星生命、去太空旅行的可能性了。
你們是不是還在講愛因斯坦、牛頓、伽利略提出的基礎理論和基本定律?
你給孩子買的科普書,插圖還是普普通通、毫無新意的平面展示嗎?
我們早就改用三維立體解構圖,給孩子展示隱形轟炸機、“挑戰者2”坦克的內部構造了。

你給孩子買的科普書,還是一條條知識點乾巴巴的羅列,像工具書一樣枯燥無趣,孩子翻兩頁就再也不看了嗎?
我們已經開始用趣味引導法,透過【圖片展示—問答引導—科學解答—未來設想】的模式,培養孩子帶著問題思考,主動學習的習慣了。

手機、電腦這些電子產品行業有一句大家常說的話,叫“買新不買舊”,科普教育在今天更應該與時俱進,給孩子買科普書,就是要“讀新不讀舊”
新,就是指要給孩子看當下zui新、zui前沿的科學理論。
科學的發展日新月異,國家都已經把課堂搬到空間站了。
咱們家長難道還繼續給孩子看50年前的科普知識嗎?
科普教育是讓孩子看見科學是如何改變我們當下的生活、甚至未來的生活,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主動學習的動力。
我們未來真的能離開地球,去其他星球生活嗎?機器人真能代替人類進行所有工作,讓科幻電影裡的場景成為現實嗎?……
前沿科普就像一顆火種,
往近了說,孩子或許會因為這份對未來的好奇,而對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往遠了說,這顆火種或許會指引孩子將來踏上科學之路,成為一名優秀的科研工作者,甚至改變世界的科學家
所以說,看到這種品質的少兒科普書,大家直接閉眼入就對了。更何況它還是《萬物》出品!

↑長按掃碼購買
《萬物》雜誌出品《少年科學家》全4冊
適讀年齡:8歲以上自主閱讀
8歲以下親子共讀
《萬物》是誰?
《萬物》是大名鼎鼎的少兒科普雜誌HOW IT WORKS的中文版。“HOW IT WORKS”2009年在英國創刊,可謂是英國的國民科普雜誌。
“HOW IT WORKS”不僅在英國暢銷10餘年,還風靡15國,受到全球500多萬小讀者的喜愛。
這個雜誌擅長的,就是給孩子講各領域前沿的科普知識。
因為在“HOW IT WORKS”背後,有一個橫跨多領域的強大專家團隊,以及頂尖三維解構圖創作團隊。作者們有大英博物館科學史研究員、生物科學家、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研究員、歷史學家……
他們不但在自己的研究領域頗有建樹,更積累了豐富的科普寫作經驗。為孩子傳遞高質量的科普知識。
中文版《萬物》雜誌自2019年開始出版,一直備受孩子和家長們的歡迎,這幾年只要是推薦少兒科普雜誌的名單,《萬物》一定榜上有名。

《萬物》的編輯們多來自國內外DING尖學府,科學素養和編輯能力在國內少兒科普領域絕對是天花板級別的。
編輯們憑藉深厚的功底,將英版“HOW IT WORKS”的內容精髓原汁原味呈現在中國小讀者眼前,兼顧了知識的科學性、準確性與趣味性。
“HOW IT WORKS”一直有把孩子們特別喜歡的主題以專題形式出版的傳統。學習是要對一個領域構建系統性的知識體系,而專題圖書恰恰滿足了孩子的這個學習訴求。
正是因此,我們選擇孩子感興趣,且與中小學科學課知識點對標的4主題:太空、機器人、交通工具和恐龍,將其以專題形式出版成書
就是這套《少年科學家》系列。
《少年科學家》共4本,每本介紹一個主題。
分別是:太空、交通工具、機器人、恐龍。
這是一套不但能讓孩子形成系統化的知識體系,而且用上千張高質量插圖讓孩子直觀感受科學之美的科普書。
這套書適合8-15歲孩子閱讀,當然,愛科普的爸爸媽媽們也同樣適讀,裡面有很多zui新的科學知識和科研發現,咱們家長也未必知道哦。

