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工智慧上太空,“星算計劃”顛覆戰爭想象

從 “天感地算” 到 “天數天算”:太空計算星座開啟了太空經濟新格局。時間,5月14號,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一箭十二星,一下送上天,這是全球首個太空計算星座,三體計算星座搭載了80億引數的天基模型,能夠實現整軌衛星互聯,並計劃建成千星規模的太空計算基礎設施。
這是人類首次將大規模算力部署至太空。什麼是太空算力?為什麼要做計算衛星?有什麼用?為什麼說太空計算是下一代技術制高點?帶著問題找答案。

經常玩衛星的朋友都知道,傳統衛星的技術多以“通”“導”“遙”為主,以觀測衛星為例,發射上去,飄在太空,對著地球觀察拍照,每天產生的資料量高達500G,這500G資料需要傳回地球,用地球上的計算機進行分析。但因為頻寬、地面站過頂時間等限制,能及時傳回地面的可能只有20G!大部分有價值的資訊,就損耗在了太空裡。
美國一家公司給了靈感,這家公司說,他們的AI衛星能把地理空間情報決策效率提升8倍!邏輯很簡單,就是“把算力送上天”!衛星有了AI功能,拍攝到畫面後自動分析、生成報告,最快只需要90分鐘!要知道,傳統的情報分析方法,可能需要幾小時甚至幾天才能完成。
這家公司已經拿到了美軍訂單,給駐歐陸軍提供俄烏邊境每小時更新的裝甲部隊動態,沒錯,每小時更新!這完全改變了戰場的透明度和響應速度。我們的“星算計劃”專案相當宏大,要發射2800顆算力衛星組網,然後和地面超過100個算力中心互聯互通,打造一個能包裹住地球的空地一體化算力網路,建成全球第一個太空計算系統!如果“星算計劃”一步步成功落地,算力行業就是一場顛覆想象的變革。
太空計算星座的出現,會重塑現代戰爭格局。在軍事偵察監視方面,有了太空計算星座後,眾多遙感衛星可透過星間鏈路雷射通訊互聯,以每秒100G的超高速率把拍攝的影像即時傳輸給太空計算星座。
衛星上搭載的先進演算法能在秒級或分鐘級時間內,快速識別出影像中,諸如航母編隊狀態、軍事設施部署等關鍵資訊,極大提升了軍事偵察的時效性與準確性,為作戰決策提供了更及時、精準的情報支援 。
太空計算星座構建的高速、穩定通訊網路,能確保不同作戰單元之間資訊的順暢傳遞。在複雜電磁環境下,傳統通訊衛星易受干擾,而太空計算星座憑藉強大的計算和抗干擾能力,可對通訊訊號進行即時最佳化和調整,保障通訊鏈路的穩定。比如在多軍兵種聯合作戰中,各軍種的作戰資訊能夠透過太空計算星座快速、準確地共享,實現高效協同作戰 。
精確制導武器的打擊精度直接影響作戰效果。太空計算星座還能利用強大的計算能力和即時資料處理優勢,給精確制導武器提供更精準的目標定位和跟蹤資訊。在導彈飛行過程中,星座能根據戰場即時態勢,對導彈飛行軌跡進行動態修正,使導彈能夠更準確地命中目標,大大提高打擊效能 。
在未來戰爭中,太空計算星座將成為國家軍事能力的關鍵支撐。它整合了偵察、通訊、導航等多種功能,為作戰指揮提供了全面、即時的戰場態勢感知,戰場上瞬息萬變,一秒就能定勝負,誰能更快速、準確的做出決策,誰就能在現代戰爭中佔主動地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