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博士人數太多,高校學術崗已經裝不下了

圖源:Freepik
導讀:
研究人員提醒道,博士專案需要更好地培養學生,讓他們能適應學校之外的崗位。
Diana Kiwon
自然系列 | 來源
全球的博士畢業生數量在過去幾十年裡一直在穩步增加。而中國和印度等國家的人數更是出現了爆棚。
傳統而言,博士學位是在學術界覓得一份終身職位的墊腳石而如今,博士畢業生的數量大大超過了高校和研究所的空缺職位研究人員認為,許多大學並沒有讓研究生做好從事學術圈外工作的準備。
“我們要讓博士生教育更有意義、更可持續,更好地匹配社會和就業市場的多樣化需求。” 曾就職於經合組織(OECD)的葡萄牙高等教育國務大臣Cláudia Sarrico說道。
SAIXIANSHENG
博士爆棚
在經合組織的38個成員國中,1998年至2017年的新晉博士畢業生數量幾乎翻番[1],而且之後仍在繼續攀升。(但在過去幾年,澳大利亞和巴西等國家的博士在讀人數已經開始下降,部分原因是生活成本高和補貼低。)
在中國,博士生的數量翻了一倍——從2013年的在讀人數約30萬人到2023年的逾60萬人。“人數太龐大了,而且還在不斷增加。”香港大學研究高等教育政策和實踐的Hugo Horta說。推動這一增長的因素有好幾個,Horta解釋道,比如本科學歷和碩士學歷的人數一直在上升,比如國內許多人相信投資高等教育能帶來更好的經濟和社會回報。
但是,學術界的崗位數量並沒有與博士生人數“齊頭並進”,Horta說。被這些博士項目錄取的人,絕大部分是按照學術方向在培養,因此許多未來畢業生將面臨激烈的崗位競爭,他說。
SAIXIANSHENG
寄予厚望
在美國、澳洲和英國等國家,非學術崗位已成為博士畢業生的“常態”。2023年的一項研究[2]調查了英國逾4500名博士畢業生,發現超過2/3的博士畢業生在從事學術圈外的工作。
這類就業情況意味著,博士生正在選擇非科研性質或是超出他們專業範疇的工作。南非參與一項2020年調查的逾6000名博士生中,18%的人表示他們在尋找相關專業的工作時遇到了困難。“即使他們最後找到了工作,也不一定和他們的博士學歷相關,而且很多時候不是他們期待或想要的工作。”該調查共同作者、南非斯泰倫博斯大學大學的研究員Milandré van Lill說,“依我看,我們的博士畢業生已經達到了飽和。一些在學術圈外找到工作的畢業生覺得自己有點大材小用了,van Lill
但這也不是絕對。2023年的這項研究發現,博士畢業生的職業滿意度普遍較高,超過90%的人表示對自己的工作很滿意[2]。相比從事社會科學、藝術和人文領域的人,從事科學和技術領域的人更容易找到科研類工作——這也與職業滿意度更高有關。
如今,這麼多博士畢業生不得不在學術圈外找工作,引發了人們的一個疑問:碩士學歷是否就夠了——可以增加自己的就業競爭力,也能獲得一般博士學歷才有的收入。根據2023年[3]的另一項研究,在英國擁有研究生學歷的人中,博士學歷比碩士學歷的時薪普遍更高但並非所有專業都如此。在法律、經濟和管理專業,博士學歷比碩士學歷的收入略低。如果考慮就業年限和資歷,任何領域的碩士學歷都比博士學歷的收入略高。
SAIXIANSHENG
風向轉變
許多研究人員呼籲我們重新審視博士的意義,讓高等教育系統改革能更好地幫助博士生適應不斷變化的就業市場。日本、德國和英國等國家已經開始改革了,比如讓博士生在研究期間接受培訓和帶薪實習,或是推出諸如“產業博士”的替代選擇,“產業博士”讓學生與企業合作完成他們的研究。儘管如此,許多博士生仍表示,學校並沒有採取足夠的行動,來幫助他們適應今後的非學術型崗位。
“我們必須改變博士教育,培養適合各行各業的博士,”Sarrico說,“社會需要他們的技能——創新力、批判思維、分析思維——所有這些都是就業市場看重的。”

參考文獻:
1. Sarrico, C. S. High. Educ. 84, 1299–1315 (2022).
2. Hancock, S. Stud. High. Educ. 48, 1523–1537 (2023).
3. Marini, G. & Henseke, G. Stud. High. Educ. 48, 1538–1550 (2023).
原文以How many PhDs does the world need? Doctoral graduates vastly outnumber jobs in academia標題發表在2025年6月22日《自然》的新聞版塊上,中文翻譯版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自然系列》,《賽先生》獲授權轉載。
© nature
Doi:10.1038/d41586-025-01855-w

歡迎關注我們,投稿、授權等請聯絡
合作請新增微信SxsLive202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