全套書涵蓋400多條系統、前沿,且與中小學科學課大綱對標的知識點。

還有600多張DING尖團隊繪製的獨家三維立體解構圖、1000多張跟BBC一樣好看的高畫質攝影圖、150多張珍貴的恐龍復原圖。
如果只能推薦一套2022年給孩子必入的科普書,非它莫屬!
可能很多家長會說,家裡已經買一堆科普書了,《萬物》出的這套和其他科普書有啥區別?為啥這套可以閉眼入?
給大家總結下這套書跟其他科普書的區別
更重視前沿科技,全球科學家用紀錄片的方式娓娓道來;
國內三維立體解構圖的開創者,一張圖就能讓孩子看懂科學;
對標中小學科學課大綱,一套書滿足孩子課內外的雙重學習需求;
細節拉滿,給孩子高質量的閱讀體驗;
↑長按掃碼購買
《萬物》雜誌出品《少年科學家》全4冊
適讀年齡:8歲以上自主閱讀
8歲以下親子共讀
1
更重視前沿科技
全球科學家,用紀錄片的方式娓娓道來
《少年科學家》與其他科普書最大的區別,就是它更重視前沿科技,

並剖析背後的科學原理,讓孩子領略前沿的科技力量。

書裡介紹了大量全球前沿的科技成果,可以說是與時俱進的,能開啟孩子腦洞的科普書。
試想一下,和DING尖科學家們一起暢想未來的樣子,對孩子來說是多酷的一件事啊!
比如《交通工具》裡,介紹了科學家正在研發的下一代超級摩托車,理論時速能達到400千米,而目前復興號高鐵動車組的時速是350千米,可以說是一款快到不能合法上路的摩托車了……
↑400千米/小時的下一代超級摩托
書裡還介紹了太陽能飛機。
今年新聞一直在說碳中和,背後其實就是人類對可再生清潔能源的需求。
科學家們正在探索太陽能飛機的可行性,如果實現,飛機就可以不費一滴燃油完成飛行。
↑不需要一滴油的太陽能飛機
在將來,家庭機器人可以陪伴、照看病人,而軟體機器人海星、Festo智慧鳥等各類仿生救援機器人,則可以在營救遇險人員時大展拳腳。
《少年科學家》不侷限於某一個國家,某一位科學家的科研理念,而是著眼世界,真正做到了“不矮化兒童”,孩子擁有國際視野,開拓眼界、培養思辨能力
比如《機器人》中介紹巨型格鬥機器人時,既有美國巨型格鬥機器人,也有日本重工機器人。
↑美國和日本的巨型戰鬥機器人
介紹家用平價機器人時,展現了中國、美國、日本多個國家不同型別的機器人。
↑各國可可愛愛的機器人
市場上很多科普書都是以講基礎知識為主,喜歡用詞條的形式對知識點進行展示,追求的是知識的數量廣,更像工具書。
更有甚者,書裡內容大部分都是詞條式的,百度百科式的羅列,沒有任何符合孩子學習特點與閱讀習慣的引導和講解,僅僅是為了科普而科普。
《少年科學家》更注重幫孩子構建知識的結構化。

畢竟知識是海量無窮盡的,但把知識結構化的能力是所有學科都能通用的,而且

結構化會讓孩子對知識的理解更深、更牢。

在內容講解上,科學家們憑藉豐富的科普寫作經驗,將自己研究的領域,用紀錄片的方式娓娓道來,將前沿科技全景呈現在孩子眼前。是一場真正的科學家們與孩子的對話,有思想、有趣、深入淺出。
這套書把分散的400多個知識點如珍珠般串成項鍊,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滿足孩子系統化的學習需求。

比如《交通工具》這本,按海洋、陸地、天空、軍事、歷史五方面分類。

讓孩子瞭解海陸空不同交通工具的獨特點和共通點,軍用和民用的區別,建立起結構化、完整的知識體系,而不僅僅是知識的羅列堆砌。
還有《恐龍》這本,先介紹恐龍的歷史和生活的時代,再介紹更具代表性的霸王龍、三角龍等,最後解答孩子好奇的問題,比如能透過克隆讓恐龍復活嗎?人類和恐龍能共存嗎?
由整體到區域性,讓孩子既形成系統性的知識框架,又對細節知識有記憶點,完整,易懂,有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套書採用【圖片展示問答引導—科學解答—未來設想】的講解模式,更容易讓孩子養成帶著問題去學習的習慣。

