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永淳自曝兒子哥大畢業“家裡蹲”!平和萬瑋:中國家長的“執念”毀了一代孩子…

自特朗普上任以來,世界彷彿就進入了“亂紀元”。最近眾議院透過特朗普的《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法案,未來可能非美國公民(包括綠卡持有人)向海外轉賬,需徵收5%的附加稅。
此外還有,特朗普和哈佛的“百億美元戰爭”白熱化,高校斷供之下爬藤還值得嗎?AI時代我們過去教育培養的能力還有用嗎?還有很多家長關心的,一方面我們家長想要雞娃、進名校、爬藤,但是孩子真被雞抑鬱了怎麼辦?
根據最新資料,上海中學生抑鬱檢出率高達36.4%。就在昨天,9歲圍棋少年跳樓事件又引發了家長圈的熱議。
還有藤校畢業即失業的可能性,最近前央視名嘴郎永淳自曝兒子從哥大畢業找不到工作,還問父親“能不能再啃老三年?”,令人唏噓。
當今社會“亂紀元”下的教育困局,我們邀請了平和學校總校長萬瑋來給我們一一解讀。在他看來我們父母的教育、學校的教育一定要跳出“我執”,教育是有為的,但不能急功近利,教育更是無味的,關鍵在於薰陶、浸潤和感染。
一年一度搖號後的焦慮時刻,聽聽萬校長的教育良言。
萬瑋
民進中央教育委員會委員
上海市民辦平和學校總校長
2006 年“上海教育年度十大人物”
教育部“國培計劃”首批班主任專家庫成員
年前東哥又約我吃飯聊天,我才想起來,離上次見面已經一年了。
東哥叫了部網約車,弔詭的是,他竟然輸錯了地址,開出去很遠才發現方向不對。東哥跟我發訊息,表示抱歉。我一邊點菜,一邊耐心等待。東哥隨後補了一句:一切都是天意。
嗯,這很符合他的風格。
沒有興趣的孩子怎麼辦?
東哥長期在香港定居,兒子小學畢業後,東哥舉家搬回上海定居。兒子讀了一所老牌國際學校,八年級讀完,申請去了美國讀高中。
東哥說,這所美高排名20多,這小子貪圖安逸,不肯申請排名更高的學校,說進去會被卷死。
我說,排名20多也很不錯了!
東哥搖搖頭說,這學校好是好,就是太不捲了。學校給學生留的空餘時間很多,如果他用這個時間發展一下自己的興趣愛好,也挺好,但是他沒有。我們感覺他的時間都浪費了。
他有什麼愛好嗎?我問。
籃球吧。東哥說,除了打籃球之外,他還會刷很多籃球的新聞和影片。我和他媽媽擔心的是,他似乎對新生事物沒有什麼好奇心,你看這段時間Deepseek這麼火,我們讓他研究一下,他也不上心。話說回來,美國這個社會還是很封閉的,學校在一個鎮上,跟現代社會似乎是隔絕的,不像國內,感覺過一兩個月就會有變化。
學校裡中國孩子多嗎?我問。
也不是很多。東哥搖搖頭,和他同時進去的有一箇中國的孩子,來自北方一個大城市,英語不是很好,正常申請是進不去的,那個孩子對機器人感興趣,有一些這方面的特長,學校機器人社團的教練看中了他,就錄取了。這孩子課餘時間都在搞機器人,感覺這個學校還挺適合他。
東哥的兒子在上海時,學了不少東西,大多三分鐘熱度,在東哥的鼓勵下,籃球倒是一直堅持打,不但進了校隊,還拿到重要比賽的MVP。東哥很是欣慰地說,這小子腦子還是很聰明的,他身高不高,一米七零左右,知道只有在這個階段還能拿一些榮譽,長大後就沒機會了,所以比較投入。
我說,每個人都不一樣。你兒子只是暫時還沒有找到人生方向而已,那些已經確定方向全情投入的孩子,短期來看,時間利用效率很高,長期來看,能走多遠,也很難說。那個搞機器人的孩子,目前只是沒有其他選擇而已。
東哥搖搖頭說,選擇太多,也不是好事。
我想起了一個古老的諺語:人在吃不飽飯時,只有一個問題;在吃飽飯之後,就有了很多問題。
人生追求的三個層次
我問東哥,你已過知天命之年,回顧過去,有遺憾嗎?
讀大學時,東哥才華橫溢,指點江山,70多人的大班裡,東哥能看上眼的屈指可數。進入職場後,東哥經歷了不少曲折,選擇常常出人意料。
我以為東哥會有遺憾,東哥卻搖搖頭說,並沒有。
東哥說,人一生追逐的,無非三樣東西:
  • 財富(wealth)
  • 健康(health)
  • 快樂(happiness)
年輕人常常犧牲健康與快樂,去追求財富,大多數人一輩子求而不得;少數人得到財富後,拼命花錢去保養身體;對於那些擁有了財富與健康的人來說,快樂則成為終極目標。
一定得經歷了財富與健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嗎?我問。
東哥想了想說,中國人常說知足常樂,然而曾經滄海難為水,若是未經滄海呢?普通人是很難知足的,這是人性。未經富貴而知足,要麼是天賦異稟,要麼是涅槃重生。
你快樂嗎?我問。
我不算有錢,我的客戶都是有錢人,但是我覺得我比他們大多數人都快樂。快樂來自於修行,真正的快樂是認知提升的快樂,是悟道的快樂。
在我看來,你兒子已經很優秀了,他應該能進一所很不錯的大學,但是你和孩子媽媽並不滿足。我說。
東哥說,是啊,他媽媽希望他能進大藤,否則費這麼大勁去讀美高的意義何在?
