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與童話和其他的幻想文學相比,科幻小說對小讀者的未來會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為什麼聰明的孩子都愛讀科幻?
騰訊馬化騰、小米雷軍、360周鴻禕、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馬斯克、蘋果喬布斯、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
這些科技圈大佬幾乎全是科幻愛好者。
科幻作品對孩子們想象力、創造力的啟迪以及裡面所呈現的對科學的探索精神,是其他任何閱讀書籍都無法媲美的。
劉慈欣也認為:“與童話和其他的幻想文學相比,科幻小說對小讀者的未來會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就連課本和試題也透露著一個資訊:愛讀科幻的孩子,一定比別的孩子走得更遠。
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需要一套科幻好書的陪伴。
那麼應該什麼時候讀?怎麼讀呢?
美國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建議:“兒童應該儘早閱讀科幻作品,最好在9歲或10歲,且不能晚於11歲。”
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套由全球“雨果獎”得主劉慈欣攜手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發起人董仁威聯合主編的《“太陽鳥”少兒科幻大獎系列》
曾獲“雨果獎”、“星雲獎”的劉慈欣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科幻領軍人物,代表作《三體》風靡全球。
要知道在世界科幻界,"雨果獎"和"星雲獎"是公認的科幻文學領域的國際很高獎項,被譽為“科幻文學界的諾貝爾獎”。
董仁威聯合創辦了世界華人科幻協會、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少兒科幻星雲獎,是當今中國科幻創作領域很有分量的號召人,為推動中國科幻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有這兩位科幻界大佬“坐鎮”,這套書的專業性、優秀性和可讀性可見一斑!
除此之外,這套書還擁有強大的創作天團。
匯聚了國內科幻重要獎項——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少兒科幻星雲獎、銀河獎、晨星獎、未來科幻大師獎等得主們的全新力作,為孩子們獻上一套精品少兒科幻作品集。
他們以專業而細膩的筆觸,為孩子構建幻想中的科幻場景。
全套書一共6冊,分別包括:
《七重外殼》:被譽可媲美《盜夢空間》的科幻作品,而講故事的結構領先《盜夢空間》20年
《吞噬行星》:8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2屆少兒科幻星雲獎得主陸楊的短篇合集,匯聚華語少兒科幻短篇精粹
《殘缺》:少兒科幻幸運獎得主尹代群全新力作
《地球上來的小男孩》:少兒科幻幸運獎得主尹代群全新力作
《孫悟空的跟屁猴》:少兒科幻星雲獎獲獎作家力作,當西遊遇上科幻,會發生怎樣奇妙的轉換?
《靈境少年遊》:“大白鯨”原創幻想兒童文學獎獲獎作家王珂瑋,為孩子們構建一個別樣元宇宙。
覆蓋地球災難、時間旅行、人工智慧、外星變異、未來世界等熱點科幻創作型別。
比如《靈境少年遊》講述的是關於虛擬世界的故事。
靈境系統是一款深受孩子歡迎的虛擬世界,人們可以在裡面學習、娛樂,裡面有很多智慧角色,幾乎所有的歷史人物、遊戲人物、動畫片主角都能在系統裡找到。小學生嘉義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但近來反對靈境系統的聲音越來越多,為了進一步完善靈境系統未成年人模式的各項設定,靈境系統面向全社會徵集意見和建議,最終選出15人參與本次靈境系統提升。
嘉義很幸運地參與到這一次的系統完善工作中,嘉義他們能順利完成任務嗎?
這個故事即科幻,但又無比的貼近現實。書中使用第一人稱,讓我們讀著書中的文字,彷彿隨著主人公一起進入靈境系統,感受未來世界的虛擬空間。
孩子不僅能沉浸其中,感受虛擬世界靈境突破想象的種種奇妙體驗,還會思考“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關係。
故事情節設計巧妙、有趣,內容涉及地球災難、時間旅行、人工智慧、外星變異、未來世界……既富有想象,又符合科學發展程序,是積極的、正面的、溫暖的,能讓孩子們讀得明白、讀得開心,並從中獲益。
孩子會感受到作品傳遞出的文學、科學、美學和趣味性,即使是對科學不感興趣的孩子,也能讀得津津有味!
作為7~14歲孩子的科幻入門讀物,再合適不過。
給孩子買優秀的大獎圖書,不僅不會踩雷,更重要的是孩子在不同年齡,都能讀出不一樣的味道,連我們大人捧起書,都會捨不得放下。
這套書無論孩子自己讀,還是和孩子一起讀,都強烈推薦!
為什麼值得推薦?
