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多了,每個人都是“病人”

不檢查就不會有病人,但檢查多了,每個人都可能是“病人”。
現在各種穿戴裝置可以監測大家的心率、血氧、心電圖,自己在家也可以測血糖、抗原,去醫院除了以前的血常規胸片,現在還有各種病原體抗體,甚至一次查十幾種病原體的核酸檢測。
哪怕身體沒有任何不適去做個體檢,從頭到腳把全套檢查查下來,總能查出幾個異常指標來,所以這些年到處都是“甲狀腺結節”、“肺結節”。‍‍‍‍‍
再加上網際網路的高效傳播,焦慮、恐懼這些極端情緒更容易被放大,碰上一些假陽性高的檢查,比如肺炎支原體抗體這些,現在只要孩子有點咳嗽、發燒,家長就擔心肺炎。
患者越擔心,看病時越焦慮,醫生就更傾向做檢查和開藥,然後發燒咳嗽的孩子做的檢查越來越多,吃的藥越來越多。
如果不把握嚴格的檢查和用藥的標準,我們就會陷入全民生病全民吃藥的境地。
醫療是一個很容易陷入倫理困境的行業,我們追求精準診斷,但左邊是漏診,右邊是誤診;我們也追求合理治療,但左邊是過度治療,右邊是消極治療;科普宣教上也是,少一些會無知無畏,過一點是製造焦慮。
醫療行業就像只有一根鋼絲可透過的峽谷,只有基於證據的規範,才更可能讓我們平穩走過這個峽谷。‍‍‍‍‍

相關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