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天我忍不住在工作群和大家分享了,咱們團隊小夥伴立馬說,你可別這麼說,你看看就前不久,田亮女兒下巴後縮,他們夫妻倆就被全網罵,說當父母不合格,都這麼大了竟然不干預。

還有個小夥伴“幫腔”,你勸別人不用箍牙,你自己矯正牙齒了,你還早早給小D進行牙齒矯正了啊,你這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那就說我自己吧。
我其實就是那個小時候,家裡掏不起錢矯正牙齒的小姑娘。
我對自己的牙齒很關注,得益於我爸爸。我那個年代,爸爸都會堅持每季度帶我去上海牙防所檢查。
我一直記得,週末爸爸騎著腳踏車帶著我去看牙。那時候很多大人都會說,乳牙反正要掉無所謂,覺得我爸瞎浪費錢,但我爸爸卻始終堅持。
儘管如此,我仍然有不少蛀牙,但因為發現及時,總是第一時間補了。

現在代入一下,當年人人都說是浪費錢的事,我爸非要幹,他怎麼沒有被別人的口水淹沒,也沒有內耗得要命呢?
你看,那會兒基本上沒人會定期看牙,我爸爸每季度帶我去看牙,但女兒還總蛀牙,比身邊很多不堅持刷牙的孩子,牙齒更差。
我已經不記得當時的情景了,但我想想,身邊挖苦吐槽,說我爸老花“智商稅”的人肯定也是有的吧。我爸爸曾經開玩笑和我說過,他工資上交家用後,剩下的一大半都是給我看牙了😂。
但我爸媽壓根不受影響,我只記得我爸爸說的一句話,牙齒健康很重要的,能花得起這筆錢,咱們就不省。
因為定期看牙,我家也是很早就瞭解到牙齒矯正的。記得小學三年級換牙的時候,牙醫就建議我父母給我矯正,說我有點地包天,下巴後縮,現在干預可以控制。
爸爸問了一下價格和需要的療程,當下沉默了,並沒有立馬答應。回家後晚飯時,他說,我們不矯正了,家裡沒這筆錢。為了健康的錢,我們要出;為了美觀的錢,我們沒必要超出能力範圍出。

爸爸說得很坦然,我和媽媽完全沒有異議,的確,當年矯正牙齒的錢對我家來說就是大大超出了消費水平。
你們看,我們家對於牙齒保護的認識是挺超前的,但認識到了,並不代表必須掏錢啊,我30歲前就沒有矯正牙齒,我一直是牙齒不整齊,還微微嘴凸。
但講真我從未把“牙齒不夠整齊”這件事,和“我爸媽是不是好父母”聯絡起來。
前段時間去我爸媽家吃飯,我就把咱們讀者的留言給我爸看,問問他老人傢什麼想法。我爸看完立馬說,沒錢就別做啊,咱們當父母的,多大能力辦多大事,唯一死守的就是孩子的健康底線,其他的都是“錦上添花”。
我看著他笑著說,那你就一點不後悔嗎?如果你那時候給我矯正,你女兒現在就是盛世美顏了😂,你看我後來自己矯正錯過黃金期了,嘴巴還是凸的。再說了,那時候花的錢,也不是說咱們沒有,只不過後面幾年要省著點。

我爸爸一秒切換到了老師的模樣,一擺手,“不後悔,你現在說得輕鬆,後面幾年省著點。你要知道,那種每天都要省著點,然後還擔心矯正沒作用,這雙重心理壓力下,父母都當不了正常人了。
當父母,當老師,做任何其他角色都是這樣,多大能力辦多大事,父母也不是救世主啊。你後來不也自己賺錢自己矯正,你對自己要求別那麼高,我看來就是矯正得很完美了。”
看著他的樣子,我覺得真好,發自內心地覺得好。

所以從我24歲一直到30歲,我就一直想,一直猶豫著。



現在這筆錢花了如果沒效果,我會心疼嗎?現在這筆錢花了未來還要花一筆,我仍然想花嗎? 花了這筆錢,會影響我們家庭未來兩三年的生活質量嗎?

大J叨叨叨
我終於開始復工了,今天這篇屬於我想了很久終於寫出來的。有時候會覺得網路環境挺難的,說一句話經常會被誤解。但我後來想明白了,自己當年有這個公號就是“我手寫我心”,所以我還是把我真實想法寫出來了。
這個假期成功地吃好睡好少思考,不少朋友看我最近更新的影片都說我胖了。不過假期的結尾有點小波折,這幾天在吃流質食物了,沒啥大事,大家放心,會盡快寫出來和你們分享,相信對大家也會有借鑑作用的。
👇 點選【閱讀原文】
搜尋歷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