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中國市場,這場品牌價值提升之戰,看上去是有效的,有前景的。根據迪卡儂2024年財報,中國市場成為該品牌增長引擎。公司計劃未來兩年內,在華新開或升級20~30家門店。從全球業務來看,迪卡儂形勢並非一片大好。在高階化改革之年2024年,迪卡儂整體的全年銷售額同比增長了3.8%至162億歐元,但淨利潤卻只有7.87億歐元,大跌15.47%。去年主導品牌煥新、產品升級改革的 Barbara Martin Coppola 被提前下課,迪卡儂體系內出身的Javier López上任CEO。但換人,並不意味著迪卡儂要改弦更張不做高階化了,迪卡儂集團董事會表示,新CEO將聚焦“可持續增長與創新驅動力”,延續品牌煥新戰略。與之相比,在中國堅守休閒大眾品類,選擇深入下沉市場的優衣庫,面臨的挑戰則更加嚴峻。疫情期間,優衣庫用它寬鬆舒適的款式,在中國市場大獲成功,扛著迅銷集團往前跑。這讓它生出了更龐大的野心——要在中國加速拓店,“每年新開80到100家門店”,大舉進入下沉市場。但僅僅幾個季度後,形勢就來了一個大轉彎。就在優衣庫中國門店在2024年初突破1000家時,下滑跡象出現,單店營收開始收縮。優衣庫被迫叫停原本的擴張計劃,宣佈要關停50家中國門店。關店控制供給,也沒能阻止品牌在中國下滑的趨勢。在2025財年上半年(24年9月-25年2月),優衣庫其他區域市場高歌猛進時,中國大陸市場營收下滑4%,利潤更是大降11%。在分析這一趨勢時,優衣庫大中華區CEO潘寧認為,中國消費者的心態發生轉變,年輕一代不再選擇品牌,而是購買平價替代品。面臨洶湧的“平替”浪潮,迪卡儂選擇的是升級產品,做出差異化;優衣庫選擇的是擴大渠道,接觸更多的消費者,這兩種做法本身都有合理之處。但就目前而言,在吸引新的消費者方面,迪卡儂比優衣庫展現出了更多的潛力。