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戒嚴鬧劇,緊急狀態日常化有什麼後果?

上週非常重大的國際新聞,是發生在韓國的政治事件:12月3日深夜,總統尹錫悅突然透過直播宣佈戒嚴。不過這一戒嚴令前後只維持了約6小時,最後又以尹錫悅直播的方式取消。
當地時間12月7日上午,尹錫悅發表電視講話向韓國國民道歉。
韓國發生了什麼?戒嚴意味著什麼?為何又快速結束?楊照透過孟德斯鳩讀論法的精神,尤其是解釋三權分立的部分,可以給這次韓國政治鬧劇提供一個有效的理解框架。
講述|楊照
來源|看理想音訊節目《10堂公民課》

1.
韓國怎麼了?

首先來看什麼是戒嚴。戒嚴有各種描述方式和定義。這次韓國總統尹錫悅宣佈的戒嚴,打破了三權分立,將本來在設計上應該要獨立,甚至彼此牽制,彼此監督的三種權力集合在一起。
尹錫悅所做的事情,是由總統宣佈戒嚴,也就表示要用行政權統納立法權和司法權。實際上,他馬上就規定停止國會運作,這破壞了立法權,取消了立法權。
接下來,戒嚴令中包含的可以對人民進行無證據的搜尋跟逮捕,這又明顯侵犯了司法權,或者是取消了原來司法管轄領域應有的司法的做法。
尹錫悅這次戒嚴漠視了一件事,那就是韓國憲法有明確規定,總統雖然有權力宣佈戒嚴,但這是行政權所賦予總統的權力。
還有立法權。因為立法權監督行政權,所以必然會有規定,就算是總統宣佈了戒嚴令,也需要由國會來稽核透過。而且事實上,宣佈戒嚴令的時候不能是國會不運作的時間。
這次韓國戒嚴有清楚的違規:尹錫悅竟然藉由未經國會透過的戒嚴令,來要求停止國會運作。所以當晚韓國國會緊急集會,在短時間之內,有將近200位國會議員突破了戒嚴軍的封鎖,進入到國會議場開會投票。
午夜剛過,他們就針對取消戒嚴進行了投票,最後的票數是190:0。韓國國會一共300個席次,190票意味著遠遠超過了半數人同意。於是戒嚴令就被國會取消。
這個法治架構的基本設計,使得立法權不能輕易被行政權取消。倒過來,立法權壓制了行政權,讓戒嚴沒辦法走出總統府。
不止如此,尹錫悅接下來還要面對韓國國會對他的彈劾,以及關於他違憲、違法宣佈戒嚴所應承擔的司法責任。這個過程中,三權分立的法治原則深入人心。
更進一步,一旦有人破壞了三權分立,例如違法宣佈戒嚴,會引來怎樣的反應?尹錫悅戒嚴當晚,我們看到韓元大跌。整個亞洲的匯市股市,到了第二天早上可能就會有極大的動盪。
在6個小時之後,當戒嚴事件告一段落,從韓國到國際間幾乎沒有任何同情或支援尹錫悅的聲音。尹錫悅所屬政黨裡的國會議員,也沒有人投票支援他。他身邊的主要幕僚,跟他最親近的官員快速地一一辭職。
這告訴我們,如果三權分立的架構被破壞,會引發各方不安,難以讓人信服。
這裡可以聯絡到孟德斯鳩的理念,為什麼獨裁製有很大的問題?因為獨裁製,我們永遠不知道個人會在怎樣的情況下,做什麼決定,採取什麼措施。因此不止韓國,整個國際社會對尹錫悅的戒嚴鬧劇大都保持負面的態度和立場。
透過這次政治事件也可以看到,三權分立不是一個抽象的西方政治理論,這是一個經過長期實踐,被許多不同的國家證明,在政治安排上最穩定的架構之一。
尤其是立法權,為什麼它特別根本?立法權握在人民的手裡,因為立法關係到選什麼人來作為執行者,也牽涉到需要什麼樣的法案來滿足人民的需要。誰最瞭解人民?誰最瞭解怎樣的人有能力?當然是人民自己。
因此立法權在這樣的架構底下,是非常根本的。總統經過了人民的選擇和投票,但是他所得到的人民的賦權,仍然跟立法權不一樣,仍然要在立法的制衡下才能進行。
這次事件也讓我們看到韓國政治的一些根本問題,例如韓國總統的任期是5年,不得連任,這很容易導致兩件事。
首先,當總統取得巨大的權力且沒有連任的考慮,ta就不需要面對人民的再一次考驗。這時,總統很容易在施政上輕忽民意。這次尹錫悅就對主流民意以及國會的立法權表現出不尊重。
其次,5年一任期,不得連任,還帶來另一個問題,就是這樣的總統上任沒多久就被“跛鴨”(任期將滿的政府官員提出的政策透過可能性小)了,這意味著此時大家已經在想下一個統治者會是誰。
逐漸,不管是人才或是資源會離開現任總統,去找下一個民眾或各方勢力認可的人。當一個總統每次當了兩、三年就被跛鴨,對一個政治系統的運作絕不是好事。