1.貼合當下科幻熱點教育趨勢,補充課外科幻閱讀需求
在科技強國背景下,科幻文學已然成為培養“大語文”思維的必讀內容,也更加頻繁地出現在語文教科書、考試閱讀理解、高考作文中,出現在國家教育政策的檔案中。
2017年,北京市中考作文再次出現科幻題目;
2018年,劉慈欣科幻小說《微紀元》進入全國高考語文卷,佔分15分;
2020年,在教育部發布的新版中小學生閱讀指導書目上,出現了劉慈欣的《三體》、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裡》、張之路的《非法智慧》等多部科幻小說……
22年出臺的新課標檔案中,明確提出課內外讀物應包含科普科幻作品。
教育的重視,其實都透露了一個風向:未來,科幻文學將成為青少年兒童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所以,在中小學階段,培養孩子閱讀優秀科幻文學作品,尤其必要而迫切。
要孩子入門科幻小說,建議是從短篇或者中篇開始,因為長篇尤其是國外的科幻作品,一開始一定不好讀,人物名字不好記加翻譯直接會澆滅一切閱讀興趣。
《“太陽鳥”少兒科幻大獎系列》這套由劉慈欣董仁威聯合主編,集結科幻大獎作家打造給孩子的科幻入門讀物,是7~14歲孩子閱讀科幻作品的優選,以6部高質量的科幻作品,帶孩子踏上精彩、奇幻的科幻旅程。
強大的作者團隊中,匯聚了華語科幻老中青三代的創作力量。
所選作品裡,既有中國科幻銀河獎的歷史獲獎篇目,也有少兒科幻名家的全新之作。既有長篇力作,也有中篇精華,更有短篇佳作,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對科幻文學的全面理解和認識。
全書共6冊,每冊字數在9~10萬字,即使是低年級的孩子也能毫不費力輕鬆閱讀。
共計56萬字,適合7~14歲孩子閱讀,滿足閱讀量需求,是大語文很好的閱讀材料,對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也大有裨益。
2.多學科知識,在孩子心裡種下一顆求知的種子
優秀的科幻作品,需要以豐富而前沿的科學技術為背景,所以這套書裡的知識含量也是很高的。如果是愛讀科學的孩子,一定會愛這套書。如果是不愛讀科幻科普的孩子,一定會因為這套書而愛上科學。
比如《靈境少年遊》裡的虛擬課堂裡包含的天文地理、電磁電波、量子力學、光孤子通訊等科學知識,對於啟發孩子的科學力大有裨益。
比如《殘缺》裡的未來定製式育兒。
隨著孩子的閱讀,這些硬核的科學知識,將深植於孩子的思維中,引導孩子聯絡課內外知識,投身於科學探索之路。
科幻小說的重點不在於教會孩子具體的知識,而是培養孩子對知識的興趣、對科學的探索意識,對於世界和宇宙的思考。有了這些,孩子們會樂意主動學習,去拓展瞭解更多更廣泛的知識。
好的科幻作品可以幫助孩子開啟視野和格局,建構起孩子宏闊的人生觀、世界觀、宇宙觀。
不管是《生存實驗》裡全人類的孩子到天房外進行生存實驗,還是說《吞噬行星》里人類末世的彼此關照,都帶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考,引發孩子對於未來世界和人類命運的人文思考。
另一方面,科幻文學多是關於未來或者遙遠世界的遐想,構思奇特、想象瑰麗,對於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大有幫助。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從這套書裡獲取更高的眼界和開闊的科學思維,有永不磨滅的好奇心、無所畏懼的探索欲以及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正如劉慈欣自己所言,希望這套書能幫孩子們瞭解一些科學方面的東西,在孩子們接觸科幻、探索科學的路上,起到啟蒙作用。
3.開啟孩子的視野和格局,幫助孩子建構宏闊的人生觀、世界觀、宇宙觀
科幻作品,往往藉助宏大的敘述背景,展現出主人公宏觀的視野、富有先見的遠識和對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注,好的科幻作品可以幫助孩子開啟視野和格局,建構起孩子宏闊的人生觀、世界觀、宇宙觀。
不管是《生存實驗》裡全人類的孩子到天房外進行生存實驗,還是《吞噬行星》里人類末世的彼此關照,都帶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考,引發孩子對於未來世界和人類命運的人文思考。
4.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少兒科幻畫”獎得主領銜繪製
插畫對於童書來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能幫助孩子理解內容,還能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而對於科幻作品來說,好的插畫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圖書插畫由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少兒科幻畫”獎得主孫海鑫領銜繪製,參與繪製畫家均為科幻文學領域專業畫家,以專業而細膩的筆觸、富有衝擊力的畫面,為孩子構建幻想中的科幻場景。
不僅能夠生動地展現科幻作品中所描述的奇異世界和場景,還有助於兒童理解科幻作品中的複雜情節和概念。
由於科幻作品通常涉及未來科技、外星生物、異次元空間等超現實元素,插畫則能夠透過形象化的方式,將這些元素以視覺形式呈現出來,使兒童讀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科幻世界的魅力。
科幻作品本身就充滿了奇幻和想象的元素,而插畫則能夠進一步拓展這些元素,引導孩子在腦海中構建更加豐富多彩的未來世界。
可以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出獨特的創新思維。
書的版式也貼近時下主流的科幻文學風格,圖文佈局合理,排版疏朗不擁擠,孩子讀起來輕鬆不累眼睛。
字型也清晰易讀,大小適中,既不會太小以至於難以辨認,也不會太大而佔據過多頁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