我說,在我看來,中國人還追求名聲。孩子讀書,要進名校,才算是光宗耀祖,對父母而言是很大的快樂。
東哥點點頭,名聲與財富可歸於一類,名利名利,皆世俗之物也。
豐子愷在《我與弘一法師》一文中提到李叔同遁入空門,別人都很詫異,他卻能理解老師的心。豐子愷說:
“我以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
凡夫俗子在第一層,一些知識分子、學者、藝術家能達到第二層,而李叔同則完全進入了第三層。
人的一生,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終點又回到起點,看起來是個圓圈,然而,對快樂的追求卻無窮無盡。起點是終點的投影,我們的一生都在修行的路上。
要改變關係,先改變自己
我問東哥,兒子一個人在美國,你們還放心嗎?
東哥說,我還好啦,媽媽有些擔心,兒子自己很有主意,我們講的話有時也不大聽。
一個高中生,離開父母,獨立面對新世界,正如魚入水,鳥歸林。
我曾經參加過一個培訓課程,導師強調感恩的心很重要,他舉了一個例子:
一位企業家與父親關係破裂,十年沒有聯絡。老師給他一張紙條,讓他每天晚上睡覺前念十遍,大意是感激父親給他生命,他無條件接納感恩云云。唸了一個月之後,奇蹟發生,父親竟然從家鄉打電話給他。企業家分享這個故事的時候淚如雨下。
導師的結論是:要改變別人,先改變關係,要改變關係,先改變自己。
東哥說,然也。我近期參悟人生,頗有心得。有一句話叫:一切即我,我即一切。不知你聽說過嗎?
我說,願聞其詳。
東哥說,一切即我,就是說,如果世界出了問題,不是世界的問題,而是我的問題。譬如兒子現在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我要反思,一定是我出了問題,我一定做錯了什麼,如果我為此煩惱,那也是應得的懲罰。
我即一切,指只要我做出改變,世界也就為之改變。
我好了,一切就都好了。
教育的“有為”與“無為”
我讚歎東哥達到很高的人生境界,如果以圍棋選手的級別來比喻,大部人還沒有入段,東哥應該是國手了。
東哥謙虛地說,哪裡哪裡,我才剛上路呢。
東哥說起母親近期與他和太太同住,已經一個多月,史上最長。母親和太太隔閡很深,他做了大量協調,逐漸有了成效。
半個月前,東哥的姐姐專程來訪,開了個家庭會議,姐姐站在第三者角度,把老太太多年來心中的憤懣一一剖開來。東哥和太太目瞪口呆,許多他們根本未曾在意的言語與行為,老太太竟然積鬱在心中十多年。
東哥說,我現在深刻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為什麼如此強調“孝”。
我問,為什麼呢?
東哥說,孝的本質不是為了老人,而是為了自己。我現在特別信奉一句話:對上有為,對下無為。對上有為,就是要盡孝,對下無為,則是要剋制自己的控制慾,給孩子充分生長的空間。現代社會恰恰反過來。
東哥的觀點給我很大的啟發。
教育當然是要有為的,但是,不能急功近利。當我們對上有為的時候,孩子也看在眼裡,表面上看我們沒有對孩子做什麼,實際上行勝於言,教育的無為就體現在薰陶、浸潤、感染的過程之中。
我想起春節檔大火的電影《哪吒2》裡,東海龍王敖光對兒子敖丙說的那番話:
“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經驗為你謀個幸福,但現在看來,父輩的經驗畢竟是過往,未必全對。你的路還需你自己去闖,今後忠於自己內心的選擇吧。”
這是覺悟之後的無為。 
教育焦慮的“一劑解藥”
在我見過的人中,東哥的認知之通透,罕有匹敵。
東哥偶爾會自費參加一些小規模的閉門研修。他跟我分享最近的一次研修,結束總結時,他作為學員代表做了一個發言,主題是“一劑解藥,一道光芒。”
在東哥看來,生活在塵世中的人都是中了毒的,中毒深淺不同而已,所謂的毒就是我執。解藥是什麼?就是從我執中跳出來。每次聽到不同的意見,見到讓自己不爽的處理方式,都是跳出我執的好機會。而挫折、失敗則是重要機遇。佛說,煩惱即菩提。從這個角度來說,煩惱就是解藥。
所謂禪宗,以及西方的正念,本質都是尋求解藥。
研修營給每個學員安排了導師,導師都是老學員,放棄工作或休息來做志願者。東哥形容導師給他的第一感覺,就是“一道光芒”。他說自己很幸運,因為那批志願者中最高明的人成為他的導師。
東哥有兩個打算,一是以後也積極報名做導師,成為別人眼中的“一道光芒”;二是想辦法說服研修班的舉辦者開青少年營,他立馬送兒子過來。東哥解釋說,兒子不聽我的,但如果聽進去哪位老師的話,就可能改變一生。
我聽了為之一振,這不正是教育者的價值嗎?
我感覺,東哥其實是來給我上課的。 
「寫在後面的話」
我和東哥從事不同的職業,有著完全不同的人生經歷,然而我們的交流彼此印證,殊途同歸。
蘇軾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胡適說: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
常有人問我,在人工智慧時代,教育的價值究竟是什麼?我想,也許就在這進一寸的歡喜中吧。
👇👇文末留言區留言分享你的故事或感想,我們將為留言區點贊前3名讀者每人贈送一本《升學之道》,下週五開獎,包郵哦~
作者招募&投稿:caohuiying691065
文章轉載:yan1099361479
家長入群:zhenbangclub
點贊&在看,及時收到推送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