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哥華港灣
(微信ID:bcbaynews)
貿易戰陰影籠罩,原本是加拿大史上最大汽車投資的本田(Honda)電動車超級工程,突然被按下暫停鍵。
公司還表示,因關稅原因,會將部分銷往美國市場的暢銷CR-V車型的生產轉移到俄亥俄州工廠。


據CBC、CTV等媒體報道,今日(5月13日,週二),日本汽車製造商本田公司宣佈,將暫停其在加拿大推進的150億加元電動汽車供應鏈投資計劃,大約兩年。
本田表示,專案推遲的原因主要是電動汽車市場增長放緩,使預測市場進展變得困難。
本田公司執行長三部敏宏(Toshihiro Mibe)今天在日本舉行的季度收益新聞釋出會上表示,將觀察兩年後電動汽車市場的狀況,再決定是否繼續推進該專案。
三部敏宏強調,公司將CR-V生產轉移到美國的舉措是關稅的直接結果。他表示,稱美國關稅將使其利潤減少40億美元。

“從中期來看,如果關稅措施要長期實施,那麼我們就必須增加在美國的生產能力。”
去年,本田是加拿大第二大汽車製造商,年產約42萬輛汽車,而CR-V佔了總數的近一半。
不過,本田公司發言人就表示,150億加元專案暫停不會影響目前加拿大工廠的就業水平,公司沒有計劃削減加拿大的整體產量或裁員。
150億加元的專案泡湯
瘋傳部分業務要遷往美國
去年4月25日,加拿大前總理特魯多宣佈,本田將在4年內在安省投資150億加元,助力這家日本汽車巨頭擴大其規模。
本田原計劃在其位於安省阿利斯頓(Alliston)的裝配廠旁邊建造一家電動汽車組裝廠和一家電動汽車電池廠。

此次擴建將創造1,000個高薪的製造業新崗位,並保留現有的4,200名員工,此外還將在零部件生產和新工廠建設中創造數千個衍生崗位,為安省製造業注入強勁動力。
該計劃原定2028年全面投產,建成後預計將年產24萬輛電動車,將大幅提升加拿大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力。
然而,美加關稅戰導致加拿大的汽車業遭受重創。今年4月,日本經濟新聞社(Nikkei)的報道稱,本田汽車計劃將其汽車生產從加拿大遷往美國,以應對特朗普對進口汽車徵收25%關稅的政策。
報道稱,本田的目標是,未來兩到三年內在美銷售的本田汽車有90%要產自美國境內。
而要實現這一點,就有可能要將本田CR-V的生產線,從落戶多年的安省阿利斯頓遷移去美國。

安省省長福特當時回應稱:“工廠一定會留下”。
本田公司也發聲明表示,在可見的未來,其阿利斯頓工廠將全力運作,不會有任何變化。
扛不住了,本田利潤大跌
沒有想到的是,壞訊息還是來了!
對於本田公司的最新宣告,加拿大汽車零件製造商協會主席沃爾佩(Flavio Volpe)表示,汽車行業的關稅影響到每個人,本田自然無一倖免。
沃爾佩說:希望加拿大能找到一個解決方案,恢復本田在宣佈建立供應鏈時的信心。
安省經濟發展部長費德利(Victor Fedeli)的發言人表示,省政府將竭盡全力保護安省工人,並保持與本田聯絡。

安省省長福特也表示,本田已向安省省府“承諾”將繼續推進擴張計劃。
福特說,“我和本田方面溝透過,他們承諾會繼續擴充套件計劃,會讓工廠持續運轉。”
本田暫緩投資的決定背後,反映了公司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公司今日剛剛釋出的最新財報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的財年利潤同比下滑24.5%。
該公司還警告稱,如果新實施的關稅持續存在,其利潤將在截至2026年3月的下一個財年暴跌70%。
加拿大汽車產業嚴重依賴美國市場
據CBC報道,加拿大汽車行業近六成工作崗位依賴美國市場。
個別領域如金屬零件壓印或摩打製造,與美國相關度更達85%之高。

這代表加美生產鏈高度一體化。魁北克大學經濟系教授梅內里斯(Florian Mayneris)對此表示,加拿大的汽車工業,並非為加拿大、而是為美國市場所發展的。在組裝之前,零部件往往要多次過境。
如果局勢持續下去,他預計製造商會將所有產品遷回美國,這將令加拿大的就業大受打擊,而且也會推高生產成本,損害行業競爭力。
加拿大八分之一的工作與美國有關
加拿大統計局的資料顯示,加拿大每8份工作,就有一份與美國有直接或間接關係。
有學者指出,美國目前幾乎是加拿大的惟一合作伙伴。


在幾個關鍵行業,超過四分之三的工作崗位依賴於與美國的貿易。尤其是在汽車、油砂開採和鋁加工行業。
梅內里斯說:我們一直都很清楚,鄰近美國使我們很容易受到影響,現在終於真實地感受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