比如《太空》中講太空旅行能否實現,開篇就用強視覺衝擊力的圖抓住孩子眼球,然後用提問式的標題,引起孩子閱讀興趣,接著在正文中講解知識。

孩子自然而然就完成了一次從提出問題到主動學習的過程。

↑長按掃碼購買
《萬物》雜誌出品《少年科學家》全4冊
適讀年齡:8歲以上自主閱讀
8歲以下親子共讀
2
讓孩子和全球科學家面對面
前面給大家介紹了《萬物》團隊國際級別的作者陣容,《少年科學家》的內容就來自《萬物》的直接授權。
我們普通人一生能有幾次機會,可以帶孩子去世界各地的科技館、博物館,聽全球科學家給孩子講自己的研究成果呢?
《少年科學家》就是讓孩子有了一次與全球各領域科學家面對面的機會。一次性為孩子展現他們的研究成果與科研理念是一般科普書很難做到的。
而且為了保證知識的準確性,我們還特別邀請了國內5位相關領域的權威專家,對圖書內容進行二次審定。可以說是非常嚴謹了。
5位專家簡介
邢立達
古生物學家,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知名科普作家、科普博主
孫漢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學博士,現就職於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從事車輛傳動技術與水下新能源動力系統方面的研究。
陳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學博士,現就職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學院,從事飛行器設計工作。
張曜勃
浙江大學理論物理專業博士,現就職於某211大學物理與電子學院。
吳建平
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學計算機應用和經濟學專業,數字化AI技術專家。
3
國內三維立體解構圖開創者
一張圖讓孩子看懂科學
《萬物》是國內第一家用三維立體解構圖給孩子進行科普的團隊。
背靠DING級製圖團隊的底氣讓《少年科學家》這套書在立體解構圖領域一騎絕塵。
插畫大師斯蒂芬·比斯蒂等世界一流藝術家們把複雜的科學原理“拆解”開來用三維立體解構圖的形式展現在孩子眼前,生動易懂,一目瞭然。
文字看不懂?
沒問題,一張圖就能讓孩子秒懂科學。
橫穿大西洋,改變了世界格局的輪船長什麼樣?
看圖就知道!
想看隱形轟炸機內部構造?安排!
太空裡的行星也要拆開看看:
透過三維解構圖,超級油輪的船體、貨倉、機房、船員宿舍、泵房、通訊裝置等重要部位盡收眼底。
展示活躍星系形成的過程,呈現完整樣貌,解讀細節。
唯美的太空攝影圖,讓孩子體會科學的美麗與浪漫,讓孩子更愛科學。
↑《太空》中的高畫質攝影圖
↑在《交通工具》中體驗速度與激情
↑《機器人》,一本書盡覽各類機器人的風采
《恐龍》這本里展示了藝術家們在科研基礎上繪製的150多幅恐龍復原圖。
逼真的肌膚紋理、超清的面部特寫、連毛髮和眼球反光等細節都沒落下,借用電影行業常用的一句話,那真是“每一幅都能看見經費在燃燒”。
↑超高畫質面部特寫
↑眼睛裡的反光也不能落下
↑不輸大片的場景復原圖
↑孩子們超喜歡的三角龍復原圖
更精美的恐龍復原圖,給孩子身臨其境的感受。
還將復原圖與恐龍化石進行對照,讓孩子知道恐龍已經不復存在,但我們對於恐龍世界的探索和想象永無止境,給孩子提供更立體、更全面的認知視角。
人類對圖片的記憶比文字深得多,《少年科學家》的特色,就是用高質量的插圖,將知識視覺化。
不誇張地說,這套書的插圖水平絕不亞於藝術類圖書。孩子透過更形象的方式來理解複雜的科學原理,既降低了閱讀難度,又增加了趣味性。
↑長按掃碼購買
《萬物》雜誌出品《少年科學家》全4冊
適讀年齡:8歲以上自主閱讀
8歲以下親子共讀
4

對標中小學科學課大綱

滿足課內外雙重學習需求

《少年科學家》中講解的知識點,除了考慮孩子是否會感興趣,還對標了2022年新K標中科學課的大綱要求。
書中知識點中小學科學課大綱對標,並對知識進行延展介紹。既幫孩子掌握課內要學習的知識,又能幫孩子擴充套件課外閱讀。
而且相對課堂的枯燥,《少年科學家》語言簡練、邏輯清晰,上千張插圖讓知識一目瞭然,可以更好的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也更容易讓孩子記住。

↑《少年科學家》與科學課大綱知識對照
比如《太空》中關於地球和月球的介紹,都是科學課3-4年級需要掌握的知識點。

關於宇宙環境和太空探索的知識,貫穿5-6年級的科學課。
5

細節拉滿

給孩子高質量閱讀體驗

除了上面這些跟其他科普書的區別,或者說是《少年科學家》的特色,這套書在設計上同樣細節拉滿,力求給孩子帶來更舒服的閱讀體驗。
(1)內文排版:符合孩子閱讀習慣,模組清晰,讓閱讀更有邏輯性。

