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華府訊息》連續更新的第1850天
“大而美”法案正在重塑美國財政格局:它將為富人和特定利益集團帶來數萬億美元減稅,卻以犧牲醫療補助、學生貸款和清潔能源投資為代價。前財政部顧問史蒂文·拉特納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該法案將在未來十年新增約3萬億美元赤字,是2017年稅改法案的兩倍,卻幾乎無助於經濟增長。
他認為,該法案最具破壞性的內容包括:逾千萬美國人可能失去醫保保障;中低收入借款者學生貸款負擔將驟增;清潔能源稅收激勵遭到削減,將威脅大量新投資專案;而富人則因永久性減稅而收益最多。預算赤字預計到2035年將達3.2萬億美元,公共債務將攀升至GDP的130%。儘管白宮聲稱該法案將顯著推動經濟增長,主流機構卻普遍認為其經濟效益微乎其微。這一立法成果不僅放大了收入不平等,也令美國財政未來更顯脆弱。






圖片均來源於《紐約時報》
《紐約時報》著名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裡德曼也撰文直指,特朗普推動的這一法案將嚴重削弱美國發展人工智慧所需的可再生能源基礎,反而讓中國在太陽能、風能和電動車等未來產業中佔據領先。他批評該法案出於政治偏見削減清潔能源稅收優惠,違背全球能源發展趨勢,是一種戰略性自傷行為。其核心觀點是:在AI時代即將引爆電力需求之際,美國卻主動切斷自己通往低成本、清潔電力的路徑,而中國將因此受益,未來屬於那些能穩定、廉價、綠色供電的國家。

圖片來源於網路

美國最新的就業報告顯示,6月新增14.7萬個就業崗位,失業率也從4.2%降至4.1%,優於市場預期,帶動標普500與納斯達克指數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報告發布後,特朗普政府迅速將其歸功於剛透過的3.4萬億美元“大而美法案”,宣稱市場信心正在恢復。白宮副幕僚長斯蒂芬·米勒在社交平臺上慶祝說一切都正在好轉,並突出移民就業下降,眾議員斯卡利斯則稱企業已將立法成果納入決策考量。整體氛圍顯示,特朗普陣營正以此就業資料作為對其經濟議程的有力背書。

圖片來源於《華爾街日報》

在特朗普“大而美”法案收尾、伊朗危機降溫後,貿易議題重回華盛頓中心,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成為聚光燈下的關鍵人物。這位華爾街出身的億萬富翁兼特朗普親信正面臨最後期限的壓力,在總統設定的7月9日前敲定多項貿易協議。目前僅與英國、中國和越南達成初步框架協議,分析人士警告,這類“趕工式”談判恐產出內容空洞的政治性協議,後續需大幅補充。盧特尼克以直通總統核心圈著稱,頻繁出入白宮,主導部分關稅政策並推動“金卡”投資移民方案。儘管他談判風格強硬、信心十足,但不少外方代表認為其缺乏外交經驗,美商界也批評其言辭多流於宣傳口號而非實質政策。他在國會山遭遇質詢,被質疑貿易戰略對中小企業與金融市場造成衝擊。儘管如此,盧特尼克仍堅稱自己通宵達旦工作,全力兌現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承諾。

圖片來源於網路

財政部長貝森特今晨在福克斯商業頻道再次警告美國貿易伙伴,若在7月9日截止日前無法達成協議,美方關稅“可能會回升至4月2日的對等關稅水平”。他同時透露,更多協議正在籌備中,未來幾天將陸續公佈。當被問及是否將接替鮑威爾出任美聯儲主席時,貝森特拒絕正面回應,僅表示“我不會透露私人談話內容”。

圖片來源於網路

隨著特朗普政府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美國煙花行業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業者擔憂獨立日慶典乃至2026年美國建國250週年活動都將因此黯然失色。美國煙花幾乎全部依賴中國,此前關稅一度高達145%,即便5月暫時降至30%,依舊重創小商戶與地方政府預算,造成庫存與運輸的雙重壓力。因利潤微薄且生產風險高,美國本土難以接手製造,使行業對中國依賴難以替代。面臨行業生存危機,美國煙花協會等正加緊遊說特朗普政府尋求關稅豁免,強調煙花象徵美國愛國精神,理應“免於徵稅”。儘管特朗普在2019年曾為煙花開綠燈,但今年談判立場更趨強硬,迄今未有豁免跡象。批發商警告,如無法及時補貨或降低成本,屆時民眾熟悉的夏日夜空盛景恐將因政治博弈而不復存在。

