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聞集團報道稱,一名美國女子在TikTok上分享了一段“令人咋舌”的購物經歷,引發廣泛關注。
該女子在澳洲時尚品牌Glassons購買了價值約125澳元(約合80美元)的商品,本以為交易就此完成,不料後續收到DHL的郵件,通知她支付高達200美元(約312澳元)的進口關稅,否則包裹將被退回。

(圖片來源:News)
Glassons是紐西蘭創立的品牌,在澳洲也有業務。Toftemark起初以為是“詐騙”郵件,但後來意識到這是現實。若想拿到所購物品,就必須支付這筆高額關稅。
DHL的郵件中並未詳細說明為何關稅如此高昂,然而,如今越來越多美國消費者都遇到了類似的糟心事。
這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規則調整有關——規則曾允許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商品免稅進入美國,但需要直接寄給個人買家。

(圖片來源:News)
今年2月,特朗普宣佈對所有來自中國的商品或包裹徵收120%的關稅,5月2日起統一徵收100美元。
這也意味著,即便商品在中國生產並運至澳洲,隨後又銷往美國,同樣要被徵收高額關稅。
就Toftemark的情況而言,儘管她是在澳洲購買的商品,但Glassons的產品都是在中國、印度、孟加拉國和越南生產的。
社交媒體使用者紛紛指出,美國的關稅政策導致這額外費用,而非澳洲的責任。有評論直言美國關稅制度複雜且不合理,並特別提醒消費者,這是美國政府施加的政策影響,而非商家或物流公司的責任。

美國對包括澳洲在內的一些商品徵收10%的基本關稅,並且對其他部分貿易伙伴實施更高對等關稅,儘管其中許多已被暫時中止。
中美雙方最近達成協議,計劃對部分超高關稅水平進行90天暫停,同時,美國計劃對低價值商品的關稅調整正在回撤中。

(圖片來源:News)
對於那些經常從海外商家購貨的美國消費者而言,這無疑是個好訊息,畢竟他們已被高昂的進口費用困擾許久。
在社交媒體上,還有不少使用者紛紛分享自己面對高額進口關稅的購物遭遇。許多人表示,這些額外費用給自己的日常購物帶來了極大壓力,在購買海外商品時不得不反覆權衡,甚至放棄心儀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