比如《恐龍》裡,除了正文的知識講解,還有恐龍檔案、身體圖示、生活時間軸、化石發現地等多個模組。

這些模組互相獨立又自然的組合在一起,簡潔明瞭。既符合孩子的閱讀習慣,又能讓閱讀更有邏輯性。
↑各模組一目瞭然,甚至還有三角龍與人類的體型對比
(2)裝幀:可180度平攤,讀起來更方便。
這套書全部採用鎖線裝幀,可以完全平攤,書的尺寸跟A4紙大小差不多,孩子讀起來會更方便。

(3)印刷:畫面細膩,保護孩子視力。

《少年科學家》的內文選用特種紙張,這種紙色彩還原度高,能更好展現圖片的細節與層次,讓畫面細膩、飽滿,給孩子高質量的視覺享受。

而且這種紙表面反光弱,能更好的保護孩子視力,長時間閱讀也不累眼。
6
答疑解惑
最後,解答一下家長們可能會有的疑惑:
1 這套書和《萬物》雜誌的區別?
相同點:《少年科學家》的內容均來自《萬物》編輯部及其背後的全球科學家團隊,保持了與雜誌同樣的高品質。
不同點:《少年科學家》每本書一個主題,滿足了孩子需要系統化構建知識體系的需求。而《萬物》雜誌每期涉及多個科學領域,更注重知識的廣度和時效性。這也正是《萬物》將專題內容出版成書的原因。
2 訂過《萬物》,再買書會重複嗎?
不重複。

書中內容與雜誌的重合率不到10%,僅少量圖片與文字曾在雜誌出現過,不會影響孩子的閱讀價值。《少年科學家》更注重知識的縱向梳理,同時增添了雜誌沒有刊登過的內容,有很好的收藏價值。

3 我適合買書還是訂雜誌?
大家可根據孩子的需求選擇。
《萬物》雜誌的特點是每期介紹多個領域,注重知識廣度,既有科學新聞,也有科學知識,適合培養孩子的興趣。
《少年科學家》特點是知識結構化,有深度講解,有原理剖析、有思維引導。孩子能形成系統性的知識圖譜。更適合對相關主題有深度閱讀和學習需求的孩子。
當然啦,因為書和雜誌內容不完全重複,所以兩個一起買也完全沒問題。
4 這套書適合什麼年齡的孩子?
《少年科學家》適合8-15歲的孩子。
但實際上,這套書只有年齡下限,就是孩子能自主閱讀。8歲以下的孩子,也可以嘗試從讀圖開始閱讀或親子共讀。
沒有年齡上線,爸爸媽媽們也同樣可讀,書中很多前沿知識可能我們家長也未必知道哦。

9月的時候,G務院下發了《關於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正式提出“大科普”的理念。

要求“到2025年,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科普格局加快形成。”
這份檔案直接把科普教育推到了新高度。今後學校對科普教育的佔比必然要增加。其實科普對孩子的好處無需多說,家長們都瞭解。
除了讓孩子收穫知識,科普更是讓孩子看見真實的世界,甚至看見未來的世界。讓孩子有國際視野科學的思辨方式,對他們今後的成長意義遠高於現階段收穫的知識。
我們要向所有的孩子,以及對科學感興趣的父母,推薦這套由全球科學家創作的科普書。
《少年科學家》,送給每一個對世界好奇的
↑長按掃碼購買
《萬物》雜誌出品《少年科學家》全4冊
適讀年齡:8歲以上自主閱讀
8歲以下親子共讀
團購詳情
團購產品:《萬物》雜誌出品:《少年科學家》(全4冊)
團購價:128元,原價236元
適合人群:8歲以上自主閱讀,8歲以下親子共讀
發貨相關:河北廊坊發貨,中通圓通隨機快遞,不接受指定快遞;新疆西藏港澳臺海外及疫情區不發貨,其他地區包郵
發貨時間:48小時發貨(法定節假日不發貨,疫情地區時效不保)
售後相關:不影響2次銷售的情況下,支援7天無理由退換貨
團購產品:《萬物》雜誌 2023年刊1-12月份
團購價:368元/年
適合人群:8歲以上自主閱讀,8歲以下親子共讀
發貨相關:圓通快遞,發12次貨,每月15-20號左右發貨,發當月
售後相關:不支援7天無理由退貨
下單方式:掃描文中二維碼,或點選文末“閱讀原文”進入父母學堂優選商城
歡迎關注“萌萌姐講童書”影片號
萌萌姐幫您選好書、少踩坑!
↓點選“閱讀原文”,立享優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