2.
警惕“緊急狀態日常化”的危險

韓國在經濟的發展上長期依賴大財團。比如現代集團、三星集團,在韓國的經濟體制上佔有巨大的分量。大財團的運作很容易形成政商勾結,以至於今天的韓國總統,如果不跟這些財團打交道,ta的經濟政策、社會影響力都很難傳播出去。
而一旦跟這些大財團勾結,顯然ta的政治運作就處處會被利益腐蝕,於是產生了各式各樣的弊案。因此這麼多年來,不少韓國總統身陷囹圄,或是變得惡名昭彰。
尹錫悅開創了韓國總統另一種惡名昭彰的方式。這次宣佈戒嚴,他依賴的是行政權,包括動用軍隊的權力。
為什麼將軍隊歸給行政權?因為軍事牽涉到戰爭,戰爭牽涉到快速、立即的反應,如果要由立法權或者是司法權予以指揮行使,基本上緩不濟急,講究程式的集體決定不適合軍隊在行動上的需求。
不過由於行政權可以動用軍隊,軍隊因此特別需要保持中立,絕對不受任何震盪,或是個人用這種方式予以指揮。這次尹錫悅宣佈戒嚴,就凸顯了緊急狀況。
戒嚴發展下去,很容易被延長,也就是將緊急狀態日常化。如果發生了這樣的事,本來破壞三權監督分立的臨時安排到後來常態化,會產生獨裁政權的危險。
尹錫悅指控反對黨的國會議員親北韓,或是變成了北韓的內奸等等,讓我不免想到孟德斯鳩的書裡提到了一段特別的羅馬歷史,牽涉到法比烏斯。

3.
法比烏斯:
掌握大權而並未成為獨裁者

在19世紀到20世紀,英國有一個重要的知識分子團體叫"Fabian Society",核心人物是韋伯夫妻,這個團體在中文語境中常被翻譯為“費邊社”。
費邊社來自法比烏斯(Fabius)。當年在羅馬共和時期,羅馬遇到可怕的存亡威脅,來自於迦太基的漢尼拔,歷史上最了不起的將領之一,帶著大軍包圍羅馬,準備吞併。
法比烏斯當時被羅馬人民賦予了抵抗漢尼拔的任務。法比烏斯極有耐心,不管漢尼拔用什麼方式破壞羅馬周圍的環境,不管漢尼拔的軍隊如何挑釁,法比烏斯帶著羅馬的軍隊,要求他們要有耐心,敵來我走,敵走我追,長時間用這種方式跟遠道而來的漢尼拔軍隊打消耗戰,最終帶領羅馬渡過難關,打敗了漢尼拔。
所以費邊社提出社會主張的時候,希望能耐心地周旋,以長遠的眼光,以知識、以論理、以理性的方式來推動社會改革。
不過在羅馬的歷史上,法比烏斯還有另外一個特殊的地位。
因為法比烏斯面對的是羅馬生死存亡的戰爭,為了應對這樣的緊急狀態,羅馬人基本將各種不同的權力都賦予法比烏斯,讓他可以對抗漢尼拔。然而擁有這麼大的權力,集中了這麼多資源在手上的法比烏斯,並沒有成為一個獨裁者。
後來,羅馬的共和國消失了,轉型成羅馬帝國。
帝國當然有它的榮光,但是孟德斯鳩就特別提到:帝國的光榮跟人民之間的關係究竟是什麼?人民付出了多高的代價?最重要的代價就是,人民失去了政治自由,他們不再能決定把什麼樣的權力賦予給誰。
在羅馬共和時代,是人民決定將權力賦予法比烏斯。而當緊急狀態結束,法比烏斯也將人民賦予他的權力還給人民。主動權在人民身上,這是人民的政治自由。
到了帝國之後,人民沒有了政治自由,只能夠接受皇帝的統治。雖然皇帝的獨裁能強勢地動員,因而創造了帝國的榮光,但是相對地,在帝國下的羅馬人,比起共和時期並沒有過得更好,尤其是他們失去了作為共和國主人的最重要的身份與地位。

尾聲. 
三權分立,仍在保障今天的人們

孟德斯鳩具備敏銳的政治視野,他蒐羅了當時能找到的所有政治資料,推匯出如何對權力進行最好的安排的公式,那就是三權分立。
尹錫悅宣佈韓國戒嚴的這場鬧劇,從這個角度來看,是孟德斯鳩所提供的智慧,再一次經受住考驗。三權分立的原則沒有那麼容易被挑戰,更遑論被推翻。
靠著三權分立,靠著韓國國會的迅速行動,以及接下來韓國的司法權要發揮的作用,壓制了行政權想吞併立法權和司法權的野心,於是保障了社會的穩定。
當一個人想獲得更高的權力,這樣的野心不至於拖累全世界,讓民眾陷入惶惶不安的境地。
這樣的事沒有發生,這樣的事不應該發生。孟德斯鳩提出的三權分立原則,經過這麼多年的思考與執行後,讓這個世界得到了基本保障。
*本文整理自看理想原創音訊節目《10堂公民課:關於公共生活的大問題》番外,主講人楊照,有編輯刪減。請至“看理想App”收聽完整內容。
💡

音訊編輯:dy、Roc
微信內容編輯:林藍
配圖&封面圖:《首爾之春》
商業合作


投稿或其他事宜[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