圖片來源於網路

白宮7月3日公佈年度員工薪資報告,顯示特朗普政府內部員工薪資從最低的59,070美元至最高的225,700美元不等。高階顧問賈卡琳・克洛普(Jacalynne Klopp)為領取最高薪資者,其次是白宮法律顧問埃德加・麥克欽(Edgar Mkrtchian),年薪為203,645美元。包括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邊境事務主管霍曼、幕僚長懷爾斯等33人年薪為195,200美元。

圖片來源於網路
報告還顯示,有8名員工不領取薪資,其中部分為因職務重疊由其他政府機構支付報酬,例如魯比奧在白宮擔任國家安全顧問時不領取額外報酬,特使維特科夫則由國務院支付薪資。特朗普總統本人年薪未列入此次報告,但依據聯邦法律規定,其總統年薪為40萬美元,另享有5萬美元的開支津貼、10萬美元差旅津貼及1.9萬美元的娛樂津貼。

魯比奧原定7月初訪問日本與韓國,但因需在華盛頓出席特朗普總統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會晤,已通知東京與首爾方面推遲行程。據報道,魯比奧原計劃7月7日抵達東京,隨後訪問韓國並赴馬來西亞參加東盟外長會議。韓國外交部則於當日表示,近期“難以安排”魯比奧訪韓行程。此舉凸顯中東議題在當前美國外交議程中的優先地位。

圖片來源於網路

特朗普政府已取消對美企向中國出口晶片設計軟體所施加的新許可要求,這是美中雙方落實最新貿易協議、緩和關鍵技術限制的一部分。美國商務部通知全球三大EDA廠商——新思科技(Synopsys)、益華電腦(Cadence)及德國西門子,相關出口無需再經政府審批。此舉帶動三家公司股價上漲,Synopsys和Cadence漲幅達6%,西門子上漲3%。
此次鬆綁被視為倫敦談判成果的具體落實,協議里美方同意放寬EDA軟體、乙烷和噴氣發動機出口限制,以換取中方加快稀土等關鍵礦產出口審批。儘管EDA一度被鷹派視為遏制華為等中企晶片研發的關鍵工具,但白宮最終決定保留對英偉達晶片出口的限制,轉而在EDA領域作出讓步,引發美國國內部分國家安全人士的不安。同時,業界擔憂中國客戶將因政治不確定性加速國產替代,長遠影響美企在華業務。

圖片來源於網路

美國與伊朗下週擬在挪威奧斯陸恢復核談判,這將是自特朗普上月下令空襲伊朗核設施以來,兩國首次嘗試重啟直接對話。據知情人士透露,白宮特使維特科夫計劃與伊朗外長阿巴斯·阿拉格奇會面,儘管確切日期尚未敲定,雙方也未公開確認行程。訊息稱,維特科夫與阿拉格奇在以伊戰爭及停火後保持直接接觸,阿曼與卡達亦在幕後斡旋。會談焦點預計將圍繞伊朗約400公斤、濃縮至60%的高丰度鈾庫存展開,該批核材料目前受空襲影響,暫封存於納坦茲、福爾多及伊斯法罕等設施內。與此同時,伊朗宣佈暫停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常規合作,今後僅由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單線對接。儘管德黑蘭強調其仍遵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但此舉凸顯美伊核僵局的複雜與脆弱。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丹麥政府正推動歐盟對匈牙利採取更強硬措施,考慮依《里斯本條約》第7條暫停其歐盟投票權。丹麥歐洲事務部長瑪麗·比耶雷表示,匈牙利持續違反歐盟基本價值觀,丹麥將在其擔任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期間,推動相關聽證和程式。她還呼籲限制對違反歐盟法律的國家的資金分配。比耶雷同時批評匈牙利阻撓烏克蘭入盟,並表示丹麥仍致力於與摩爾多瓦同步推進其入盟談判。

圖片來源於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